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活的通透的人呢?你看卫青是怎么做的就懂了!

黄忠谈历史 2023-06-10 19:05:00

活的通透的人是什么样子?是云淡风轻的日子,无欲无求的态度,心外无物的境界,还是退而不争的大度?这些都算不上是通透,在我看来,通透可以理解为“想得通,看得透”,想得通需要智慧,看得透需要格局!有人说东方朔算不算是个活得通透的人,显然不算,他总是置身事外而不深陷其中,这样的人充其量只能说是智者,却不能称之为活的通透的人。

有一个人从社会的底层出身,他只不过是个马奴,又是个私生子,因此饱受了世人的非议和白眼,但他没有放弃自己,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立足于当下,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让找他办事的人可以放心,领导安排给他的事可以安心。不争之人却无人能与之争,这个人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角卫青。卫青因为是私生子,所以没办法和其他人一样,他的兄弟也只把他当做奴仆看待,对他呼来唤去,从来没把他当做兄弟。后来他和姐姐卫子夫一起进入了平阳公主府,姐姐成了平阳公主的舞女,而卫青则成为了平阳公主府的一名马奴。

人最重要的能力并不是看清他人,因为大多人都戴着面具,刻意的伪装了自己,你看到的都是光鲜动人的一面,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分不清楚这件事,才是大多数人的误区。干一行爱一行的含义,最主要的就是告诉你,要看清自己,要务实而不是务虚。当一个算命的人对卫青说:“你可是个贵人,以后会贵不可及的,信我的没错的!”卫青嘴里说:“我信你个鬼,我可是个马奴,我的主子才是真贵人,我自己吃了这顿都要担心没下顿的人,可没钱给你!”

平阳公主是卫青、卫子夫姐弟的贵人,当然平阳公主豢养歌女,就是为了给汉武帝刘彻选美,这和长公主刘嫖为汉景帝刘启推荐美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罢了。汉武帝到姐姐平阳公主家里做客,在众多歌女中看中了卫子夫,这说明卫子夫确实有绝世的美貌和过人的舞技,当然和平阳公主的刻意安排也不无关系。汉武帝立刻临幸了卫子夫,并安排把卫子夫带入宫中,至于做马奴的卫青,可以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也跟着姐姐进了宫,在建章宫当差,最需要的工作内容还是养马,毕竟这件事他最熟悉也最擅长。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卫子夫再次被汉武帝临幸,并且有了身孕,这对于汉武帝和卫子夫都十分重要,因为皇后陈阿娇一直没有为汉武帝生下一儿半女,因此汉武帝对陈阿娇逐渐冷淡起来,当卫子夫怀了身孕的消息传来,汉武帝立刻命人把卫子夫保护起来,陈阿娇的脾气他是清楚的,还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陈阿娇本来想对卫子夫下手,但这件事被窦太后知道了,窦太后听说卫子夫有了身孕,立刻命人对卫子夫严加保护,这个孩子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大汉储君呀!“你们母女可别动什么心思,这个孩子一定要保住,这关系着大汉的国运,委屈你们阿娇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怨不得别人!”

长公主刘嫖看着女儿委屈的样子,实在是忍不下这口气,“你有了龙种,我动不了你,但是你弟弟可没有,那就拿你弟弟出口恶气!”长公主刘嫖派出人手绑架了卫青,准备把卫青就地正法,如果卫子夫知道卫青死了,还可能动了胎气,如果孩子流产了,那就是一举两得了。可是长公主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卫青是被抓住了,但是卫青的大哥公孙敖看不下去,领着一帮羽林卫硬是把人给抢了回来,还顺便把长公主的这帮爪牙给收拾了。据称这些家伙临死前还把长公主给轰出来了,不过卫青是个明白人,直接把这些人灭了口,不然继续查下去,要怎么收场呢?这就是看得清楚,也想的明白,人家卫青有这个见识,不飞黄腾达都是很难的。

这下汉武帝震怒了,你们不敢动我的女人,就动她的弟弟,你们这就是向我在示威呀!你们看卫青不顺眼,我偏要重用他,于是乎卫青升职的速度,就和坐上了火箭一样,做到了太中大夫,可以陪在汉武帝身边,参与朝政大事的研讨。有时候我们会有个疑问,明明老同志很好用,也很能干,为什么领导还不启用年轻人,甚至在资源上也在向他们倾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同理,李广、韩安国这些人都很有能力,但汉武帝启用卫青、霍去病,并把他们打造成了“帝国双壁”。老同志再好,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且老同志的“毛病”太多,很多时候对于领导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屡有发生,不培养人只吃老本,注定了没办法变革。

