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燕被称为一代妖后,这其中着实存在背锅的可能。说她是妖后,很可能是有失偏颇的,说不定她是被无端扣上了这样不好的名头,背负了不该有的骂名呢,所以说她被称作一代妖后这件事,真的大有被冤枉而背锅的嫌疑呐。
严格来讲,实则是在西汉末年的时候,国家面临诸多问题。可在古代那种体制之下,皇帝或者说皇权是不容被视作有错的,于是便只能推出一个女子来承担责任。就像商朝的妲己、唐朝的杨贵妃,她们扮演的便都是这类背锅的角色。
赵飞燕的情况实际上也大体相同。
班固生活在东汉,他撰写西汉历史时,与赵飞燕存在着些许私仇。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史书会对西汉最后几位皇帝有所诟病,却也不会将问题归咎于老刘家自身。最终,西汉灭亡这一责任,便只能被推到赵飞燕以及王莽的身上了。
不过呢,我们也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西汉走向灭亡,这责任确实不能都归咎于赵飞燕。然而,赵飞燕自身确实存在不少毛病。就算把后世史书中那些抹黑她的内容都剔除掉,她也绝不是什么品行端正的好人呐。
严格来讲,她着实可算作是一个只要能达成目的,便会全然不顾手段是否正当合理的女子。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她往往会抛开一切常规的约束,毫无顾忌地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哪怕这些方式并不符合道德规范或是大众所认可的准则。
后世史书对于赵飞燕的家世记载得极为隐晦。在正统史书当中,压根就很难找到有关赵飞燕家世的相关记载内容。就连她父亲具体叫什么名字,这在后世也是存在诸多争议的,情况实在是模糊不清。
有这样两种说法,一种是赵飞燕她爹叫赵临,在早年的时候,其身份是汉朝官府里的一名奴仆。而另一种说法则为,赵飞燕的父亲,在汉朝其实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
在野史记载里,赵飞燕的家世颇具传奇色彩。据野史传说,赵飞燕的父亲是汉朝中尉赵曼,他还是江都王的孙女婿。但赵曼有个男性恋人冯万金,之后冯万金与江都王的孙女有了私情,最终江都王的孙女生下了赵飞燕与赵合德。
由于冯万金和江都王的孙女是偷情结合,孩子没法正常上户口。于是乎,他们俩的这两个女儿便被算作是赵曼的女儿了。而对于这样的安排,赵曼最终也予以接受。毕竟赵曼和冯万金也存在着某种关系,所以他们三个人对此也都并不介意。
这般野史,着实是野得很呐。不过呢,此野史记载是源于一本名为《飞燕外传》的书。要知道,这本书可是由与那时代同期之人所撰写的,如此一来,便也具备了一定的可信度。故而对于赵飞燕她们家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后世之人还真是难以说得明晰了。
总而言之,赵飞燕的出身着实不高,在家中恐怕也未得宠爱。这在正史当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听闻赵飞燕刚诞生那会儿,她的父母压根就没打算养育她,直接便将其丢弃了!可令人诧异的是,被扔出去后的她,居然整整三天都未死去。于是,她父母琢磨着这孩子或许非同寻常,便又将她救了回来。
即便如此,她的父母自始至终都未曾给予她应有的疼爱。待赵飞燕渐渐长大,便被送至阳阿公主府上,从此成为了一名舞女,开启了别样的人生境遇,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那始终缺失的来自父母的爱。
随后的日子里,赵飞燕在阳阿公主的府上慢慢成长起来,并且在跳舞方面愈发精通。过了一阵子,有一天汉成帝前来阳阿公主家作客,阳阿公主便安排家中的一众舞女出来献舞助兴。就在这个时候,汉成帝一下子就瞧上了赵飞燕。于是,之后汉成帝便径直将赵飞燕带回了皇宫之中。
