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历史不熟悉的,可能并不了解王忠嗣;但肯定听说过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李晟等名将,这些人都当过王忠嗣的小弟。
说王忠嗣是“大唐名将导师”,并不为过!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河西节度使萧嵩由河西入朝为右宰相。
一、王忠嗣是萧嵩手下一名普通小将,他已经跟随萧嵩三年了。
这三年来,萧嵩一直想要重用王忠嗣,奈何唐玄宗下旨,明令不能让王忠嗣上前线,也不能委以重任。
不是唐玄宗有意为难,而是特意要保护王忠嗣!
王忠嗣父亲王海宾是唐玄宗的心腹爱将,在王忠嗣九岁时就为国捐躯。唐玄宗爱屋及乌,就将王忠嗣收养在宫中,成为义子。
长大后的王忠嗣,年轻气盛、勇猛无畏,又跟吐蕃军有杀父之仇,唐玄宗怕他一到战场就会不要命的拼杀,最终丢了性命。(帝以其年少,有复雠志,诏不得特将)
憋了三年之久,王忠嗣终于等到一展才华的机会。
就在萧嵩打包好行李,定好离开的日子时,王忠嗣主动拜见萧嵩,恳求道:
“末将跟随大帅三年,却寸功未立,无法报答您的提拔之恩,更是没脸见陛下;您就要离开了,就让我为您砍几个敌酋,以作报答吧。”
话都到这份上了,萧嵩也不好再拒绝!
这三年来,萧嵩也是亲眼见识到王忠嗣的不凡,让他带几百人去抓几个俘虏、立个战功,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便答应王忠嗣的请求。
王忠嗣非常兴奋,点上数百精兵就出发了!
二、随行人员知道这位公子哥是重点保护对象,临行前,便得到萧嵩的特别嘱托,要将他往危险最小的地方领。
郁标川在今天的青海尖扎县一带,是吐蕃入侵陇右地区的跳板,平时这边驻扎的兵力并不多,萧嵩以为给几百人就可以应付。
萧嵩不知道的是,王忠嗣正在酝酿大招!
这些年王忠嗣一直在暗中注视着吐蕃人的一举一动,他之所以要带兵奔袭郁标川,因为他早已得到情报,此时吐蕃赞普(吐蕃皇帝)正在那里阅兵。
抓几个小虾米有什么意思,要抓就抓大鱼!
经过一路急行军,王忠嗣一行人终于赶到郁标川,映入众人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军旗,以及数不尽的吐蕃士卒。
这肯定是情报有误,不是说才几百人吗?这差不多有万余人呀!众将士心中立马涌现出强烈的不安,私下议论道:“这不是千里送人头吗!”
正常人第一反应就是撤,趁敌人还未发现他们,赶紧跑。
但是,王忠嗣并非常人。
王忠嗣猛抽了一下马鞭,就策马直奔吐蕃赞普的大帐;见公子哥都这么不要命,随从们也只能豁出去,紧跟着王忠嗣的步伐冲杀。(会赞普大酋阅武郁标川,其下欲还,忠嗣不从,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
唐军的突然杀到,让吐蕃赞普非常的吃惊,他压根不知道来了多少唐军,以为是唐军主力来了,赶紧丢下士卒仓皇逃窜。
赞普都跑了,各部酋长也是一脸懵逼跟着跑。
王忠嗣一路穷追猛打,万余吐蕃骑兵竟被冲得七零八落。郁标川一战,,王忠嗣追击百里,斩杀敌军数千人,缴获牛羊数以万计。
这是王忠嗣登上唐朝名将榜的首秀,这一年他二十七岁。唐玄宗非常高兴,给王忠嗣升为左威卫将军、代北都督,封清源县男。
三、王忠嗣是天宝年间最为耀眼的将星,也是极受李隆基信任的将帅。
生性多疑的唐玄宗,竟然能让王忠嗣统帅当时唐帝国最精锐的陇西兵团。这可是大唐最精锐的野战兵团,且离长安非常近,不是真正的心腹是不可能被委任的。
王忠嗣军旅生涯的顶峰是一人身兼四镇节度使,统率20余万雄兵,节制万里。这兵力几乎占大唐全国总兵力的一半。(俄为河西、陇右节度使,权朔方、河东节度,佩四将印,劲兵重地,控制万里,近世未有也)
麾下也是人才济济,如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等,皆是后来大唐的元勋虎将。
王忠嗣不仅勇猛,还善于智谋,是个全能型的统帅。
王忠嗣在边疆担任统帅期间,在宁夏到山西一带边防线上,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城堡。(自朔方至云中,缘边数千里,当要害地开拓旧城,或自创制)
