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有能力,不仅要看他站的多高。
还要看他从顶峰跌下以后,还能否再次攀登高峰。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攀登到巅峰,一朝跌落成为阶下囚。
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在74岁高龄时再次出发,最终创造了另一个奇迹。
这个人就是“烟草大王”褚时健,也是云冠冰糖橙的“褚橙”创造者。
作为我国商界的传奇人物,很多商界大亨都对其敬佩不已,就连马云也曾表示十分钦佩他。
褚时健有着怎样的故事?有着怎样的经历?
他是怎么成为“烟草大王”?怎么跌落低谷?
后来的他又是怎么再次出发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烟草大王”褚时健的故事。
从他的故事里学习优秀的品质,激励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说起褚时健的故事,大家总会想到“烟草大王”或者是酸甜可口的“褚橙”。
但是大家或许不知道,从“烟草大王”到“褚橙”的过程中,褚时健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这段路途中,他曾经历过低谷,也曾重振旗鼓再出发。
而一切,都要从1979年他来到玉溪烟厂担任厂长开始说起。
那是他一生辉煌的开始,也是他从巅峰坠落低谷的开始。
到玉溪烟厂上任的时候,褚时健已经年过半百。
但是上进的人不会被年龄所限制,自从来到这后,褚时健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玉溪烟厂换一番面貌、要在这里做出成绩。
因此在上任之后,褚时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卷烟厂的制度和规矩一一明确。
此举也给玉溪烟厂彻底换了一番面貌。
接下来,褚时健又给玉溪烟厂更新了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出高质量的烟,设备的质量必须要高。
最后就是怎么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那个年代,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太好。
褚时健明白只有提高了员工们的待遇,大家才能更加认真、热情的工作。
所以褚时健又想方设法给玉溪烟厂盖起了新的员工宿舍,还经常购买猪肉等分给大家。
一时间,玉溪烟厂成为了当地待遇最好的工厂。
员工们的待遇提高了,工作热情也就高了。
大家齐心协力、脚踏实地,一步步做出改变。
没多久,卷烟厂的产量和质量都开始飞速提高。
不仅如此,褚时健还带领大家积极创新,生产出了新的香烟品牌,像是“红塔山”等等,至今仍然是烟草品牌里赫赫有名的存在。
仅仅三年,到了1982年的时候,玉溪烟厂的利税足足接近两个亿。
这个数字比以前翻了一番,利润更是高达一千多万。
玉溪烟厂也从此彻底成为了引领商界先锋、引领潮流的存在,从玉溪烟厂出来的香烟也成了当时最流行的烟。
1990年,那是褚时健最辉煌的一年。
他管理的玉溪烟厂成为了云南纳税的大功臣,甚至在全国也进入了前三名。
这也让当时很多人都称褚时健为“烟草大王”,一时间,褚时健成了整个云南,甚至是全国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变故来的那样快。
1999年,正处于巅峰的褚时健却突然成为了阶下囚。
褚时健之所以入狱,是因为他被举报说涉嫌以烟谋私。
在案发的1995年,褚时健一家都被关押。
让褚时健和妻子最心痛的是,女儿褚映群不久后在监狱自杀。
老年丧女,对于夫妻俩来说是比身败名裂更大的打击。
但案件的推进不会停止,针对褚时健夫妻俩的调查在一步步展开。
1999年,一切有了定论: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罪名是贪污以及有巨额来源不明的财产。
旁观者议论纷纷,都不知道其中的真相。
一直到后来褚时健亲自说明了这件事,大家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1995年年中的时候,烟厂即将迎来新的总裁接任自己的工作。
当时没人知道新任总裁会是谁,褚时健也不想糊里糊涂交出签字权。
褚时健想到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不能白苦,于是决定将一笔三百多万美元的公款私分。
那个时候的褚时健还跟自己身边的人表示:这些钱自己一辈子都吃不完了,够了够了。
当褚时健的案子穿开后,迅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争议。
但是大家都不得不承认褚时健有过亦有功,所以最终组织定下:功不抵过,过不掩功,在肯定褚时健功绩的同时,也指出了他的过错。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是迷茫、矛盾的,褚时健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也因此犯下大错。
在坠入低谷的那几年,褚时健不但回忆着过去、反省着过去,同时也在计划着未来,思考着如何再次出发。
2001年,褚时健被减刑到17年,后来又因为糖尿病保外就医,获得了假释。
这一年褚时健已经74岁。
在我们的认知里,74岁已经算是高龄,该静下心来养老,但是褚时健却再次出发了!
接下来,褚时健做了什么?有没有成功?