整个故事情节,大体上和往昔汉武帝与卫子夫的那段故事如出一辙,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就像是照着当年的模子复刻出来的一般,从诸多方面来看,其情节走向等各方面都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
更为奇妙的是,后续发生的故事,居然和曾经的故事如出一辙。仿佛老天爷不愿费心思去创作新的剧本,干脆就把以前的老剧本拿了出来,仅仅只是把里面的人名给替换掉了而已。
在赵飞燕入宫之际,汉成帝的后宫之中已然有一位皇后存在,此皇后姓许。许皇后她所经历的种种,大体上和曾经的陈阿娇如出一辙,情况极为相似呢。
在汉武帝尚未登基之时,陈阿娇便已嫁与他。彼时陈阿娇之所以嫁给汉武帝,目的在于助力汉武帝角逐太子之位。而在后续汉武帝登上皇位的历程里,陈阿娇所在的家族可是做出了极为显著的贡献。
这位许皇后的情况大体与之相同。在汉成帝尚为太子之时,许皇后便已嫁给他。并且在此期间,许皇后背后的许家,对于汉成帝能够登上皇位,可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贡献不容小觑。
更为凑巧的是,待汉武帝或者汉成帝登上皇位以后,许皇后的境遇竟和陈阿娇如出一辙。她们起初皆是极为得宠的,可到了后来,要么是始终未能生育子女,要么是所生孩子早早夭折,也正因如此,二人便逐渐失去了帝王的宠爱。
就在那样一种情形之下,当年陈阿娇已然失宠,随后卫子夫便进入了皇宫。同样的,当这位许皇后渐渐失去皇帝的宠爱后,赵飞燕也开始一步步地踏入宫中了。
然而有所不同的是,昔日卫子夫进入皇宫以后,随之而来的是卫青与霍去病这般极为出众的名将。可反观赵飞燕,在其入宫之后,带来的并非什么名将之类,而是她的妹妹赵合德。
自赵飞燕入宫起,满心所想便皆是怎样争得帝王宠爱。于是没过多久,她便常在汉成帝耳畔夸赞自己的妹妹,将妹妹的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这般说辞之下,汉成帝不禁为之所动,随后便把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也接入了皇宫之中。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
在往昔,卫子夫获宠后,陈阿娇心里气不过,便动用巫蛊之术,通过扎小人的方式去诅咒卫子夫。时光流转,到了汉成帝时期,许皇后见赵家姐妹备受宠爱,同样心生愤懑。于是在此之后,她也搞起了巫蛊之术,同样做起了扎小人这般行径。
紧接着,她便如同往昔的陈阿娇那般,径直被废黜了。
截至此处,赵飞燕与陈阿娇的故事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简直就如同依照同一个剧本复刻出来的一般,二者的经历在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仿佛是历史的某种奇妙重合。
然而在这之后,许皇后遭到了废黜,如此一来,后续的发展态势便全然不同了。
想当年,陈阿娇遭废黜之后,卫子夫因给汉武帝诞下首个儿子,且其兄长卫青又在前线屡立战功,方才得以被立为皇后。但到了赵飞燕这儿,情况可就不同啦,她并不具备像卫子夫那样的资本。
先来说说家里的情况吧。赵飞燕确实有两个兄弟,可这二人都没什么出众的才能,跟曾经的卫青相比,那可差得远了。况且在汉成帝所处的那个时代,汉朝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如此一来,他们也就没有机会到前线去杀敌立功,自然也就没办法给赵飞燕提供有力的支撑了。
再者就是关于生孩子的情况了。汉成帝自身的身体素质好像存在一些问题,此前许皇后跟随他长达十多年,期间虽生育了两个孩子,可都不幸早早夭折。也正因如此,后世大多都猜测汉成帝的生育能力或许是稍显偏弱的。
与此同时,赵飞燕自身好像也存在一些状况。在史籍记载里,赵飞燕曾为了让自己容貌更出众,身形更加曼妙,常年服用一种名为“息肌丸”的药物。服用此药虽能使她体态更显瘦削,可与此同时,这似乎也致使她丧失了生育的能力。
由于存在这两个不足之处,赵飞燕后续已无法再重现当年卫子夫那般的经历了。并且,身处后宫之中的她,还必须得去应对来自其他女子带来的压力。既没有子嗣,娘家方面的势力又不够强大,面对这样的状况,她又该如何是好呢?
