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开皇初,长安城内正在举办着一场精彩的“比武招亲”,招亲之人就是李世民的亲娘太穆皇后窦氏。
一、窦氏的父亲窦毅是北周重臣,西魏时担任骠骑大将军、豳州都督,母亲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长公主。
有个皇帝舅舅,窦氏的身份自然贵不可言!
窦氏生来就不凡,刚出娘胎头发长过颈项,三岁时,她的头发已经与身高一样长短了;如此一头美丽乌黑的长发实属罕见,这在古代被称为“天生异象”,自然是人见人爱。
舅父宇文邕对这个外甥女也是宠爱有加,特意把她抚养于宫中,视如己出。
窦氏不仅美丽动人,还拥有不凡的政治智慧。
她的皇帝舅父宇文邕娶了东突厥的公主为后,却一直冷落人家。当时北周王朝尚未统一中原,仍与北齐、陈朝处于“三足鼎立”之势,需要得到东突厥的支持。
窦氏就私下对舅父说:
“如今天下未一统,突厥尚强,希望舅舅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对皇后多加抚慰,这才是以苍生为念!只要真正得到突厥的支持,那么陈朝、北齐就不足为患了。”
这事在现代人看来,好像也不是多高明的见解。那是因为我们拥有上帝视角,能从史书中一眼就看出各方形势。
但是,对于身处当时社会的人,没有多年的政治阅历,是很难说出这样的见解。
宇文邕听到窦氏的话后,自然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外甥女小小年纪,对政治形势的判断居然如此成熟老到。
又惊又喜的宇文邕,果断接受了小外甥女的建议,开始改变对皇后的态度。
父亲窦毅得知此事后,笑着对妻子说:“此女才貌双全,不可轻易许人,要为她好好找一个贤夫才行。”
怎么找?
长安城世家子弟无数,求亲的人快要将窦家门槛给踩烂了。当时又不流行自由恋爱,没成亲前新郎新娘可能连面都没见过。
想要短时间选出佳婿,只有“比武招亲”一招了。于是,在父亲窦毅的操作下,一场轰动长安的招亲大会即将举行。
为了能选出文武双全的佳婿,窦毅在自家的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给每个求婚者两支箭,谁能两箭都射中孔雀的眼睛,谁就能娶他家的女儿。
当时长安城的贵族公子云集,盛况空前,一连数十个公子哥出手,都没有一个成功。
这时,英姿飒爽、玉树临风的李渊一出场,嗖嗖两箭各中一目,轻松就抱得美人归。
李渊跟窦氏的结合,简直就是门当户对。婚后两人恩爱有加,窦氏为李渊生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以及平阳公主。
北周大象三年(581年),北周权臣杨坚篡周建立隋朝,并将宇文皇族屠戮殆尽。
得知舅父一家遭受灭顶之灾的消息,窦氏万分悲愤,扑在母亲怀里痛哭,边哭边说:“恨我不是男子,无法拯救舅父一家。”
母亲听完脸色煞白,赶紧捂住窦氏的嘴,低声训斥道:“别乱说,这是要灭族的!”
事已至此,窦氏只能接受现实。往后的日子里,她就将心思都投入到相夫教子里去了。
隋炀帝大业初年,凭借着姨妈独孤伽罗皇后的这层关系,李渊的仕途非常顺畅,历任荥阳、楼烦、扶风等郡的太守。
跟当时大多数贵族子弟一样,李渊也是一个爱马之人。在担任扶风太守期间,他偶然得到了几匹罕见的骏马。
李渊对这几匹骏马是爱得要死,恨不得天天骑着四处浪。
看着夫君如此痴迷骏马,窦氏眉头紧锁,心想:“这样下去祸患不远了!”
窦氏对李渊劝谏道:“陛下也喜欢骏马,所以这些马必须立马送入宫中;否则一旦有人跟陛下提起,陛下定会怪罪于你的。”
李渊眉头一皱,他知道窦氏说得有道理,可又舍不得宝马,便犹豫不决。几天后隋炀帝果然知悉,就把李渊叫来骂了一顿。
自此以后,李渊对窦氏的规劝万分重视!
窦氏让李渊赶紧四处搜罗良马猎鹰,频频进献给隋炀帝,终于讨得隋炀帝的欢心。隋炀帝一开心,就把李渊擢升为右骁卫大将军。
当李渊得到这个职位的时候,窦氏已经在三年前去世了,年仅四十五岁。李渊捧着大将军印,哭着对几个儿子说:“若是早听你们母亲的话,我在这个官位上已经很久了。”
窦氏既没能看到李渊成为隋朝的大将军,更没有看到李渊成为大唐的开国之君,也没有看到李世民创造的贞观之治,确实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在4个儿子中,窦氏跟李世民的感情是最好的!
大唐开国后,李世民曾屡屡为窦氏的早逝黯然神伤;他经常在宫廷酒宴上,当着李渊和其他妃子的面思念母亲窦氏,搞得李渊非常不满。
如果窦氏还活着,或许“玄武门之变”就不会发生。
因为窦氏要么让李渊改立李世民为太子,或是让李世民、李建成其中一人永远失去当太子的资格,她可不会像李渊那样和稀泥。
毕竟,窦氏是一个果断的狠女人;三儿子李元吉刚出生时,就因为觉得这儿子长得太丑,立马让人将李元吉给扔掉。
这样的女人,处理起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储位之争时,是不会像李渊那样优柔寡断。
二、除了四个儿子外,窦氏还替李渊生下一女,这女儿就是平阳昭公主,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赐予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
说她是大唐版的“妇好”,并不为过!
