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发祥地,高跷大鼓,啤酒纺织聚集地,庙会,山东青岛市北区

落日的余晖映梦 2024-11-29 11:09:00

市北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南部,是青岛的中心城区。它西临胶州湾,东与崂山区相邻,北与李沧区接壤,南与市南区相连,总面积达65.4平方千米。

市北区作为青岛工商业的发祥地,汇聚了啤酒、纺织等现代民族工业,人口密集。这里是青岛民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革命运动的摇篮。至2016年,区内保有19处全国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3家4A级、5家3A级旅游景区。

2018年12月,市北区荣获民政部确认的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称号,体现了其在社区治理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与成就。

地形与河流

市北区的地貌是地质历史中内外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中生代地质演化最为剧烈。燕山晚期,断裂与岩浆活动达到鼎盛,塑造了现代构造与地貌。新构造运动使地壳抬升,形成侵蚀剥蚀丘陵地形,广泛分布于区内。

丘陵为市北区主要地貌,地势东高西低,海拔100~200米的丘陵尤为普遍,呈现宽谷缓丘。低丘陵区因第四纪沉积,冲沟等微地貌发育。丘陵上部土质差,中下部为基岩或冲积土,地形复杂多变。

海泊河是市北区最大河流,发源于浮山西麓,流经多个村落,最终入海。河流全长8.13千米,流域面积27平方千米,属季节性河流。区内明沟暗渠主要在中西部和东部,地表水资源依赖大气降水。

市北区海域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每日两次高潮低潮,高潮高度一致,低潮略有差异,存在日不等现象,海洋水文特征显著。

历史文化

市北区传统文艺形式丰富,包括京韵大鼓、相声等,其中浮山后高跷与大鼓尤为著名,均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当地村民自娱自乐的产物。

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源于玉皇庙庙会,初为宗教活动,后演变为商贸娱乐节日。1991年起,台东区政府开始举办萝卜会,后与元宵山会、糖球会合并,成为市民盛事。

于姑庵庙会同样历史悠久,每年正月十一举行,香火旺盛。此庙会俗称庄稼老会,为纪念教民稼穑的后羿而设,展现了市北区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风景名胜

市北区文化资源丰富,拥有19处全国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青岛市优秀历史建筑。区内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3家,还有中国及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各2处,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青岛民俗馆位于兴隆路,毗邻海云庵,占地2400余平方米,分四大展区,共29个板块,全面展示青岛民俗风情。海云庵作为历史名庵,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崂山神清宫的下院,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海岸路,房屋建于1904年,占地面积4069平方米。青岛烟草博物馆则坐落于华阳路原颐中卷烟厂旧址,记录着烟草行业的历史变迁。此外,青岛纺织博物馆在天幕城内,占地4600平方米,展示了纺织业的辉煌历程。

行政变迁

市北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东夷地,春秋战国归齐国,秦统一后属琅琊郡。西汉至北齐,辖区多次变更,隋代至明末一直属即墨县。清末,市北区境域属即墨县仁化乡,青岛建置后,市北区始有建置基础。

光绪年间,德国侵占胶澳,将租界分为内外两界,市北区多个村子属内界。民国初期,日本侵占青岛,市北区地域属青岛区。后北洋政府接管,市北区地域属青岛市街,台东区正式建置。南京政府时期,市北区属第二区。

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前,市北区和台东镇均属直辖区。次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正式使用“市北区”名称。青岛解放前夕,市北、台东两区在市区中。解放后,台东区人民政府和市北区人民政府相继建立。

1950年代,台东区人民政府改称市北区人民政府,后又恢复台东区人民政府。1994年,原市北、台东两区合并,形成新的市北区。2012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市北区、四方区,组建新的市北区。

1954年起,市北区设立街道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此后多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街道数量有所增减。2001年,成立浮山后社区委员会,至此,区政府辖16个街道和1个社区。

0 阅读:0
落日的余晖映梦

落日的余晖映梦

落日余晖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