外敌想要侵扰大唐,就得先攻下这一道道的防御体系,无形中增加了进攻成本。
王忠嗣还沿边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情报网络,巅峰的时候,但凡周边有点动静,他就能立马得到具体情报。(斥地各数百里)
正因为情报准确,每当有外敌来攻,都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久而即之,塞外各族也就安分了,再也不敢轻易侵扰大唐。(自张仁亶之后四十馀年,忠嗣继之,北塞之人,复罢战矣)
四、综观大唐全史,能像王忠嗣那样身兼数镇节度使,统帅如此之多兵马的人;除了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外,也就是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
李世民那是整个大唐神一般的存在,王忠嗣自然无法也不敢跟他比;至于安禄山,给王忠嗣提鞋还差不多。
安禄山跟契丹、奚族打了几十年交道,几乎是用阴谋诡计才能制服两族;要是真刀真枪干,安禄山都是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反观王忠嗣,他不仅从战略上将对方降服,还从战术将对方给打怕了。
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兼任灵州都督,与奚怒皆在桑干河作战,三次将其打败,俘获大量人马,耀武漠北,凯旋而归。(天宝元年,北讨奚怒皆,战桑干河,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会而还)
有这样的强大对手在旁,安禄山肯定是吃不下睡不着的。他一直都有一颗造反的心,缺的就是足够多的精兵猛将。
安禄山看上王忠嗣手上的朔方精锐了!
明抢肯定是不行的,王忠嗣肯定不会给,安禄山也不敢这么干;但是,安禄山可以借“昏君”之手来实现。
当时的安禄山已经受到唐玄宗的极度宠信,他就上书唐玄宗说要修建一座雄武城用来防御契丹,但是人手不够,希望能安排王忠嗣的朔方部队过去帮忙。
按安禄山的设想,只要王忠嗣的朔方军一来,等城修完他再上书皇帝,找个理由让这些朔方军留下来,到时就都成自己的军队了。
安禄山想得挺美的,可惜他的对手是王忠嗣,王忠嗣一早就看出安禄山暗藏祸心,自然不会上安禄山如意的。
五、旨意已下,王忠嗣自然不会抗旨的;但是他可以拖,拖到他认为合适的机会再派人过去。
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有一天,王忠嗣探听到安禄山带兵外出,他就带着朔方军到雄武城工地上大摇大摆地走了一圈。
安禄山得知消息后,立马就往回赶;可惜,当安禄山赶回时,王忠嗣早已带兵返回朔方去了。
临行前,王忠嗣还特意将安禄山的属下叫来臭骂一顿,让他转告安禄山说:“我身为四镇节度使,奉皇命来协助你,你却半天不露面,这啥意思?”
气愤之下,王忠嗣就借口将带来的人又给带回。安禄山明知王忠嗣这是故意的,却也拿他没办法,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
这一趟,王忠嗣从安禄山修建的雄武城中,瞧出了安禄山的反心。他特意上书唐玄宗,说安禄山想谋反,可惜唐玄宗听不进去。
后来,在宰相李林甫的陷害下,王忠嗣被下狱遭贬,从身兼四镇的统帅,直接跌落到汉东郡太守。
被贬后不到两年,王忠嗣突然暴死在任上,死因不明。(贬汉阳太守。久之,徙汉东郡,卒,年四十五)
王忠嗣之死给节度使们很强的反作用,那就是忠诚没好报!安禄山则觉得王忠嗣那么忠诚都没有好下场,那他还忠诚什么,干脆反了。
王忠嗣死时才45岁,仅仅过了6年,安禄山就发动安史之乱。他要是不死,安禄山是不敢反的,因为胜算不大。
以王忠嗣的实力,安禄山只有被打的份,安史之乱根本不需要打8年,很可能一年之内就得被王忠嗣彻底平定。
只是,王忠嗣不死,安禄山倒觉得没什么,唐玄宗却会睡不安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