那么在此之后,赵飞燕便施展出了三招,以此来捍卫自身的地位。可恰恰就是这三招,最终把整个西汉给害得苦不堪言,使其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西汉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重大改变。
第一招被称作“绝后”。
赵飞燕始终未能生育子嗣,这无疑是她极为致命的一大劣势所在。要知道,一旦日后后宫中其他妃子诞下孩子,那么她的地位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情况对她而言着实堪忧呢。
接下来,赵飞燕便将目光紧紧锁定在了整个后宫之上。其一,她与妹妹赵合德施展出各类手段,把汉成帝的时间全部占据,使得汉成帝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妃子。其二,她凭借自身权势,严密监视着后宫。一旦听闻汉成帝宠幸了哪位妃子或者宫女,就立马派人死死盯梢。
随后,一旦这个女人出现妊娠的征兆,她便会立刻采取行动,要么设法除掉这个女子,要么运用各类手段致使该女子流产。就靠着这样的方式,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一直持续到汉成帝离世,汉成帝始终未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亲生儿子。
汉成帝绝后一事,给整个西汉末期带来的影响堪称是极为致命的!就因为汉成帝没有子嗣,使得后来西汉高层的大权在交接时,难以寻觅到合适的接班人。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莽才得以瞅准时机,最终彻底掌控了全部大权。
这所有的一切,除了归咎于汉成帝的贪花好色,那最主要的责任无疑得算到赵飞燕头上。这一点,赵家姐妹是怎么都没法为自己开脱、洗刷干净的。就因为她一心想着自己独得恩宠,结果却给整个西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当然,这一招所产生的结果是相当明显的。毕竟在此之后,再没有别的女人生育子嗣,如此一来,汉成帝便始终只对赵家姐妹恩宠有加,这份宠爱一直持续到他离世为止。
而第二招呢,其名曰找盟友。也就是说要去寻觅、拉拢那些能够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携手合作、相互支持的伙伴,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某种目的或者应对各类情况呢。
在赵飞燕初入宫之际,便全力为自己寻觅政治盟友。要知道,后宫的争斗绝非仅仅是女子间的争风吃醋,实则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延续。而赵飞燕的娘家压根没多少势力可言。如此一来,她若想在后宫争得恩宠,就非得在朝堂之上拉拢到数量足够的盟友不可。
然而,问题在于,随后赵飞燕四处去寻找,可把周围都找了个遍,结果却连一个能够成为盟友的人都没能寻觅到。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朝堂所呈现出的格局存在关联的。
在汉成帝刚刚登基之际,彼时汉朝的高层呈现出一种由几大势力共同掌控朝政的局面。这其中主要的几大势力包括:由汉元帝亲自栽培起来的宦官石显,身为外朝官员代表的丞相匡衡,另外还有几大实力不容小觑的外戚家族。
随后,汉成帝登上皇位,在此之后,几大势力便展开了相互间的混战局面。一番争斗下来,汉成帝母亲所在的王家脱颖而出,渐渐呈现出一家独大之势。其中,汉成帝的舅舅王凤更是厉害,已然成为当朝权势最盛之人,其权势之大,可谓是倾动朝野。
汉成帝的放纵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了那样一种局面的产生。汉成帝对自己母亲家族极为信任,甚至达到了有所依赖的地步。如此一来,在汉成帝在位中期,也就是赵飞燕入宫之际,整个汉朝的高层,基本都由王家掌控局面了。
于是,就在赵飞燕着手于朝堂之上寻觅盟友之际,她竟猛地察觉到:自己所能寻觅到的每一个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王家的人!
可关键在于,王家的人压根就不想对她伸出援手!
