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最怕一个时间段,尤其这类人群,务必警惕!牢记几点早预防

小王的备忘录 2025-01-25 06:08:12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半夜猝死的事件频发,令人痛心。

在宁静的夜晚,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梦乡时,一些老年人却在这个时刻突然离世。这样的悲剧,不仅发生在我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演。

案例一:75岁的一位患者,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一天夜里,他突然从床上坐起,呼吸困难,老伴急忙拨打120,但最终他还是没能挺过那个夜晚。

案例二:68岁的一位患者,在外人看来,她的身体一直很硬朗。然而,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她突发脑梗,家人发现时已无回天之力。

案例三:59岁的一位患者,有高血压多年,一直在吃着降压药,但是很喜欢喝酒。前天晚上喝了不少酒,然后到凌晨时,突然心脏不得劲,猝死在家中,医院都没来得及去。

一、为何猝死会在夜间频繁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而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导致老人在半夜猝死。

(1)心血管疾病:据统计,80%以上的老年人猝死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容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猝死。

(2)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减退,容易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夜间,人体迷走神经兴奋,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加重,引发猝死。

(3)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脑出血等,也可能导致半夜猝死。

二、猝死频发,这类人群尤其要警惕!

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之所以猝死高发,主要还是因为本身就有各种慢性病,血管状况很差,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控制不好的人,就比较容易在半夜发生猝死。

1、血压的昼夜节律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在一天中会有自然的波动,呈现出“双峰一谷”的规律,即在早晨和下午达到高峰,而在夜间睡眠时下降。这种昼夜节律对心脏和血管是一种保护机制。高血压患者这种节律可能会被打乱,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甚至可能出现夜间血压升高,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2、血流动力学变化

在夜间,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特别是在夜间血压控制不佳时。

3、心脏负担加重

在高血压的长期作用下,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维持血液循环,这可能导致心脏肥大和心脏功能不全。夜间,当心脏负荷相对较低时,长期受损的心脏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引发心脏骤停。

4、梦中活动

睡眠中的梦境活动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这在高血压患者中可能触发心脏事件。

5、药物作用减弱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夜间,药物作用可能减弱,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或者有些人平时根本就不按时服药。

6、夜间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夜间可能发生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这些并发症在夜间难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增加了猝死的风险。

7、睡眠呼吸暂停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夜间呼吸暂停会导致血氧下降,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供血供氧,也会增加心脏负担。

8、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高血压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夜间自主神经调节失衡,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增加猝死风险。

三、想要预防猝死,牢记这几点!

基于此,想要防止猝死悲剧的发生,就要求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自身健康管理,有基础性疾病的人一定要按照医嘱,按时用药,定期体检。

1、健康教育: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学会自我监测和管理。

2、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早期干预,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一定不能大意,遵医嘱坚持用药才是关键。

3、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4、睡眠管理:夜间睡眠尤其要重视,不能熬夜,睡前不能酗酒、暴饮暴食等,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5、心理支持:关注心理健康,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0 阅读:0
小王的备忘录

小王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