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方面,宋太宗认为自己比唐太宗强,李世民追求功名,喜欢制造声势,不够宋太宗自然。宋太宗所言,有一定道理,评价角度新颖。
宋太宗与大臣谈话,提到唐太宗时,宋太宗来了精神。《宋史》中,把宋太宗对李世民的评价记录下来,可看出宋太宗非常自信,认为他比李世民强一点。
史载:“朕览唐史,见唐太宗所为,盖好虚名者也。”
宋太宗看来,古代帝王应该贵在自然,不能贪图虚名,这不是帝王应该做的。李世民每做一件事,都喜欢自我标榜,炫耀自己的才华、能力、品德,不值得提倡。
宋太宗所言,可否属实呢?客观说,李世民确实有“爱好虚名”的特点,毕竟他也是人,对渴望得到后人的认可,但在某些方面也做得不到位,应该客观评价。
李世民给自己的评价是,除了禹、汤、文王,在治国理政方面,没有人是自己的对手。李世民说,自己少年起兵建国,消灭各路诸侯,平灭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迫使中南半岛、高句丽臣服,是旷世奇功,谁能比得上。
对待大臣,李世民说自己不滥杀,与功臣和谐共处,还能虚心纳谏,而不像隋文帝杨坚那样“私德”不行,心胸狭窄,更不向杨光那样大兴土木。对待人生,秦始皇、汉武帝沉迷于仙丹,愚昧无知,自己也不学他们。
李世民对自己评价很高,但后人就未必,秦桧说他不如汉文帝诚实。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则说:李世民不过中等之才而已,远不如宋武帝、梁武帝、陈武帝,只是李世民条件好罢了。
人物评价,各有各的说法,宋太宗则说李世民不够“自然”,喜欢虚张声势,也有一定的依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世民标榜的许多东西,自己做不到,有些则夸大事实。
继位初期,李世民确实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却未必如自己所说的那样高大上。虚心纳谏,结果是魏征的墓碑被自己推倒,怪魏征不会教育太子李承乾,让自己父子感情破裂,差点酿成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秦始皇、汉武帝喜欢仙丹,李世民一脸鄙视,自己也是如此。王玄策从天竺回来之后,李世民便开始从天竺高人哪里尝试仙丹,一发不可收,跟秦始皇、汉武帝没啥区别,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外征战,突厥、吐谷浑、回纥、吐蕃确实一度屈服,但并未解决。游牧民族问题,到清朝才彻底解决,唐朝只能说国力雄厚时让他们称臣纳贡而已,至于说在他们疆域里搞郡县制,直接管理,几乎不可能,后来依然袭击唐朝。
打高句丽,李世民雄风不在,不敢采纳李道宗、李绩的建议,不敢奔袭高句丽首都,而是长期围困安市,与对方拼消耗。结果,唐军城外土城被攻破,粮草补给也断绝,只好下令班师,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至于信任大臣,自然谈不上,李世民晚年也防备功臣,甚至动了杀心,张亮就死得不明不白。第一名将李靖,李世民一度怀疑他是司马懿第二,即便李靖已经奄奄一息,也要把他拉上战场,以防李靖搞高平陵之变。
李世民的功业足够显赫,但也不是跟他所说的那样,夸大成分也不少,故而宋太宗说他“不自然”,也有一定道理。
那么,唐太宗、宋太宗,综合比起来,谁更加强悍呢?从民众生活角度看,宋太宗比唐太宗强;武功方面,唐太宗甩宋太宗几条街;文治方面,宋太宗、唐太宗各有千秋。
宋太宗结束了五代十国,重新塑造统一,此后藩镇叛乱不复存在,百姓生活也得安定。重文轻武国策下,北宋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是古典时代的巅峰。李世民治理下的唐朝,国力雄厚,却连年用兵,府兵制很快就破坏,而周边问题却一大堆。
唐朝强盛时,对外用兵,周边臣服、纳贡。周边崛起,唐朝相对衰落,则战争迭起。武则天、唐玄宗时代,吐蕃、南诏、回纥、突厥、契丹多次击败唐军,唐朝也多次出兵远征,一将功成万骨枯。
整体而言,宋太宗对唐太宗评价很有道理,但唐太宗武力值更强。至于个人品德方面,宋太宗、唐太宗五十步笑百步,谁也别笑谁。宋太宗说李世民不自然,虚张声势,喜好虚名,自己却不遵守金匮之盟,也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