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入个营就能夺了韩信兵权,夺兵权这么容易吗?答案在史书中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5-02-16 21:39:34

很多人没有搞清楚一件事:韩信的兵权从哪里来的?

《史记 淮阴侯列传》:(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是刘邦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用完备的礼仪所拜的大将,刘邦手下所有将领都知道。

这等于刘邦宣告天下:韩信是我拜的大将!

虽然刘邦手下的将领很震惊,但并不影响韩信成为刘邦的大将,这也意味着韩信的兵权是刘邦赋予的,既然是刘邦赋予的,那刘邦夺走韩信的兵权不是很正常?

韩信是刘邦名正言顺拜的大将

不会有人认为韩信为刘邦打了几场胜仗,兵权就归属韩信了吧?

刘邦作为汉阵营的最高领导人,手下所有将领的兵权都归属刘邦,而不是某个将领,除非是独立的诸侯,这些人本身就是不依靠刘邦独自起家的,有自己的嫡系军队,跟刘邦没关系。

比如彭越、英布都有自己独立的班底,哪怕是张耳,人家也是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刘邦不过是重新分封了一次,张耳也有自己独立的军队。

韩信不一样,韩信是孤家寡人投靠刘邦的,成为刘邦的将领,然后刘邦给韩信分派军队,让韩信独自率军作战,这叫赋予韩信兵权。

韩信与刘邦手下的曹参、樊哙、周勃、灌婴是一样的,都是用刘邦提供的平台,以刘邦提供的兵力来打仗的,唯一的区别就是韩信是大将,能够独自率领军队作战,其它将领不行。

《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刘邦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韩信的兵权是刘邦赋予的

前面说过,刘邦是汉阵营的最高统帅,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统一的,所有的军事安排也是出自刘邦,韩信在攻魏与攻代时,刘邦派出精兵支援韩信作战,等到仗打完了,刘邦把精兵调走,去打别的仗,这不就是正常的军事调度,怎么叫夺兵权?

举个例子,韩信独自率军作战后,曹参就被刘邦派给韩信,攻打魏国与代国,曹参都参与了,不过形式不一样,曹参是另外率领一支军队参与进攻,与韩信协同作战,名义上曹参是归属韩信的,实际上是双重领导,刘邦同样也能支持曹参。

《史记 曹相国世家》: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遫军东张,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击魏王於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赐食邑平阳。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於邬东,大破之,斩夏说。

刘邦与韩信

韩信攻打魏王豹时,曹参与代理左丞相之职与韩信各率一支军队作战,曹参打败了魏国将军孙遫的军队,大败对方,然后又进攻安邑,活捉魏将王襄与魏王豹,夺取了平阳,还俘虏了魏王豹的母亲、妻子、儿女,攻取了魏国25座城邑。

曹参又跟随韩信在邬县东面攻打代国国相夏说的军队,大败对方,并斩杀夏说。

曹参在楚汉战争中一直协助韩信作战,几乎参与韩信所有的战役,但是中间有几次曹参被刘邦调走,比如在韩信破赵之后。

《史记 曹相国世家》: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

曹参率军到达刘邦所在的敖仓营地,这显然是刘邦的命令,而且曹参没有参与垓下之战,而是留在齐国平定零星的叛乱,这同样是刘邦的命令。

曹参的军队算是精兵吧,刘邦调动曹参的军队,算不算夺韩信的兵权?

刘邦能够给韩信兵权,当然也能夺走

当然不是,这就是刘邦正常的军事调动。

《史记 淮阴侯列传》: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六月间,刘邦在成皋被项羽击败逃走,向东渡过黄河,身边仅夏侯婴一人,刘邦与夏侯婴来到张耳军队在修武的驻地,住进了可舍,等到第二天早上,刘邦自称是汉王的使臣,骑马进入韩信的军营。

当时韩信和张耳还没有起床,刘邦就在卧室里夺了韩信与张耳的印信和兵符,用军旗召集诸将,更换了诸将的职务。

韩信的兵权来源于刘邦,没有刘邦的支持,韩信什么也做不成

韩信、张耳起床后,才知道刘邦来了,大为震惊,刘邦夺了韩信、张耳统率的军队,命令张耳驻守赵地,任命韩信为国相,让他收编赵国还没有发往荥阳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如果看史书的字面意思,确实是刘邦夺了韩信的兵权,但问题是韩信的兵权是刘邦赋予的,韩信对军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唯一对军队有所有权的人是刘邦。

刘邦夺韩信的军队虽然有些偷偷摸摸,但这属于刘邦正常的军事部署,军队又不是韩信的,否则刘邦怎么可能用军旗如今将领,还能更换将领的职务呢?

刘邦与夏侯婴两人就能随意进入韩信的营地,甚至还能进入韩信的卧室,韩信睡觉身边一个亲兵也没有吗?这刘邦要是刺客,韩信是不是死了都没人知道?

唯一的原因就是:刘邦是这支军队的缔造者,韩信军队的将领都是刘邦的亲信,韩信虽然是独自率军作战,但他手下的军队都是刘邦指派的,曹参、灌婴、孔将军、费将军、傅宽、柴武、丁复、丁礼、吕马童等将领都曾跟随韩信作战,但这些人都是刘邦亲信。

韩信手下的将领都是刘邦的亲信

韩信的兵符都是刘邦给的,只是刘邦为了谨慎,才私下偷偷地拿走兵符,尽管看起来不光彩,但这样的风险最小,这说明刘邦对兵权很谨慎,他时刻都在防备韩信,韩信只要打了胜仗,手中军队有富余,刘邦都会调走,一方面是为了压制韩信,另一方面是为了控制韩信,刘邦对手下将领控制力是很强的。

所以刘邦夺韩信的兵权,其实就是按自己的决策来调动军队而已,军队的所有权都是刘邦的,而不是韩信,因此刘邦夺韩信的兵权不是很简单,一纸诏书就能夺走,刘邦第一次夺韩信兵权就是这么做的,至于第二次,那是因为刘邦自己身边的军队打光了,担心韩信起异心才这么做的。

0 阅读:24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