后来的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接着看下去。
人在最低谷的时候,总是会无比思念家乡和童年。
因为那是最无忧无虑的日子,也总会从这段岁月里找到再次出发的勇气。
在狱中,褚时健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1928年,褚时健在云南华宁的一户农村人家出生。
尽管家里艰苦,但褚时健的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
因此褚时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去了学堂读书。
那段时光是褚时健最无忧无虑的岁月。
一直到褚时健十五岁那年,伴随着父亲的去世,一夕之间,褚时健长大了。
少年褚时健从那个时候知道了什么是离别,什么是责任,也换了一种眼界来看世界。
身为长子,褚时健也从这个时候承担起了家里的重任。
他开始学着烤酒,用来支撑一大家子的开支。
我们难以想象,十五岁的少年是怎么学着把几百斤的包谷扛来扛去,浸泡、发酵、出酒。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褚时健也觉得艰难,但是为了一家人,他认认真真的做着这一切。
到了后来,他不仅能顺利完成这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还能烤出比别的家更好、更多的酒。
那个时候虽然十分的辛苦,但后来回想起来时,却总觉得有趣。
而每当回忆起这段时光,褚时健总会记起家乡那一片又一片的橙子树林。
后来的很多年,虽然吃过了无数的水果,但是褚时健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橙子。
在狱中,褚时健就决定:如果能够出去,那就回家乡,种橙子去。
这不仅是回归本心,也是想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些什么,为家乡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所以褚时健在假释以后,立刻跟好友们借了钱,在华宁哀牢山包下了农场,开始种橙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褚时健事事亲力亲为。
一点点的小事都要自己做,就是想脚踏实地的种好橙子。
曾经的“烟草大王”如今落叶归根,回到家乡穿上了破旧的圆领衫,戴着破草帽,每天在橙圆里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橙子挂果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六年时间,谁都难以想象一位老人会在74岁时种橙子。
可漫长的六年,对于褚时健来说却好像过得很快。
2012年,褚时健终于再次成功,种出了更加符合我们中国人口味的橙子——云冠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褚橙”。
伴随着褚橙的成功,褚时健的故事也再一次传遍了整个中国。
2012年,“褚橙进京”让褚时健再一次成功登上了顶峰。
而他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号:“橙王”
至此褚时健的心愿终于完成了,他也想休息了。
但是褚橙需要有人继续继承,也需要有人来带领褚橙走的更远。
在思考了很久之后,褚时健终于拨通了那个电话,他告诉对面的人:
“我老了,干不动了,你看怎么办?”
褚时健的这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的接班人又是谁呢?
对褚时健来说,他一生最痛苦的不是从“烟草大王”成为阶下囚,而是他的孩子们。
女儿褚映群的去世是夫妻俩心中永远的伤痛,而他们的儿子褚一斌则让夫妻俩也操碎了心。
褚一斌曾经也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在云溪烟厂工作,但是到了八十年代褚一斌则选择了出国留学。
到了日本以后褚一斌非常的自立,除了上学,褚一斌每天都在打工,在餐厅洗碗、刷盘子,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就连租住的房子也十分的简陋。
后来褚时健去日本出差时探望儿子,才知道儿子竟然生活的这么艰难。
但是与此同时,褚一斌的独立也让褚时健十分的骄傲。
后来回国褚一斌变得更加的独立,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和妻子们没有回到家乡云南继续跟随父亲的脚步,反而是到了深圳自己打拼。
在深圳,褚一斌开始做股票投资工作,后来又辗转去了美国和新加坡发展。
身为父亲的褚时健一直不理解儿子,做实业的他根本不赞成儿子玩股票。
而褚一斌也曾经对记者表示自己做什么父亲都不满意,要么就是一无所知。
父子俩的隔阂越来越深,但其实说到底或许只是两个时代的“代沟”而已。
一直到褚时健主动让步,给儿子打去了这个电话,让褚一斌的心也彻底的软了,身为儿子他又何曾没有想过让步。
很快,褚一斌回归,回到了年迈的父亲身边,褚时健也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很多人都常常会问褚时健,询问他有没有什么经商技巧。
但是褚时健总是那句话:人活着就是要做事情,就是要做好,要不断的学习。
2019年3月5日褚时健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一岁。
这个噩耗让所有人心痛,褚时健有功亦有过,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在褚时健去世以后,马云曾表示自己十分钦佩褚时健,他从褚时健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的确,褚时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在父子关系里,他或许执拗、专制,但是他最终也主动让步。
在事业上,他有过亦有功,最终为家乡做出了贡献。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这是褚时健在中学时学到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他也用自己的一生做到了这句话。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从褚时健的故事里学到了太多太多。
或许我们的岗位很平凡、很普通,但是我们也可以学习褚时健的精神,自强不息,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