妇好是商朝武丁的王后,也是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帮助夫君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等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不朽战功。
平阳公主的传奇,得从大业十三年(617年)说起;当时,公主跟丈夫柴绍都在长安。
五月的一天,柴绍突然收到李渊送来的一封密信,让他火速赶往太原。
“岳父这是要起事了!”柴绍心里明白这封信意味着什么,他有些犹豫,他怕自己这一走,妻子该怎么办?
柴绍焦急地对平阳公主说:“岳父密谋举兵,我们一同离开长安,定会让朝廷提前知晓,坏了岳父的大事。但将你独自留在这里,又怕会有危险,怎么办?”
平阳公主抚摸着丈夫的头说,“郎君只管速行,我一妇人自有办法躲藏,不必为我担心。”
妻子都这么说了,柴绍虽有不舍,却也只能照做。
很快,李渊晋阳起兵的消息传来!
驻守长安的阴世师立马派兵诛杀了李渊在长安的亲属,还将李渊的祖坟给刨了。让阴世师想不到的是,他就差将整个长安翻过来,也找不到平阳公主。
原来,平阳公主早就逃离了长安,还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起兵。
没错,这位平阳公主离开长安后并未走远,反而跑到自己在长安周边的庄园,将庄上所有的家产全部变卖,然后用这笔钱招兵买马。
当李渊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地向关中挺进时,平阳公主也在长安外围攻城略地,先后攻克盩厔、武功、始平等地。
由于平阳公主治军严明,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这给李渊入主关中提前创造了好名声。
更让李渊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女儿不仅自己拉起了一只队伍,还顺便将长安周边的反隋势力给收编了。当李渊的部队抵达长安城下时,他的女儿早就带着麾下七万人马恭候多时。
平阳公主所率领的这支军队,其番号叫作“娘子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有正式建制及番号的娘子军。
靠着这只军队,平阳公主与李世民会师于渭河北岸,共同攻破长安。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平阳公主。
长安之战后,史书上就再也没有关于平阳公主的事迹。直到6年后,史书上才突然记载了一笔关于她的死讯。
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十二日,平阳昭公主薨逝,谥号为昭。
李渊下诏,送葬队伍加前后部鼓吹乐队、仪仗队四十人,手持刀剑护卫,武贲武士沿途警戒。
这在古代可是破天荒的待遇,按礼制妇人葬礼没有鼓吹乐队,更别说是军乐了。这样的待遇自然会引起有些人的不满,李渊力排众议,坚决要给女儿这样的殊荣。
李渊给出的解释是:“公主亲自擂起战鼓,兴义兵以辅佐我成就大业,岂能与平常妇人相比?”
三、平阳公主确实是“巾帼不让须眉”,李家还有一位女子也是如此,她就是长孙皇后,一个外表柔弱却内心强大的女人。
长孙皇后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一个让突厥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外号“霹雳堂”;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皇族宗室。
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又是少时好友,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是青梅竹马。13岁时就跟李世民完婚,之后李世民的事业就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平时,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贤内助;关键时刻,她还是李世民的首席军师。
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跟李渊以及后宫嫔妃的关系都不太好,长孙皇后就成了李世民“贤内助”,经常出入皇宫,替李世民孝顺李渊,跟后宫妃嫔搞好关系。
李渊始终没忍心对李世民下死手,跟长孙皇后是有很大的关系。
长孙皇后文能替李世民管好后方,武也能助李世民谋夺皇位。别看她一副柔弱的样子,要是披上铠甲,花木兰见了都自愧不如。
“玄武门之变”当夜,长孙皇后就穿着铠甲站在李世民身旁,一起做着动员的工作。将士们看到秦王妃都无畏生死,哪还有不效死命的。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日夜操劳患上了重病,长孙皇后就日夜带着一包毒药守候在身边,将近一年时间。
那包毒药不是给李世民的,而是长孙皇后留给自己的,一旦李世民有啥不测,长孙皇后随时准备共赴黄泉。这既是对李世民的爱,也是对李世民的承诺。
幸运的是,李世民最终挺了过来;不幸的是,长孙皇后却因此损伤了身体,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病逝。
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636年),长孙皇后崩逝于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文德皇后,葬入昭陵。
临终前,她握着李世民的手说:
“臣妾恳请陛下,妄不可重用长孙家的人,更不要把他们安排在重要的官位上;妾死后,将妾依山而葬,用些木瓦配葬就行,不要再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更不要用奢侈品陪葬。”
交代完一切后,长孙皇后从衣服中取出那包毒药拿给李世民看:“妾于陛下卧病之日,就发誓以死相从,永不当吕后。”
一代贤后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四、李世民家不仅有贤后,还有贤妃,她就是被称为“长孙皇后”第二的徐惠,徐贤妃。
徐惠从小就号称神童,五个月会说话,四岁熟读《论语》,八岁就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
父亲徐孝德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思索片刻后就写下:“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后来李世民也听说了徐惠的才华,就将她召入宫中封为才人。
入宫后,徐惠看到李世民在贞观末期开始有点志得意满了;她觉得此风不可长,就给李世民上书说:“陛下应该戒骄戒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打江山难,守住江山更难,希望陛下能善始善终。”
这封奏书,让李世民在徐惠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没过多久,徐才人就升为徐婕妤,从五品一跃到三品。
此后,徐婕妤继续关心国家大事,很快又被晋升为二品充容。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徐充容非常哀伤,她说先帝有厚恩于她,她发誓要追随先帝于地下。
于是,徐惠有病也不肯吃药,身体很快就不行了。病危时,她对身边亲近的人说:“先帝待我优厚,我希望早一点死去,好再去侍奉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