文|史不得呀
编辑|史不得呀
封建统治的高层建筑中,宰相一职无疑高强皇宫内最显赫的职位之一,他们手握重权,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几个人因为种种原因落得悲惨的下场。
胡惟庸,明朝初期的开国重臣,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宰相”,然而仕途和地位的高升所带来的结果却是十分悲惨的。
难以想象,胡惟庸的跌落导致了将近3万多人的覆灭,甚至许多人被株连九族,回溯历史长河。
历史上的胡惟庸到底是怎样的人?他的死到底冤不冤?
洪武元年,朱元璋应天府即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属于大明的风华正式开始。
从乞丐一步步坐上皇帝的宝座,朱元璋一路走来经历腥风血雨,权力的扩大和掌权使得朱元璋后期诛杀文武百官。
明朝初期大大规模政治肃清行动中,关于胡惟庸身上发生的故事更是令人震惊万分,而他的这个案件更是被称为“明初四大案之首”。
《明史·胡惟庸传》中提到:胡惟庸,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
从出生地来看,胡惟庸算是朱元璋的半个老乡,早期胡惟庸还是一个小官员,公元前1355年,他投奔了朱元璋。
彼时的朱元璋根本没看上胡惟庸,他先让胡惟庸担任了元帅府奏差,说白了就是送信的。
之后胡惟庸通过不懈努力一步步往上爬,从宁国主簿到知县再到湖广佥事,但他的晋升之路可算不上快。
直到公元前1367年,胡惟庸或许是开窍了,或许是有想法了,他找到李善才并贿赂了他二百黄金。
一个佥事能拿的出二百黄金,可想而知胡惟庸为官这几年算不上是清清白白。
不过清白不清白的不说,胡惟庸这一举动十分奏效,同一年李善才就将胡惟庸调往了京城担任太常卿,也就是管辖祭祀、宗庙等文化活动的。
而这也是胡惟庸一脚踏入朝廷为官的第一步。
3年之后,明洪武三年正月,胡惟庸再次升官拜为中书省参知政事,那么这个中书省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明朝有三大中枢机构存在,分别是“都督府”、“中书省”和“御史台”。
其中中书省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同天下之兵政,而御史台则振朝廷之纲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管文一个管武一个什么都管。
可即便如此,跌宕的朝代之下并没有出现什么三个官府共同社理政事互相不理睬的现象,反而身为文官治理的中书省做到了一个“事无巨细”的地步。
简而言之,中书省的权力远远超过了另外两个,而中书省最大的领导就是丞相。
何为丞相?
春秋末齐景公设立左右相各一人,最高国务掌管,辅佐皇帝管理政务,可以说左丞相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如今胡惟庸天踏入中书省,毫不夸张地说他想要在晋升官职,下一步就是丞相了。
但对于胡惟庸来说,简直是难上加难,彼时的左丞相还是他的老领导李善才,只要李善才不倒下,胡惟庸一辈子都够不到丞相的职位。
但机会很快就来了,右丞相徐达被朱元璋“特殊照顾”不用上朝,李善才也回家休养了。
短短时间内中书省没了领导,短时间风起云涌,人人心中蠢蠢欲动,也正是这一时候,胡惟庸抓住了机会。
洪武六年,胡惟庸助当上了右丞相。
成为右丞相后胡惟庸勤勤恳恳,埋头骨干,帮助朱元璋和李善才处理朝中各项事务。
洪武四年,李善才彻底告老还乡,此时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平章政事”,在军政务上,朱元璋为了丞相之人煞费脑筋。
此时他考虑的丞相候选人有三个,分别是杨宪、胡惟庸和汪广洋,为此朱元璋还特地喊来了刘伯温请教。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刘伯温对胡惟庸的评价是“小犊耳,将偾辕而破犁”,意思是他像是心高气傲的牛犊,让他耕地说不定就耕坏了。
不过因为杨宪后来被杀掉,胡惟庸还是取代李善才成为了百官之首的左丞相,汪广洋担任右丞相。
《明史·汪广洋传》中有记载: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
从这一刻开始,伴随着胡惟庸的权力仕途扩大,他的命运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在位多年,胡惟庸深受朱元璋宠爱,任何事物都交给他管理,但这一切都只是胡惟庸自己认为的。
有了权力和地位之后,胡惟庸也渐渐开始暴露本性,他独裁专职,对于任何事情他都要插上一脚,所有奏折都要先经过中书省胡惟庸先看一遍。
凡是自己看不顺眼,或者弹劾他的,他都直接筛掉了。
《明史·胡惟庸传》记载: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
伴随着他的丞相生涯,胡惟庸的小心思也开始渐渐暴露。
他开始私下结党营私拉拢潮种的有机分子,为此朝廷中越来越多人开始想走胡惟庸门下,各种金银财宝也开始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丞相府。
御史陈宁、中丞涂节等朝中大臣皆成了胡惟庸的死党,而这两个人也成了后来胡惟庸落马的关键所在。
胡惟庸的行事风格很快就引来大将军徐达的不爽,他开始不断跑到朱元璋面前告状,而他打小报告的事情也被胡惟庸知道了。
毫无疑问,徐达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不仅如此他还和退下的丞相李善长勾结,将要自己的侄女嫁给李善长的侄子意图拉帮结派。
渐渐地,胡惟庸权势滔天,他拉拢满朝文武统一战线想要打下朱元璋,殊不知这一切都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
而直接导致胡惟庸落马的直接原因正是他的儿子长街杀掉马夫,朱元璋对此十分生气,于是他下令杀了胡惟庸。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废黜了存在千年的丞相制度。
总的来说,朱元璋放长线钓大鱼,纵观胡惟庸的仕途,他步步膨胀一次次试探朱元璋的底线,最终因谋反之罪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