要说王家人为何不愿帮她,大致有两个缘故。其一嘛,当属婆媳矛盾这块了。汉成帝的母亲王政君,那可是历经诸多风雨的女子,往昔也是一路争斗过来的。在王政君看来,赵飞燕那些手段,就跟小孩子玩过家家似的,没什么了不起。
其实呢,王政君是真的不怎么喜欢赵飞燕。与之相比,她反倒更中意当时身为皇后的许氏。毕竟许皇后出身极为高贵,想当年许家可是几大掌权家族中的一个呢。虽说在那场家族混战期间,许家跟王家也产生过一些摩擦冲突,可不管怎么说,许皇后本人那可是妥妥的大家闺秀,所以王政君对她还是挺认可满意的。
在王政君的认知当中,赵飞燕压根就上不得台面。于她而言,赵飞燕自始至终不过就是个出身底层的歌女罢了。这样的一个女子,进宫去讨汉成帝的喜欢也就算了,可要是想再往前更进一步,那王政君是决然无法接受的。
王政君对她持有不满的态度,这可不单单是王政君个人的看法,实际上就意味着整个王家都对她心有不满呢。既然如此,王家的那些长辈们也好,众多党羽也罢,自然是没有谁会出面去帮她一把的啦。
第二个缘由在于王家自身方面。从家族利益考量,要是王家助力赵飞燕登上皇后之位,这便等同于自行培育出一个全新的外戚家族了。按常理来讲,皇后所在家族以及皇太后所在家族,都属于外戚家族范畴。至于这双方究竟谁的势力更强,那就唯有凭借各自的能耐手段来一较高下了。
想当年,王家历经艰难才将许家彻底压倒,从而得以在朝堂之上独揽大权,风光无限。可现如今,竟期望他们去支持赵飞燕,还要再去扶持起一个全新的外戚家族,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王家那些当家的长辈们都脑子糊涂,发了疯,否则绝无可能答应此事呐。
这样一来,王家的长辈都不愿去理会赵飞燕,如此情形下,其他在朝堂任职的官员们,肯定也不会去搭理他。再说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们吧,说实在的,一方面他们得看王家的态度行事,所以不敢去和赵飞燕有所往来,另一方面呢,他们打心底里其实也是瞧不上赵飞燕的。
在此得额外提及一点:即便西汉末期存在诸多问题,可该时期的那几位丞相,或者说高层外朝大臣,总体表现还是挺不错的。就拿赵飞燕争宠期间来说,彼时在外朝掌握大权的两位大臣,一位是薛宣,另一位则是翟方进。
此二人皆出身于正统的儒家学派。仅就个人品格来讲,他们无疑都是名副其实的君子。尽管西汉末期存在诸多矛盾,他们未必能够予以解决,然而他们向来都是依照儒家的那一套标准去严格要求自身的。故而在他们眼中,赵飞燕压根就上不得台面,根本没资格当皇后,他们更是绝对不会支持其成为皇后的。
就这样,赵飞燕在朝堂之上仔细寻觅了一番,将朝堂里的众人挨个打量、考量,可一番找寻下来,结果却是一个能与自己结为盟友的人都未曾寻得。
然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刻,有一个年轻人进入了赵飞燕的视野当中。
有一个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做淳于长。
接下来赵飞燕能够上位,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这个人。
淳于长也能算半个王家人呢。他母亲可是王政君的亲姐姐,如此一来,王政君可不就是他二姨嘛。关键在于,王家那些年轻一辈,大多都不怎么靠谱。在这当中,也就淳于长和王莽这两人,瞧着还稍微能让人觉得像那么回事儿。
于是在此之后,王家内部便拟定了一项计划:在接下来的数年当中,汉朝第一大臣之位,将由王家的诸位长辈兄弟依次轮流担任。待王家这几位长辈离世以后,此位置便会交到淳于长或者王莽手中,由他们肩负起王家的未来。
在赵飞燕入宫之际,淳于长与王莽已然获得王家内部的认同,于仕途之上逐步攀升。只是那时王家的诸多事务仍由几位长辈把控着大权。这两位年轻人呢,尚处于历练阶段,所担任的官职还不算高,手中所握的权力也并非很大。
