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好多将领、战士都有个特别的事儿,那就是“找孩子”。当时为了打仗,他们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多得像大海里的水似的,想找孩子可太难了。
还好有人记挂着,这工作就会接着干下去。1949年的时候,有兄妹俩在焦急地等着。哥哥就对妹妹讲:“等会儿来见咱们的人可重要了,你可别忘了开口打招呼。”妹妹听了就点了点头。
接着,走进来一对解放军夫妇。妇人瞧见妹妹,急忙走上前抱住她,说道:“我的孩子可算回来了。”然后这两人把孩子围在中间,那画面特别温馨。
这一家人的故事,得从哪儿开始讲起?
解放军里有对夫妇,男的是开国上将傅秋涛,女的是他的妻子陈斐然。傅秋涛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就足以说明他的功绩有多重要。他们的孩子,也是因为都在为国家奉献,所以分开了。
傅秋涛的女儿,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就离开了爸妈。刚学会咿咿说话,就已经在好几个家庭间辗转,连名字都不知道换过几回了。
1941年的时候,前面有日军来进攻,后面蒋介石又搞袭击。新四军战士们被前后夹击,没办法,为了顾全大局,只能把皖南的新四军部队撤走。
在这行军途中,新四军战士碰到的阻碍那是一点儿没少。你想,队伍还不到一万人,却被国民党好几万的部队给围起来了。面对这样的袭击,咱们的战士只能拼了命地打。可最后,毕竟人家敌人人多,咱人少,还是遭受了特别大的损失。
同时,也让咱们军队里的其他部队对蒋介石的举动更加警惕起来了。这“皖南事变”,就成了一段特别痛苦的回忆。
新四军的首长傅秋涛,把部队战士们的生命看得最重。在突围的时候努力寻找一线生机,战士们翻山越岭,行军速度不断加快。不过国民党那边行动也变快了,傅秋涛心里很明白他们当下的处境。
然后就跟妻子讲:“孩子不能再跟着咱们了,寄养在老乡家里才最安全。”
陈斐然哭成了泪人儿,在孩子脸上摸了又摸,亲了好几下,说道:“行,我去安排。”看到这情形,作为傅秋涛的父亲,心里怎能不难受?他们都不清楚,这一面到底是永远的分别,还是多年之后才能再相见。
陈斐然动作迅速,很是抓紧时间。她在附近村庄找到了一对值得信赖的农民夫妇,这对夫妇特别质朴。他们对傅秋涛夫妇说道:“放心吧,我们会把孩子当作自家孩子来照顾的,就在这儿等着你们来接孩子。”
陈斐然只得把身上的钱全掏出来,递到农民手里,哭着说道:“我们肯定会回来的,就拜托你们。”
陈斐然夫妇真的做到了,可这都已经是八年之后的事儿了,孩子牙牙学语和学走路的阶段,他们都错过了。
傅秋涛带着部队突围出去,把一切都安顿好之后,就想把孩子接回来。他们两口子求了好多人帮忙,可当时他们在皖南山区,大概的位置都不太清楚,所以寻找的速度就只能一慢再慢了。
好在寻找的范围一直在扩大,傅秋涛夫妇总算得到了女儿的消息。可因为作战方面的影响,傅秋涛想把孩子接到身边很困难。这样一来,保护“英雄孩子傅国美”的任务就落到了当地党员的身上。
就这样,傅国美年纪不大,可经历却不少。她还被叫做过“桂英”,也跟着姓过“胡”,就像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娃。并且,她每一段经历的时间都不长。
傅秋涛可是我军特别重要的将领。他在1925年就投身革命,最开始是在工会,后来参加了农民运动,打这以后,傅秋涛那革命思想就特别活跃。过了两年,傅秋涛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咱们党的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傅秋涛付出了很多。他带队成功突围的事儿,在军中那可是传为佳话,大家都在讲。他这人特别沉着冷静,作战技巧也运用得很好。战士们只要见到他,就想跟他讨教讨教。
解放战争期间,各地都打响了解放战役。傅秋涛,他虽然在后方做政治工作,可作战行动那是一样没少参与。后来战士们讲起这事儿的时候都会讲:“多亏傅委员及时赶来支援。”
傅秋涛把能组织起来的人员都组织起来,去支援解放作战计划。他把物资都用在了关键的地方,这样就构建起了强大的后备力量。像我们都知道的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这些,傅秋涛都参加了。哪怕是到了解放之后,不管遇到啥困难,傅秋涛都会挺身而出。
傅秋涛的夫人陈斐然,在抗战的时候可是新四军部队里重要的人物。她是女同志,做事那叫一个细致认真,当过部队的副指导员,还做过卫生部的副协理员这些重要岗位。在那革命动荡的年代,她真的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我们或许只晓得开国上将傅秋涛,却把同样有军衔的陈斐然给忘了。她可是上校,也是个备受大家称赞的了不起的女同志。
1949年的时候,傅秋涛把女儿傅国美的名字改成了“傅还”。“还家不易”,他们全家会永远把这份情感记在心里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傅秋涛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在国防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到了晚年,傅秋涛身体状况愈发不佳,他觉得:“得趁着有限的时间,多为党做些工作才好。”
就这样,傅秋涛越来越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了,跟建国前后比起来,那是更拼了。这时候的傅秋涛,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里是有点数的,可他心里一直念着的是“书”的修改工作,然后就没日没夜地干起活儿来。
晚上,傅秋涛睡眠浅,老是失眠。别人看书看着看着就困得不行,可傅秋涛不一样,他越看越有精神,得完成规定的目标了,才能安心睡一小会儿。
可睡不了多长时间,傅秋涛就又比太阳起得早了,对他来说,每天必不可少的伙伴就是“灯”。陈斐然一天要叮嘱好几回,傅秋涛大多时候都是听了就忘,就像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似的。
傅秋涛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百姓和国家拼搏奋斗。他们夫妇都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一直在行动,守护着很多老百姓。他们的子女也该得到组织乃至百姓的守护,这也算是一种互相的守护吧。
傅秋涛用心地教导子女们,他的子女们在各个岗位上从事着平凡的工作。虽然傅秋涛是开国上将,但子女们没有沾父亲的光,他们就只是普普通通的中国儿女。
尤其是傅还,她历经诸多事情,所以更明白要珍视那些保护她的人。之后,她就在基层工作,怀着保护者给予她的力量,勇敢且有意义地生活着。
傅秋涛两口子在革命里历经重重磨难,可他们对党始终忠诚,对战友一直负责,这一点从来没变过。在那动荡的年月,好多有心人用爱去温暖、保护好多人,这些人也很了不起。
这是傅还的归家路,也是对她一生有着激励作用的重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