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一哨兵,被埋地下军需库九年,被救出后,只想去找心爱的姑娘

热情的小狐狸 2024-11-17 04:08:46

一场意外的悲剧

1924年,一个坐落在郊外隐蔽山峦中的地下军需仓库里,俄国士兵阿沙廖夫担任了看守任务。这里远离村镇,仓库入口用岩石遮掩,难以察觉。关于仓库的背景与其实际价值,他所知不多。在他眼中,这些东西只是临时存放在此。往往在夜晚,他独自守在仓库的昏暗通道口,想着远方的未婚妻娜塔莎,信笺上的温情话语让他沉浸其中。

就在他陷入遐想之时,外面传来一声巨响,整个山体震颤,灰尘四散,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那一刻,阿沙廖夫立刻警觉,四周的物资和木架一阵摇晃,火光从外面的隧道口冲了进来,伴随着滚滚的灼热气浪。他还没来得及站稳脚步,便被这股力量推倒在地,头部狠狠撞在了岩石上,瞬间眼前一片模糊,随后失去了知觉。

这场爆炸并非意外,而是俄军统帅的命令。前线情况急转直下,德军迅速逼近,俄军决定在撤退前,将所有重要的物资全部搬回国内,剩余的不能带走的则一律销毁。他们下令士兵将军需仓库中的物资引爆,宁可炸毁掩埋,也不让敌人占有。阿沙廖夫所在的这个仓库成了目标之一。然而,执行爆破命令的士兵并不知晓这里还有人驻守,炸药点燃后,巨大的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整个仓库入口被彻底掩埋。

独自的困境

也不知过了多久,阿沙廖夫缓缓睁开眼,头部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四周黑漆漆的,空气中还残留着烟尘和火药的味道。他勉强撑起身子,打量周围的环境,发现自己身处在那座熟悉的军需仓库中,但入口已完全被封死,堆积的岩石和泥土堵住了出口。他尝试着挪动身子,靠近封住的通道,拍打石壁,呼喊求救,但回应他的只有回声,显然外面没有人听到他的声音。

阿沙廖夫逐渐平静下来,开始摸索四周,点燃了一根蜡烛,微弱的烛光下,他打量着仓库内部。虽然仓库受到了爆炸的冲击,但内部的物资大体完好,成箱的干粮、罐头、火柴、蜡烛,还有堆积如山的军服和被褥。阿沙廖夫掂了掂那些装得满满的干粮箱,仔细检查一番,确保它们还可以食用。走到仓库角落,他打开几箱罐头,取出一些供自己充饥。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沙廖夫开始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为了节省蜡烛,他尽量在清晨和傍晚时使用烛光,白天则在通气孔旁休息。烛光摇曳间,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清点仓库内的物资,记录下每一箱食物和用品的数量,以便合理分配这些物资,确保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活。干粮、罐头和水源被分类堆放,军服和被褥用来铺床,让冰冷的石地变得稍微舒适一些。

白天的时间,他尽量活动身体,踱步在仓库中,以保持体力和清醒。晚上,阿沙廖夫时常唱起沙俄的军歌,声音在仓库中回荡,显得格外空灵。他选择那些耳熟能详的曲调,一边唱着,一边用脚轻轻打着节拍。

休息的时候,阿沙廖夫会拿出未婚妻娜塔莎的信笺,轻轻展开,细细地读着。信上的每一个字迹都显得清晰可见,仿佛娜塔莎就在眼前,低声诉说着她的思念。他把信放在胸口,小心折叠,放回衣兜,再次收好。每读完一次信,他便会用俄语轻轻地念上一些词句,仿佛娜塔莎就在耳边轻语一般。

希望与等待

在黑暗与孤独的日子里,阿沙廖夫一次次地尝试寻找逃生的可能。他用手中的工具,小心地敲打隧道封闭的石壁,试图找到薄弱的地方。尽管石壁坚硬无比,他仍然日复一日地试探着,刨挖着,即便指尖被磨得血迹斑斑,也依旧没有停下。这片石壁仿佛天堑般无懈可击,坍塌的隧道入口阻隔了他的脚步,也让所有逃生的希望显得渺茫。

不甘心地停下来时,阿沙廖夫就会来到通气孔旁,双手拢在嘴边,用力地朝外呼喊。他的声音一遍遍地回荡在空荡的隧道中,穿透寂静的仓库,似乎要穿过地面,传向外界。每次呼喊过后,他侧耳倾听,希望能捕捉到一丝回应。

