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干部吕福洲回忆: 淮海战役第三 阶段时 ,我在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以原新四军十一旅为基础改编)五师十三团一连任连长。
我华野10多个纵队,在河南永城 、江苏萧县(后划归安徽)边境的陈官庄,包围了蒋军3个兵团,10个军、26个师和1个骑兵旅,共25万余人。
除蒋军部队外,还有与他们一起逃跑的徐州市政府人员、警、宪官兵、从解放区逃亡来的地主,以及被他们蒙骗、裹胁的徐州市民、学生、强抓的民伕等,共30万人。
这些人拥挤在数十平方公里的圈子里,吃饭是难中之难。被我军包围不久,他们携带的粮食,从包围圈内各村庄抢来的粮食、食物,全部吃光。30万之众的食物只靠几十架飞机空投,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后来,他们自己的骡马,包围圈内的家畜、家禽也很快被他们吃光。
蒋军在被围圈子内缺少吃的,为我们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连的阵地在郭楼右侧,处于敌人向南突围的要道上。
敌刚被围时,还不断进行突围,后缺吃情况越来越严重,敌再无力气进攻了。12月25日深夜,我连潜伏哨突然发现一个人打着小白旗,向我们阵地走来。
我哨兵低声喝道:什么人,不准动!这个人低声说:我……来投降的。哨兵要他高举双手转过身去,把他带到了连指挥所。我看到他双手捂肚,腰背弯曲着,面黄饥瘦,声音低沉。
他心不在焉地回答我的问题,双眼却死死盯着桌上的几个肉馅包子,口中涎水直滴,不断重复着:快……给我……吃的。我赶忙把包子递过去,指导员又递给他一碗开水。
他大口大口吞食着,一口气吃了六个包子,又喝了两碗温开水,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自己是蒋军九十六师二0三团三营八连二排五班的一等兵,名叫周华。他说他们团守穆楼,当兵的挨饿好几天了,都想逃跑活命。
我们把这一情况,一面报告上级,一面召开会议,讨论展开政治攻势,瓦解敌军。于是我连边发传单边用馒头开路。我们研究好地点、路线、掩护火力,在一天夜晚,攻心战开始了。
第二天夜里,先后有三批14名蒋军士兵投诚过来,共带来卡宾枪2支、冲锋枪5支、半自动步枪3支,初战告捷,大家兴奋异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732b7916f0c31475598a0fabdcf97a.jpg)
美式卡宾枪
二班长说,咱们让投过来的人现身说法,写信告诉他们来到我军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我军饭菜充足,投诚官兵受优待的情况,劝告他们原来的兄弟效法来投诚。
夜里,我们把一大批馒头与信件放到前沿阵地。效果非常好,敌二0三团八连一排长刘玉山、二排长王永贵,先后带自己的一排人,携带全部武器弹药投奔过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9e6d38c216c068f745e79138dfa77e6.jpg)
汤姆逊冲锋枪
我们忙着接待投诚人员,登记、初步审查,忙得不亦乐乎。经教育后,有的说再不为老蒋卖命了!有的家在解放区的说,回家后好好种地,支援解放军解放全中国!有自愿加入我军的说,我坚决跟在穷人自己的队伍干,杀敌立功!
我们看到政治攻势效果这样好,连队除警戒值班、对敌宣传的外,都去蒸馒头、烧开水,准备招待更多敌投诚人员。
到1949年1月6日总攻前,蒋军官兵来我们一连投诚的有140多人,几乎与我连人数相当。他们带来轻机枪4挺、冲锋枪40支、半自动步枪41支、卡宾枪7支、手枪7支,还有几百枚手榴弹和几千发子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c8a413f34efefedbc7f65800269d58.jpg)
斯登式仲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