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可以不卷吗?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8-15 20:00:40

人分三六九等,职业无贵贱轻重,有人适合读北大、清华,有人也适合耕种务农。教育不该存在歧视,而今的教育,除了成绩不理想的体育特长生可以在体校内接受因材施教式体育教育外,其他所有学生几乎都在一个模板里,体验同等的精英教育。而且,目前的很多学科教育,过多的痴迷于文本的背书、做题、排名次,其实,学到的真才实学很有限。

就拿语文教育来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真正的培养文学精英,在古代科举时期,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大部分学子识字之后都得通过大量阅读书籍来提升思想视野和写作能力。但是,当代的语文教育受课本和考试大纲的局限,学生却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到背诵考点上,尽管近年来也在提倡大量阅读,受考试排名的影响,读书范围和时间还是有限,更多的时间还是要去熟练考题。而且,高考只有一条独木桥,即使语文天赋很高,也要去学习其他考试科目,所以,尽管国内的语文分数也很高,却很难造就高水平的国际一流文学人才。

同样道理,真正的历史人才也好、科技人才也罢,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教育方式,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专业书籍,同时,还要去学会相关专业的实践。而国内的各个专业的教育,都得在教材局限的范围内或者成了背诵课,或者成了计算课。而且,任何专业特长的人才,都无法专心学习专业知识领域内所需课程,而是不管有用没用,门门都得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邻邦的小小岛国,人口甚至不及国内的一个省份,但是,在国际诺奖甚至体育赛事方面,成就也是相当可观的。然而,国内除了体育赛事方面尊崇了因材施教原则,其他所有专业都需要吃同一锅“大锅饭”,所以,我们的文学成就也罢,科技成果也好,社会管理的精细化也罢,都要稍逊一筹。

而且,看学堂中的学子,不管学得会、学不会,学得好、学不好,大家都得接受统一科目要求,没有任何个性化设计可言。即使很多人从一年级开始,就跟爱迪生一般对学校教育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仍然不会被差别对待。很多人,只能在课堂上睡觉或者捣乱,成为差生。

而其他费力的适应了应试化的学科教育的学子,出路只有过“独木桥”一条,而只有各科成绩都很高的才能破局,除了个别应试天赋好的,只能通过大量无底线的增加学习负担来实现破局——上大学。

国内的高考题目设计也好,选拔人才方式也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前些年,有英国的学霸慕名来参加高考,虽然在英国的教育中,都是有着独立特长的人才,而且个个也都是一些“饱学之士”,面对国内的高考,却颇为无力,最终铩羽而归!是他们不够优秀吗?很显然不是。再往前,国内的文学大师们只参加中高考语文,最终,及格的也不多,是他们不够优秀吗?很明显也不是!

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而要尊崇这个原则,就应该正视人的个性特长的差异化。从教育方面,要给方方面面的人才不同的教育学科要求,不同的技能教育。选材上,也不应该是“大锅饭”形式的只有一条“独木桥”。

诚如,我们无法把大书法家王羲之等,拉回来把他们培养成文学家、科学家;我们也无法把诗人李白、杜甫们拉回来培养成散文、小说方面的大师;更无法让爱迪生拉过来非要让他学会考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那么,对于现代很多天赋远不如他们的学子,提统一的苛刻要求合理吗?

告别教育内卷,需要从正视人才的个性特长做起,更需要重新去审视每一门学科的教育价值不能一概纸上谈兵,粗暴地把所有学科的教育演变成做一张卷子可以了事的。精细的设计各个专业不同的教育、考试选拔方式,更有意义!

0 阅读:11

踏浪乘风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