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恋生产队的都是些什么人?

开开玩转生活 2025-04-01 15:36:39

留恋生产队的都是些什么人?一定是在包产到户后丧失了生产队时期的既得利益者,不然他不会留恋的!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生产队?生产队就是1958年至1984年公社化“政社合一”的农村集体组织!

当时由于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农村生活艰难,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劳动力少,弱而分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提倡“合作化”,生产队作为人民公社下面最小的集体单位便应运而生。生产队类似于现在的公司,全村人一起干活,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实行集体所有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生产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权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生产计划、制定增产措施、分配农产品和现金等‌!

这就给了生产队极大的自主权,这个自主权就由生产队的管理人员来实施,这些管理人员包括队长、副队长、会计、保管员、记分员等。队长负责全面事务!

副队长协助队长负责生产队的工作,会计负责工分、粮食、现金的收支记账核算以及农产品分配,保管员管理粮食等农产品,记分员负责社员的考勤出工记录。每个生产队的社员根据工分分配劳动成果,每天的工分记录用于年底的分配‌!

这样一来,生产队的干部手里就有了一些权力,而且权力较大,直接关系到社员的生计和生活。例如,生产队长在分配农活、管理社员劳动、分配粮食等等方面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具体在安排农活上,苦累重活一般不会安排给自己亲属和关系较好的人!

一些队长利用这些权力,通过“运作”手段为自己和关系户谋取利益,甚至收受贿赂,在给社员评工分等级时,有些劳动不够好的人也被评为高工分,特别是一些会计有贪污现象,由于当时人们文的程度普遍较低,能当上会计的人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所以会计即使有贪污,其他社员,包括生产队长,由于文化偏低等原因,都无从知晓,生产队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记分员也存在对关系户有迟到早退不扣工分,而对其他社员严格的现象,所以对于一些生产队、生产大队干部而言,生产队的解体意味着失去权力和优越感。

不再需要他们威风凛凛地去安排生产任务、记录工分、分配粮食,社员也不再需要向他们请假,这种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让他们难以适应,甚至感到失落。此外,还有一些懒汉也可能对生产队的解散感到不适和留恋!

生产队干部对这些懒汉也无可奈何,咬他的脑壳硬,咬他的屁股臭,这些懒汉出工不出力,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是钟也没撞响,上午望锄头脱,下午望太阳落,庄稼长得好与坏都与他无关,天黑就又过了一天,即使不是懒汉的人,对集体地里的庄稼你想去管好,你也管不过来。在集体生产的模式下,造成很多人,思想懒散,产生惰性,依赖集体,干多干少都一样。

而包产到户后,单干就意味着要独自承担责任,不认负责,地里的庄稼就长不好,所以,在包产到户后,勤劳肯干的家庭承包地的庄稼普遍长势良好,懒惰没算计的家庭,承包地里的庄稼长势就较差!

当然,这也包括部份缺劳力的家庭,这对于习惯了依赖大集体偷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他们不愿单干,更留恋大集体生产以。包产到户后,大多数农民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希望,他们终于可以自主决定种植什么、如何种植,时间也可以自由支配,忙完了承包地里的农活,可以去打工挣钱。

这种自主权的获得,对农民而言,意义非凡。他们不再是集体生产的被动参与者,而是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宰者,甚至有些农民把自己彻底从一亩三分地上解放出来,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发家致富,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高兴。

生产队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这段历史,理解不同群体的感受和处境,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历史的真相。

0 阅读:14
开开玩转生活

开开玩转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