依据史书所透露的些许端倪来推断,赵家姐妹在那时极有可能是寻觅过王莽的,盼着王莽能够对她们伸出援手。然而最终的情况却是,王莽压根就没把她们放在眼里!彼时的王莽,完完全全就是一位典型的儒家正人君子,始终都以儒家那一套准则来严苛地要求自身呢。况且再考虑到王家长辈的立场与态度,他又怎会去帮赵家姐妹呢,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儿啦。
然而淳于长的情况可就有所不同啦。
淳于长所走的道路与王莽全然不同。此前的数年时间里,淳于长始终拼尽全力,只为讨得汉成帝的欢心。要是说王莽选择的是直臣、纯臣那样的行事路径,那么淳于长所行的便是宠臣之路了。
在过去的数年当中,淳于长极为擅长讨得汉成帝的欢心,正因如此,其仕途进展得颇为顺遂。而且,他还获得了王家的鼎力支持,如此一来,相比王莽而言,淳于长在仕途之路上前行的速度实际上要更快一些。
然而,自赵飞燕与淳于长取得联系之后,情况却十分出人意料。此次,淳于长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抉择,那便是顶住来自王家的重重压力,哪怕会惹得王家长辈心生不悦,他也毅然决然地要对赵家姐妹伸出援手。
在这件事上,后世大多觉得,关键原因在于淳于长这人品性不佳,相当坏。而赵飞燕同样也不是什么好人,如此一来,这两人便臭味相投,迅速勾结到了一起,干起了那狼狈为奸的勾当。
然而,政治方面的事儿,又怎会如此轻而易举呢?
事实上,彼时的淳于长在行动之前必定是经过了一番慎重考量的。他心里十分明白,虽说自己当下发展得较为顺遂,可终究只是半个王家人罢了。而且就其父亲这边的家族而言,基本上没什么势力,就连正史上都未曾记载淳于长的父亲究竟叫什么名字。
因此,淳于长仅仅依靠王家是不行的,他必须去寻觅另外一股能够支持自身的力量。虽说他离不开王家给予的支持,可与此同时,他又不甘心沦为王家的傀儡,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自主性。
如此情形下,赵飞燕的现身无疑堪称绝佳之选。很明显,若在汉成帝身旁能有一位备受宠爱的妃子,日后能时时替淳于长美言几句,这对淳于长而言意义非凡。并且,往后赵家姐妹与淳于长完全可以相互满足需求,进而在政治方面结成盟友关系。
总而言之,到了最后,淳于长应下了赵家姐妹所提的请求。自此,他便持续在汉成帝跟前,一个劲儿地为赵家姐妹讲好话。不仅如此,淳于长还施展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全力助推赵家姐妹登上高位。在后世,不少人都觉得,当年许皇后施行巫蛊之术一事,之所以会被察觉,进而又被人给举报出来,那都是淳于长在背后捣的鬼。
就这样,在淳于长的助力之下,赵飞燕最终达成了宠冠六宫的心愿。而随后,当她企图再进一步,登上皇后之位时,王家那边却又挑起了事端。彼时身为太后的王政君,对她极为反感,所以始终都不点头应允此事。
然而,关键在于汉成帝对赵飞燕极为喜爱。在随后的两年当中,汉成帝不断朝着赵家倾斜各类资源,到最后,甚至将赵飞燕的父亲封为侯爵。这般操作下来,赵飞燕在出身地位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就暂且被弥补上了。
就这样,在许皇后被废两年之后的公元前16年,赵飞燕如愿以偿地登上了高位,正式成为汉朝新一任的皇后,至此开启了她在汉室后宫中崭新的、极具影响力的皇后生涯。
在随后的八年时间当中,赵飞燕会凭借自身的所作所为,为汉朝悄悄地埋下诸多巨大隐患,就如同布下了一堆随时可能引爆的大雷一般,给汉朝的局势带来极大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大雷,无疑便是没孩子这一情况。在随后的整整八年时光当中,赵飞燕施展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成功使得汉成帝断了子嗣,她也正是凭借此举,稳稳地保住了自身的地位呢。
