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因坚持毛主席的正确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屡遭打击的红军著名将领蔡会文,临危受命担任赣南省军区司令员,与项英、陈毅、方维夏、贺昌、阮啸仙等坚持在中央根据地斗争。
由于前期个别领导继续坚持大兵团作战的错误方针,使留守中央苏区的部队损失严重,被国民党重兵包围到于都与赣县之间的仁风山区。后来,中央多次来电敦促中央分局及所属部队“应在苏区及其周围坚持进行游击战争”才决定分五路突围。
司令员端着机枪开路向油山突围
1935年3月4日,蔡会文、陈丕显、阮啸仙、刘伯坚等率领赣南省军区部队18020多人,开始从仁凤山的黎板桥突围,蔡会文和陈丕显亲率先头部队为省委机关干部和后继部队开路。
当部队进到马岭,突然遭到敌人从两山之间发起的猛烈击,部队被拦腰截断,赣南省委和省军区机关的非战斗人员全被打散。蔡会文等组织我军连续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省委书记阮啸仙不幸牺牲,军区参谋长刘伯坚因重伤被俘(后被杀害于大余)。
为了打破敌人的堵戴,蔡会文端起一挺轻机枪冲在最前头为部队开路。战士们在司令员的鼓舞下猛冲猛杀,终于杀开一条血路,闯过马岭,进人牛岭。
牛岭系战略要道,敌人在这里筑有坚固的堡垒,死守不出,我军无法通过。蔡会文立即挑选一批精壮战士,组成突击组和爆破组,由他亲自带领冲入敌阵,迅速抢占了一个制高点,用猛烈的扫射压住敌人的火力,掩护爆破组接近敌堡,突破了敌人的碉堡防线。接着,蔡会文带领部队越过牛岭,继续向南挺进。
经过一个星期的浴血奋战,部队伤亡惨重,冲过牛岭后,一千八百多人的部队,仅剩下八十余人了。同志们苦笑说:我们的司令员成了个连长了。但是蔡会文仍然坚毅地带领大家奋勇向前。他亲自率领警卫班开路,凭一个指南针,借助风雨辨别方向,看一山,走一山,来到桃江,沿途被打散和负伤的战士也陆续赶上了队伍,总计又有三百多人。
在桃江,蔡会文让大家稍事休息,并派人去找当地党组织。连日行军作战,战士们又饥又乏,一听休息,身子一挨地便呼呼入睡了。而他则为大家担任警卫。
大龙区委为部队补充了给养,战士们又精神抖擞地踏上了征途。行至离信丰河十多里的地方,前面有粤军挡道,被甩掉的追兵也从后面尾随赶上。蔡会文当机立断,指挥部队以猛虎扑羊之势,一鼓作气击溃了粤军,到达了信丰河边。信丰河水深浪急,难以涉渡。此时,追兵和被击溃的粤军残部汇合后又向我压来,蔡会文立即命令部队抢占了一个山头。这座山前面是一道缓坡,后面却是悬崖。
战士们刚到山顶,敌人就在缓坡上展开了。指战员们异口同声喊道:“不走了,和敌人了!”大家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石头搬不动了,就拚刺刀,有的同志刺得太猛,刺刀拔不出,干脆用枪托击。不少重伤员提出把他们留下掩护,要求司令员带队突围;许多共产党员坚决“请求党给我们最后一次任务!”……
蔡会文始终跟大家一起战斗在前沿阵地,终于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为了摆脱困境,他叫大家解下绑带连接起来当绳子,准备把指战员吊下悬崖脱险。可绳子扎牢之后,同志们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先下。急得几个团、营干部无法,就一拥而上,把蔡会文一把捆住,说,“为了党的工作,为了部队的生存,你司令员一定得先下去”。不容分说,大家硬把他吊下悬崖,然后战士们才一个个吊下去。待敌人追至悬崖,我军已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从王母渡渡过了信丰河。这时,我军好一点的武器只剩下一支轻机关枪了。
从仁凤山突围到渡过信丰河,历时近一个月。蔡会文带领部队打破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终于打开了通向油山的胜利进军道路。四月初,蔡会文、陈丕显率领部队来到油山,与先期到达的项英、陈毅和贺昌等同志会师。
开辟东边山游击区威震湘粤赣
1935年4月中旬,根据长岭干部会议决定,蔡会文带领一支300人的红军部队来到湖南桂东县的东边山,与方维夏、周礼、陈山领导的游击队汇合,成立了中共湘粤赣边特委和湘粤赣边游击支队,蔡会文任特委委员、游击支队长兼政委,罗荣任参谋长,以桂东的东边山、西边山为活动中心,深入持久地开展游击战争。
东边山乃湖南、广东与江西之界山,一旦竖起旗帜,其影响震动三省,故而招致之敌众多。为拓展革命之影响,牵制更众之敌,守护设于北山之南方游击总部机关,支援北山、油山之游击战事,蔡会文亲率两个大队挺进东边山展开游击战争。
东边山群峰绵亘,交通梗阻,消息蔽塞,加之反动派施以欺骗之宣传,且不时佯装红军于当地戕害群众,因而群众一闻“兵”至,不分青红皂白,便遁入深山。蔡会文引领指战员屡屡深入山庄空院,为老乡清扫屋场,挑水,割草垫圈。于百姓家中购置食物,总是依斤两加价付款,百姓不在家中则留字条,并置现金。当地群众终而明了乃是穷人自家之队伍来临,欣然相互传递红军至自家之消息,皆主动与游击队亲近起来。
