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八大经典译著之一,《社会通诠》手稿亮相中国嘉德秋拍

沐清扬说史 2024-11-17 02:03:21

光绪甲辰年(1904),严复译著《社会通诠》在上海出版,《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发书评,在中国引发了“社会通诠”热,掀起了激烈而广泛的关于《社会通诠》的探讨。时隔两个甲子,严复《社会通诠》手稿本今季现身中国嘉德秋拍。《社会通诠》手稿本的出现,为学术界提供了校订《社会通诠》文本的母本,也为深入理解严复思想主张、认识其书法艺术及美学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稿本,是严复研究乃至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事。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科学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是中国近代极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今季正值严复先生诞辰170周年,严复译著《社会通诠》初版120周年之际。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严复《社会通诠》翻译初稿首次在市场亮相,这是严复思想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严复译著的手稿多藏之名馆,市场几无可见,此部手稿是目前市场仅见的严复重要译著作品手稿,弥足珍贵。

Lot 4606

严复

《社会通诠》手稿

1903年写本

1册 纸本

来源:严群旧藏

展览:东方的觉醒——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中国国家图书馆,2011年9月15日-10月31日。

出版(部分):

1、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04年。

2、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31年。

3、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

4、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81年。

5、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东方的觉醒——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图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P54。

6、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

7、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

8、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朝华出版社,2017年。

9、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编:《严复<社会通诠>稿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24年。

本季所见严复手稿本为线装一册,手稿正面为《社会通诠》译本全文,共计128开,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可以据以校订从1904年正月初版到目前最新版的各种《社会通诠》文本的“母本”,从手稿本与后来正式出版的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严复思想变化的痕迹。

《社会通诠》开篇序言(局部)

《社会通诠》第一章(局部)

例如从开篇序言以及第一章的题目,就能看到严复先生关于译稿定名的思考过程,他从最初的《原政》《地球民政简录》,一直校改到最终的定名《社会通诠》,反映了他在翻译这部政治学著作时的思考过程;手稿背面为严复日常习字,共计56开,习字内容分为两类:其一是临习古代法书,其二是自书古人诗文。书写内容包括碑帖临摹、书论节録、古诗文杂抄等,临摹涉及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等书家,是严复书法艺术风格及书风来源的集中展示。

严复从一八九六年开始,将他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学习的维多利亚时代最辉煌的思想成果引入中国,他精心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名学浅说》等八部经典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通诠》(A Short Histroy of Politics)是1900年应“教堂基础丛书”(The Temple Primers)编者之邀而撰写的一套享有国际声誉的小百科全书系列中的一种。全书编辑原则为“选取重大问题,由权威学者执笔,浓缩精华,指引门径,以适应大众需求,亦可作为学者专门研究之入门。”作者爱德华•甄克思是英国法学权威,他写的这部政治学经典著作原名为《政治简史》。

光绪甲辰(1904)年,严复将其翻译并命名为《社会通诠》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大公报》《申报》《外交报》《东方杂志》等相继刊发书评,在中国社会引发了“社会通诠”热。《社会通诠》与严复两年后发表的《政治讲义》,共同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学者编译、撰著的最早的一批政治学专著。《社会通诠》也是严复“信、达、雅”翻译准则的一次重要体现,时至今日仍体现着严复的政治思想与会通古今中外的自由主义精神。

《社会通诠》出版之后在晚清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复翻译此书最主要针对的是自义和团运动之后的排外风潮。在严复看来,排外无异于是对于文明的拒绝。严复寄望于通过这本通俗政治学著作,以明快的方式建构起一种社会发展的模式,他借助甄克思的图腾、宗法、军国三阶段论,将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确定为由宗法社会向军国社会的过渡阶段。并以此为基础,指出中国走向文明的道路,即宪政民主政治框架。