第二个重大负面之事,便是她本人肆意挥霍且秽乱后宫的行径。赵飞燕堪称花钱如流水,与前任皇后许氏相较,赵家姐妹的生活那可说是极度奢侈。纵观汉朝自开国起,就数赵飞燕所处时期,所居宫殿最为奢华,花销亦是多得惊人。
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身为皇后的赵飞燕,花些钱财按说也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关键在于,她的这一花钱举动,却引得整个西汉的高层纷纷跟着学样。众多达官显贵们由此也开始极尽奢侈之能事,肆意挥霍,如此一来,西汉政权下的贫富差距便被进一步拉大了。
另外,野史里曾有传闻称,赵飞燕在后宫之中居然公然与其他男人有不正当关系。但此事在后世存在争议,部分人觉得,这不过是后世文人故意往赵家姐妹身上泼洒的污水罢了,未必就是真实发生过的情况。
第三个重大隐患在于干预立储这件事上。在相关事宜中,出现了对确立储君之事进行干涉的情况,这无疑是引发诸多问题的一大关键因素,就如同埋下了一颗极具危险性的雷,随时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后来,这个雷竟直接与赵家姐妹的命数紧密相连,最终,赵家姐妹恰恰是因这个雷而丢掉了性命,其命运也在此戛然而止,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总而言之,自当上皇后起,往后的八年岁月中,赵家那姐妹俩为了保住自身的地位,可谓是做了诸多对国家不利之事。
另外,在这八年期间,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儿发生了。那便是曾经被废的许皇后,她和淳于长之间存在着私下的往来情况。
这事儿听起来着实有些离谱。扼要来讲,赵飞燕得以上位后,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尽力在为淳于长美言。可谁能想到呢,随后在淳于长一步步登上高位的过程中,他居然就开始变得飘飘然起来了。
此后,那位已被废黜的许皇后,其家人寻到了淳于长,盼着淳于长能为许氏美言几句。淳于长的胆子着实大得很,借着这个由头,他不仅大肆向许家索要贿赂,甚至还趁势霸占了许皇后的姐姐。
更为荒唐的是,淳于长在把许姐姐弄到手后,居然仍不知足。随后他凭借许姐姐这层关系,竟朝着冷宫方向写信,去轻薄、戏弄那位已经被废的许氏皇后。而最糟糕的是,没过多久,王莽便知晓了这件事情。
在当时那个时期,王莽与淳于长可都算是王家有希望成为继承人的人选,他俩实际上处于相互竞争的态势呢。于是到了最后,王莽便使出手段把相关的事情给揭露了出来。汉成帝得知此事后,丝毫不忍,当下就将淳于长给杀了,还把那位许氏也赐死了。
从头至尾细细看来,这件事和赵家姐妹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关联。确切来讲,赵家姐妹所做的唯一之事,大概便是在关键的时刻,讲了几句冷嘲热讽的话,以此刺激到了汉成帝,进而使得汉成帝下定了杀人的决心,最终杀害了许皇后。
但与此同时,这件事也反过来对赵家姐妹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淳于长离世之后,整个朝堂之上,赵飞燕姐妹便再也没有政治盟友了。
真的不得不承认,其间差距着实明显。想当年卫子夫荣登皇后之位后,在随后的八年当中,汉朝的发展主线那可是扬鞭驰骋于大漠,实现封狼居胥这般壮举。然而轮到赵飞燕成为皇后时,同样是八年时间,汉朝却几乎没干什么正儿八经的大事,唯一能拿来说道的,也就只是后宫里的那些琐碎事儿罢了。
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着实相差得极为悬殊呢。远远超出了平常所认为的那种普通程度的差距,简直让人咋舌,其程度之甚,实在是太明显啦,完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显著的、超乎想象的差距状况呢。