东边山之群众,长久遭受豪绅地主与反动势力之盘剥勒索,生活困顿不堪。为化解群众之生活困境,蔡会文时常带领游击队下山打击土豪。彼时,虽部队生活甚为艰苦,突围而出,战士们除却枪支外一无所有。然而,打击土豪所获之衣物,皆率先分予群众,令当地百姓甚为感动。
在打击土豪之斗争中,蔡会文尤为注重执行党之阶级政策,每逢擒获之人,皆邀当地群众辨认是否为土豪。有的老乡惧土豪认出自身而后遭报复,不敢去认。蔡会文则脱下自身之衣物令其穿上,令其立于暗处辨认。历经一段时间之努力,群众被发动起来,青壮年争相参加红军游击队,老年人与妇女自发为游击队购置运输物资,担任秘密交通员,有的甚至不惜以自身之生命保障红军游击队之安全。
蔡会文经常教育干部、战士说,群众越是拥护我们,我们越要关心爱护群众,尊重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注意群众纪律。上庄有个李春源,经常为游击队送物资和情报,跟游击队亲如家人。因为他很瘦,有些同志叫他“鸦片烟鬼”。蔡会文不许这样称呼老乡。每次李春源一来,蔡会文总是亲热地一边叫“老李”,一边把饭菜送到他手里,问长问短,还留他跟自己睡一张床。有一次,有个战士弄坏了李春源的一盒“如意油”(即清凉油),被蔡会文知道了,要那个战士赔偿了两个铜毫子。老李不肯要,不声不响地走了。事后蔡会文打发警卫员从晓水坳追到谷耙垅,赶了十二三里路,硬把两个铜毫子交给了李春源。
由于蔡会文成效卓著的工作,湘粤赣边游击根据地得以迅速发展。以桂东的东、西两边山为中心,纵横数百里,涵盖湖南的桂东、汝城、资兴、酃县,赣南的上犹、崇义、大余以及粤北的始兴、南雄等县边界。游击支队亦迅速壮大,人数达至一千人。
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
湘粤赣边游击根据地的持续拓展,红军游击支队的不断壮大与活跃,引发了湖南、广东和江西三省反动当局的极度惶恐。他们迅速集结三个主力师,又纠合根据地周围十数县的反动地主武装,凭借数十倍于游击队的优势兵力,以东边山作为主要目标展开“会剿”,施行“山砍光、屋烧光、人杀光”这般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并强制移民并村,掌控集市贸易,进行经济封锁。
敌人利用叛徒原红四团团长李宗保等人充当向导,四处搜山纵火,洗劫村寨,将崇义的冬瓜棚、赤水,上犹的十八垒,桂东的上下庄、晓水、芳村等数十个山村化为焦土。上庄贫农妇女李凤娟因来不及逃避,一家老小皆被屠戮殆尽,就连未满一岁的婴儿亦未能幸免。
1935年秋后,东边山的斗争形势日趋困难,油山、北山等根据地的处境也更加艰难。蔡会文派出一个大队跟项英、陈毅联系,支援总部的斗争。他还派出一个小分队深入湘赣根据地,支援谭余保领导的游击斗争。
1935年冬天,敌人更加紧了对湘粤赣边红军游击队的“清剿”。广东军阀陈济棠不仅搬出他的精锐第一军,而且增派了铁甲兵教导团,湖南方面也补充了胡风璋旅和何宗汉保安团,并指令衡阳卫戍司令欧鉴京前往桂东“督剿”,叛徒龚楚也戴着“剿共游击司令”的头衔,进山充当帮凶。
形势虽然十分险恶,蔡会文仍镇定自若,指挥小分队在显垅、上堡、晓水坳、刘家排、打圈等处,给了敌人以无数次的打击。胡凤璋折了老本,就在桂东一带强追每个农户出一二个壮丁,搞了些“灶头勇”当炮灰,蔡会文提出“不打灶头勇,专打胡凤璋”、“穷入不打穷人”等口号,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灶头勇”一遇到红军游击队就自动放下武器,有的还向游击队透露敌人的消息。
1936 年初春,在崇义赤水石坝子与余汉谋部的遭遇之战中,蔡会文率领的游击队被打散了,在向朱冠山转移途中,蔡会文再度遭受敌人袭击。最终,他带领九名战士来到离村子7里路的丫叉山口一幢田棚里稍作休憩。由于持续转战,且正值春荒时节,他们已有多日未曾见过一粒米,人人皆又饥又累。
蔡会文叫管理员下山买粮。不料这个管理员一下山就被俘叛变,然后带着化了装的广东铁甲兵教导团来搜山,在突围到麻婆拢的一座山脚下时,蔡会文重伤昏迷被俘,他苏醒后破口大骂敌人,敌人恼羞成怒将他割喉杀害了!
在极度残酷的战斗中,蔡会文将军始终冲锋在前,不畏艰险,不惧强敌。他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英勇的斗志,指挥着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为了党的伟大事业,他舍生忘死,奋勇拼搏。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当粮食极度匮乏,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之时,蔡会文将军依然坚守着革命的信念,以草根、树叶充饥。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和动摇。最终,他是装着满肚子草根、树叶为革命而壮烈战死的。
蔡会文将军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的名字,将永远熠熠生辉;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蔡会文将军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