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抗体药组织渗透性差、成本高且脱靶,口服小分子免疫药物来了

绍元说健康 2024-08-28 13:56:55

免疫疗法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潜力,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使得很多无靶向药治疗机会的患者得到了希望,目前市面上的PD-1、PD-L1或CTLA-4抑制剂,其基本的原理是人体保护器官免受自身免疫攻击而进化出来的,但是肿瘤会超越这些途径来抑制免疫系统,防止自己被免疫系统杀死。因此就出现了阻断这些途径的抗肿瘤策略。

一、目前市面上免疫药物的优缺点

目前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药物,虽然目前获批的几乎都是蛋白抗体类的免疫药物,但是大分子抗体组织通透性差,大大地限制了其疗效。此外蛋白抗体还具有脱靶效应、副作用以及高昂的生产成本,因为单抗类药物的生产需要的生产设备是远远高于小分子药物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蛋白抗体类药物的储存和运输,由于单抗类药物属于蛋白大分子,需要冷链运输,而且一旦药物开启了往往就需要用完,剩余的只能丢弃,这里也存在很多的浪费。在患者自己储存的时候也存在忽略冷藏条件,导致药物失效而自己不知道的情况,输注的往往是没有了功能活性的药物。

因此就有了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想法,最近有一篇文献介绍了这类药物的情况,癌度给大家做一下编译,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刊例示意图

二、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

这是一篇中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们医院的研究人员的综述,发布在《癌症生物学与医学》杂志,作者探讨了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小分子药物开发,通过关注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功效和机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癌症治疗方法。

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逻辑

研究者强调了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优势,这个主要是相对于蛋白抗体药物来说的,比如小分子药物表现出优秀的组织通透性、更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在家按时口服而不是去医院输注),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比较典型的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PD-L1二聚化以阻断PD-1和PD-L1的相互作用,BMS-202就是这样的一款药,还有一个是ICI CA-170是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YPD-29B则是促进PD-L1降解和增强抗肿瘤免疫,以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可以与其他治疗联合,比如和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联合使用,相关的分析表明,这种组合能解决之前抗体免疫药物的局限性,为肿瘤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加方便的选择,也能彻底改变癌症的治疗。

三、启发

如果说这个文章给到大家什么启发,那就是记住免疫治疗药物可以是做成口服的,如果您参加临床试验,发现研究入组的药物是口服的不需要大惊小怪,不是说目前临床上的PD-1药物都是输注,未来的免疫药物就一定还是这样,医学在进步,我们对肿瘤的治疗也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欢迎大家关注癌度,了解全球肿瘤诊疗的最新进展信息!

癌度与吉因加启动的“基因检测人人可及”计划里,仅需要3000元就能检测36个基因,大家可以私信联系癌度了解基因检测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Luoyi Chen et al, Development of small molecule drugs targeting immune checkpoints,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2024).

0 阅读:0

绍元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