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文中女性身材的“杨柳”与“丰腴”之美
翻开中国文学作品看一看,对女性身材的描写大多是不惜笔墨,倾情一注。这是作者从女性外貌特征来表现女性特质的一种处理手法,往往是对女性人物或褒或贬,但审美的尺度不自觉地渗入到字里行间。
试以小说《红楼梦》为例。林黛玉与薛宝钗就是分别代表“杨柳”与“丰腴”两派,一为“婉约派”;一为“豪放派”。
曹大师描写林黛玉的外貌是“弱柳扶风”,而描写薛宝钗外貌则是“容貌丰美”,林黛玉是“杨柳”身材,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魔鬼”身材;薛宝钗是“丰腴”,用委婉的说词就是“富态”。
不过,作者是想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来刻画性格,瘦者,所以有了林黛玉“寒酸刻薄”的意象,而胖者,则有了薛宝钗“温柔敦厚”的意象。本来“以瘦为美”的反而被贬化了,“以胖为丑”的则被褒化了。
审美意识的尺度究竟如何丈量?也就是说,究竟是“以瘦为美”,还是“以胖为美”?颜小四认为,环肥燕瘦与一个女人的人设与个性无半毛钱关系。
胖者,并非心宽体胖,如清朝瑾妃就是一个肥娘娘,她却颇有心机;瘦者,也并非毒如蛇蝎,如光绪皇帝的珍妃,就是一个骨感女人。
女人身材天秉其质,犹如山水,灵性源于自然。有人喝水亦胖,有人节食亦肥。想瘦的,愈减其肌,想胖的,增愈其脂,可谓造化弄人,胖与瘦是女人的魔结,千百年来,女人就一直与胖瘦相爱相杀,纠缠不清。
但是,古今中外,关于女性身材“以瘦为美”还是成为主流共识。中国古代诗文中有太多的“以瘦为美”的描写,魏晋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中描写女神形象“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汉朝无名氏诗“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不过,在中国古代绘画中,似乎对胖颇为待见。如唐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簪花仕女图》,展现的却是女性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这与中国女性文化中提倡“阴柔美”的旨意大相径庭。如果说唐代是开“以胖为美”之风,那么,明代的画家唐伯虎的《仕女图》中为何也有大量的女性“丰腴”画卷?
文学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现实生活中,还是“以瘦为美”,古代“四大美女”中唯有一个杨贵妃是肥妞。百善瘦为先,这是民族审美的共识,与汤加王国“以胖为美”的观念截然不同。
一胖毁所有,胖简直就是车祸,这也是为什么减肥药大行其道的原因。相反,一瘦都拥有,什么“水蛇腰”、“杨柳腰”、“小蛮腰”都是极尽夸词,无不道及瘦者之好处,如今网络流行的女性“A4纸腰”就是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