严复强调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宗法社会的亲缘关系,认为缺乏民主的宗法专制是近代中国民贫国弱的根本原因。他主张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出发消弥强烈而激昂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更进一步地发展民族经济。在他看来,近代中国首要问题是治贫,只有经济发展起来,方能更有力地迎接世界现代化浪潮,而发展经济、变革宗法社会的关键在于开启民智,启民智是治民愚、民贫这一社会疾症的良药。故他认为解决晚清社会冲突必须重视教育,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做到民德、民智、民力全面的人文精神重建,才能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

严复强调要向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他力图通过改变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目标,培养自立的国民,建设现代国家。同时他也强调国家应适当限制自己的权力,或者更确切地说,适当限制国家的权力,他说“今夫善为国者,未有不期民自立者也。行政之权日张,民自立之风必日逊,此其国之所以弱耳。”而今相隔百年来看,严复的思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严复《社会通诠》稿本的背面有大量日课习字,粗略统计共得三十九种。它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临帖,一类是自由书写的自作诗及前贤诗。自由书写的内容,按照出现次序,包括:

行书:

刘长卿《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刘长卿《送陆澧仓曹西上》

刘长卿《送柳使君赴袁州》

刘长卿《送耿拾遗归上都》

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自作诗《三月自吴淞复旦学堂还寓因忆昌黎食虾蟆诸诗不觉大笑戏成三绝句》

陆游《直舍独坐思成都》

陆游《野兴》

杜甫《垂老别》

杜甫《后出塞五首》

草书: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节录)

《孝经》第一、第二章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骢马行》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录)

李白《襄阳歌》

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陈宝琛《次韵答几道》

临帖则以苏轼、黄庭坚二人之帖为主,另有王羲之《兰亭集序》、陈基《次韵十绝》。具体包含:

临苏轼帖:

《与若虚帖》

《北游帖》

《获见帖》

《答钱穆父诗帖》

临黄庭坚帖:

《伏承帖》

《百事不可意帖》

《送刘季展诗帖》(临2次)

《跋争座位帖》(临2次)

《与希召都监帖》(临3次)

《与庭诲监簿帖》

《二士帖》(临2次)

《山预帖》(临 2次)

《教审帖》(临2次)

《南康帖》(临2次)

《送四十九姪诗帖》

《松风阁诗帖》(临2次)

《跋争座位帖》

其它临帖

王羲之《兰亭集序》

陈基《次韵十绝》

严复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书法语言,这一过程中,他是十分投入且自觉的。在这些日课习字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同一碑帖的重复练习,还时时可以看到临习或自书过程中的单字重复操作,有的字甚至一口气临习或试写十来遍,显然是在反复寻找感觉或者探索更好的方案。恰恰是这样的训练情形,反映出严复对于书法学习的痴迷,已近寝馈与俱的程度。

严复草书《孝经》(局部)

严复临黄庭坚《伏承帖》(局部)

严复临王羲之《兰亭集序》(局部)

严复临黄庭坚《送四十九侄诗帖》

严复临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之字的反复练习(局部)

严复的小字得益并脱胎于日课习字。《社会通诠》刊印于1904年,严复时年五十,虽非人书俱老之年,却是精力弥满之际,书法的基本架构完全成型了。严复之书,以颜鲁公为基本骨架,笔法则可谓兼颜鲁公、褚遂良而用之,以拢毫含锋为主调,故细处圆而健,铺处罕偏侧,长且细劲而圆润的笔画颇似褚书,转折处、钩挑法和转折后的铺拢则神似鲁公,而短笔画及普通使转,又可见二王以至孙过庭以来行草之法。整体看来,他将颜真卿的骨健神宽、褚遂良的柔中寓刚、王羲之的神清气朗、孙过庭的流动畅达等气质及其相应的手法融而化之,形成了很有辨识度的自家面貌。无论是从基本技法还是从核心气质来说,严复《社会通诠》稿本中所呈现的风格,不仅具有独特个人特征,而且具有很高审美品质。

0 阅读:1
沐清扬说史

沐清扬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