接着,在公元前8年的时候,彼时距离赵飞燕当上皇后已然过去了八年之久。就在这一年,汉成帝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起来。并且要知道,这时候的汉成帝都已经44岁了,可却依旧没能有个儿子。
于是在此之后,汉成帝便有了从宗室里挑选一位晚辈立为太子的打算。
在当时那种情形下,究竟选谁来担任太子之位,已然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汉朝高层存在着几大势力,它们基本上都有着各自心仪的人选。而赵家姐妹这一方呢,同样也有着她们所支持的选择对象。
要说这段历史,情况还挺复杂的。概括来讲呢,到最后,经过赵家姐妹从中插手干预,汉成帝做出了选择,把自己二弟家的孩子刘欣确定下来,让其担任太子之位。
这一结果直接致使赵家姐妹与王家的矛盾全然公开化了,双方彻底闹掰,把脸都给撕破,至此,再也不存在任何可以缓和、回旋的余地了。
简单来讲,当时是这么个情况:被选中的刘欣,其父为刘康,刘康之母姓傅。在前朝汉元帝执政时期,王政君身为皇后却未得宠,汉元帝一直有废掉她的想法。与之相反,傅氏颇为得宠,汉元帝便一直盘算着立傅氏为皇后,且立其儿子为太子。
后来,王政君手段更为高明,凭借此保住了自身地位,还顺利熬到汉元帝离世。汉元帝去世后,王家得以全面占优。而原本备受宠爱的傅氏,被王政君一道命令,径直打发到她儿子的封地去了,连京城都无法再回来。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王政君身为京城的皇后,这京城可一直都是王家掌控着局面。但到了如今这时候,赵飞燕却力挺傅氏的那个孙子回来继承大统。而最让王政君难以容忍的是,彼时傅氏仍旧在世呢。
要是往后这孩子真接了班,那傅氏可就有能耐反过来压制王政君了,到时候王家必定会彻底失去权势。面对这样的结果,王政君是绝对不会应允的,王家同样也不可能会答应。
然而,关键在于汉成帝最终还是听从了赵飞燕的一番话语,执意将这个孩子确立为了继承人。
自那之后,赵飞燕算是把王家给彻底得罪透了,至此,双方之间已然不存在任何可以回旋的空间了,关系就此僵到了极点,再也没有缓和的可能啦。
就在刘欣被册立为太子后,赵飞燕便与傅家达成了同盟关系,二者携手一同抵御王家。此后仅仅过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汉成帝的身体就出现了状况,每况愈下。据相关史书记载,汉成帝因身体消耗过度,最终竟然直接驾崩在了赵合德的卧榻之上。
在汉成帝离世以后,紧接着便是由刘欣来继承皇位了,他便是历史上所称的汉哀帝。
然而,待汉哀帝接过班来之后,后续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可着实充满了讽刺意味呢。
起初,于汉哀帝刚登基那会,王家展开了全面行动。朝堂之上不少官员纷纷出面,直接对赵合德进行弹劾,指责其应当对汉成帝的离世担责。在这样的情形下,赵合德最终被逼无奈,只得选择自杀身亡。
接下来,进入到第二个回合。汉哀帝在完成登基仪式后,便着手全面扶持赵家,还将赵飞燕尊奉为皇太后。不仅如此,汉哀帝也没落下对自己奶奶家以及母亲家的扶持。一时间,就这么凭空冒出了三个新的外戚家族,随后,他们便联合起来一同对付王家。
而后,王家展开反扑之时,汉哀帝有意让赵家冲在前头。于是到了最后,王家撺掇底下的官员,将当年赵家姐妹残害后宫女子,致使汉成帝绝后的这一情况给揭露了出来。
此番事件过后,王家与赵家可谓是双双受损。此事一经披露,汉成帝的威望大幅降低,王家身为前朝外戚,其地位随之急剧跌落。至于赵家,残杀皇子的罪名已然确凿,于是汉哀帝趁机来了个顺水推舟之举。他依旧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却把赵家其余众人全部流放,让他们替赵飞燕担下后果。