回应他的始终只有沉默。即便如此,他并不因此停下,总是日复一日地在通气孔前大声喊着,将自己的声音传向外面的世界,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会有人刚好经过,能听到他的求救。无论是白天的尝试,还是夜晚的呼喊,他一直重复着这一套动作,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意外的救援

九年后的夏天,前沙俄军队的少校波伦斯基背着简单的行囊,缓缓地穿过山间小路,逐渐接近他熟悉的区域。那时他还是少校,负责这座隐秘地下仓库的设计和建设,知晓这里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连通风孔的位置也记得清清楚楚。仓库被密林和岩石掩盖,静静地藏在山脚下,隐蔽而坚固。

波伦斯基在十月革命后失去了军队的支持,长期漂泊在外,如今偶然返回这一带,才想起了这座废弃已久的仓库。带着几分期待与回忆,他找到了当地兰军队的驻扎点,将这座地下仓库的秘密告诉了当时的卫戍司令。兰军司令一听便来了兴趣,这座仓库里曾存放了大量的物资,虽不知现况如何,但若真有残存物资,也许对当前局势有帮助。很快,他命令一队波兰士兵协助波伦斯基前往郊外挖掘入口,打算将尘封的仓库重新打开。

这支队伍带上铁锹、撬棍和炸药,开始了艰难的挖掘。石块坚硬而厚实,爆炸造成的坍塌让隧道完全堵塞。波兰士兵们日复一日地凿开岩石,搬运碎石,炎炎夏日里每个人汗流浃背。波伦斯基在一旁指挥,他清楚入口所在的位置,每当士兵们感到迷茫时,他都会耐心解释,确保大家朝正确的方向掘进。

挖掘行动持续了整整六天,队伍逐渐接近了仓库的入口。到第六天下午,士兵们终于突破最后一道石墙,开辟出一个狭窄的通道。阳光透过通道口斜射进仓库,久违的空气流进封闭的地下空间。就在此时,波兰士兵们听到了一声隐约的喊声从仓库深处传来,仿佛是有人在警告他们。

“站住,什么人?”声音沉稳有力,却透着一丝沙哑。所有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在这地下仓库中,竟然会有人回应他们的挖掘声。

仓库内,阿沙廖夫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脚步逐渐靠近通道口。他身上依旧穿着那套旧军装,尽管衣物略显破旧,脸色苍白,但他依然保持着笔挺的姿势,手持一盏微弱的油灯,双眼炯炯有神。

波兰士兵们见到阿沙廖夫,不禁惊讶万分。面前的这位士兵,显然已经在这地下存活了多年。波伦斯基带头进入仓库,伸出手与阿沙廖夫握手,波兰士兵们也纷纷靠近,仔细打量这位“仓库守卫”。

阿沙廖夫带着他们走进仓库,简单介绍了这里的状况,向他们展示了仓库内剩余的物资。他指向整齐堆放的干粮箱、罐头、蜡烛和军服,虽然经过岁月的侵蚀,但大部分物资依旧保存良好。这九年来,阿沙廖夫一丝不苟地清点和管理这些物资,确保它们能够保持长久的存放状态。

归途与变迁

被救出后,阿沙廖夫逐渐适应了久违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但长期幽闭的生活让他的身体状况相当虚弱。兰军士兵们和波伦斯基为他安排了休息和简单的检查,虽然脸色依旧苍白,身体消瘦,但他仍然站得笔直,像一名沙俄军人那样,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尊严。

在火车站,波伦斯基与几名波兰士兵前来送行,士兵们用力握着他的手,给他递上了一些简单的干粮和水,表达他们的敬意与祝福。阿沙廖夫郑重地点头,感谢着这些帮助他重见天日的人们。列车即将出发,阿沙廖夫抬手向波伦斯基和士兵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慢慢转身踏上车厢,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列车汽笛鸣响,缓缓启动,带着他驶向家乡的方向。

当列车驶入熟悉的站台,阿沙廖夫缓缓起身,拿起随身的包裹,慢慢走下车厢,踏上了阔别已久的土地。站台上人来人往,一切如常,仿佛他的离开与归来并未在这个小镇留下任何痕迹。九年前的一切在记忆中逐渐清晰,但眼前的景象告诉他,时间没有为任何人停下脚步。

阿沙廖夫一路走回自己熟悉的街区,四处张望,却始终没有发现熟悉的面孔。他听闻娜塔莎已经嫁为人妇,心中清楚再没有相见的理由。依旧保持沉默,他转身离开街道,朝着远方继续前行。

参考资料:[1]周国长.面对生与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士兵的心态探析[J].史学理论研究,2015(1):86-96160

0 阅读:0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