到此为止,赵飞燕也就只剩皇太后这一头衔了,她已然输掉了自身绝大部分的筹码。而王家呢,在这之后同样只能选择隐退。像王莽等绝大多数王家的人,都不得不主动辞去官职。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王莽便一直于家中过着隐居的生活。
到此,赵飞燕可以说已然平安无事了。即便赵家已然垮掉,可她太后的名分依旧留存。对于汉哀帝而言,念及她昔日的拥立功劳,况且当下赵家已对自己构不成威胁,想必是不会再为难赵飞燕的,定会让其安稳地度过晚年时光。
可问题在于,数年过后,那最终的反转情况出现了。
六年过后,汉哀帝竟突然暴亡,并且还未留下任何继承人!如此一来,在汉哀帝离世之后,身为刘氏宗亲的刘衎便接过皇位,成为了新一任皇帝。就亲属关系来讲,汉哀帝乃是汉成帝二弟之子,而刘衎则是汉成帝三弟的儿子。
在先前的立储之争里,汉哀帝得到了赵飞燕的支持,而刘衎这边则是王家在力挺。彼时王家在那场争斗中未能如愿,以失败告终。可现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刘衎成功接班,如此一来,王家也就相当于又迎来了胜利。
刘衎登上皇位后,望着西汉堆积如山的诸多问题,不禁头疼万分。刚登基那会儿,摆在他面前最为棘手的事,便是处置汉哀帝遗留的傅家、丁家这两个外戚家族。随后,刘衎径直下达命令,让王家人入朝为官办事。一来,当时汉朝那混乱局面,唯有王家人有能力整顿;二来,他也打算借王家人之力,去整治傅家和丁家。
于是乎,就在这一年,王莽归来了,又一次坐上了汉朝第一大臣的位子,重新执掌起与之相关的权柄,继续在这朝堂高位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朝的朝堂格局也随之再度因他而发生了相应变化。
自王家归来之后,赵飞燕的安稳日子便一去不复返了。王家的归来,如同给赵飞燕原本顺遂的生活投下了一枚巨石,打破了平静,让她曾经的好日子就此画上了句号,往后等待她的,恐怕是诸多未知的变数与艰难了。
仅仅在王家归来后的一个月,王莽就假借王政君之名颁布旨意,把赵飞燕的太后之位给废除了。随后,赵飞燕被驱赶到了汉成帝的陵墓处,在那里没过多久,她便香消玉殒了。
这便是赵飞燕最终的归宿了。她的故事在此处画上了句号,曾经那或精彩或波折的人生历程,到这里算是彻底落幕,而这,就是赵飞燕所迎来的人生最后的样子,一切的过往都在这一刻定格为了这样的结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皇太后的地位向来尊崇无比,然而居然出现了被废黜的情况,这着实令人惊诧。细细想来,在整个中国历史的记载里,皇太后遭遇被废这般情形的,恐怕当属破天荒头一遭了。
细细审视赵飞燕的一生,便会发觉她着实是个可怜之人。身为女子的她,在诸多时候皆处于身不由己的境地。即便她确实犯下不少错事,可其中诸多情形,也是她被逼无奈、不得不为之啊。
然而,在后世之人的眼中,赵飞燕之所以最终被视作一代妖后,这就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件事情了。
在往昔岁月里,汉成帝曾有一位极为宠爱的妃子,那便是班婕妤,她可是实打实的才女呢。然而,待赵飞燕入宫后,情况就发生了转变,班婕妤很快便失去了成帝的宠爱,最终只能在落寞孤寂之中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
基于这一缘故,此后班家便彻彻底底地对赵飞燕怀恨在心了。
班婕妤她是有一位哥哥的,其哥哥名为班稚。而在班稚的后代之中,有个孙子,这位孙子便是班固啦。
就这样,到了后来班固撰写正史的时候,赵飞燕的形象便自然而然地被塑造成了一代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