汉武帝要向对匈奴开战,田蚡反对,韩安国也不赞同,认为对自己没有好处,不过是消耗国力罢了。你说韩安国说的对不对呢?很对,汉武帝之前采取的“和亲”政策,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或者局部战争,换来了大汉六十多年的稳步发展,但汉武帝不想继续忍下去了,他不是给匈奴人一点教训,而是要彻底把他们消灭,这就是要发动灭国大战,那意味着国家将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韩安国是经历过“七王之乱”的,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料性,因此他才坚决反对开战。如果只说韩安国是顺着田蚡说,就有点不太客观了,除了汉武帝这样,推崇“开边兴利”的大有为之君外,是没有几个人喜欢战争的。

卫青这个人很谦逊,因为他资历最浅,其他人都是他的前辈,因此他不说话,只是等待汉武帝最后的决策!汉武帝不想继续忍下去了,在韩安国说完后,汉武帝说了一番激动人心的话,“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现在已经不是过去了,匈奴人铁骑随意进入中原,任意掠夺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寇可往,我亦可往!如今攻守易形了!”这就是开战的声名,汉武帝要不惜一切代价,和匈奴人开展。王恢的“马邑之谋”失败后,汉武帝放弃了可以“一劳永逸”的想法,对于匈奴人一定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汉军的背后是强大的大汉国力在做支撑,因此汉武帝有底气,进而才会有决心!

卫青也想为国举贤,因此他推荐了主父偃给汉武帝,但汉武帝没有接纳,反而是主父偃自己直谏,才获得了机会。因此当主父偃被问罪时,卫青选择了沉默,他说话不仅不会救了主父偃,还会加重汉武帝对自己的猜忌之心。“你做好你自己的本分就够了,政治上的事情,你不懂,也不要参与其中!”卫青知道卫氏家族现在早就已经是家大业大,自己又在军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无法撼动的威信,这些常人眼里的无上荣耀,却是卫青做事要如履薄冰的原因,因为在汉武帝眼里,自己既是能臣勇将,却也是手握重兵的权臣,更是卫太子最大的依靠。

低调隐忍,并不是为难自己,而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当李广之子李敢的宝剑刺伤卫青时,他第一反应是大喊:“不要伤了他!”李敢是关内侯,也是霍去病的部下,但你说他刺伤卫青的行为,只是为替父亲李广出气?我是不太相信的,至于说他是受了霍去病的指使,更加是无稽之谈!在我看来,不过是有人在幕后操纵,通过李敢的宝剑,给了卫青乃至卫氏家族的一个警告罢了!卫青懂得李敢背后的人是谁,可霍去病不懂,他射杀了李敢,也给自己召开了杀身之祸。正如汉武帝对霍去病所说:“宝剑不能太锋利,否则会伤及自身!这个道理你懂不懂!”

霍去病死后,卫青更加低调。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以及卫太子刘据及姐姐卫子夫对自己的期许。可连年的征战,彻底摧垮了他的身体,平阳公主只能看着丈夫一天天的消瘦下去,自己却无可奈何。卫青嘱咐道:“公主不用难过,人生总有聚散,你我相遇、相知皆是缘分,如今我要撒手人寰,对我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我一个马奴出身的人,能成为公主的丈夫,已经是卫氏无上的荣耀!”“别说了,别说了,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干什么,你要好好养着身子,一切都会过去……”平阳公主边说边抹着眼泪,她自己说的话,自己也不相信!

汉武帝也来看望大将军卫青了,卫青挣扎着想站起来接驾,但他确实已经没有任何的力气,连说话来都很吃力。“没想到你都变成这个样子了,你不要动,好好静养吧!最近我发现太子和子夫有点六神无主,你跟他们说不用担心,刘据这个孩子敦厚仁爱,是守成之君的合适人选,也是我最理想的接班人。”汉武帝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不过是在抡起屠刀之前的一种安抚说辞,卫青尽管重病在床,但却手握兵权,一旦有所异动,后果不堪设想!刘据已经做了很多年太子,这应该是最后的机会,卫青也清楚,当下就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时机,动手还是不动手呢?

卫青最后选择了相信,相信汉武帝所说的话,那是因为就算他反戈一击,恐怕只会灭亡的更快,对于这位皇帝他实在太了解,但又太陌生了,了解的是他的雄才大略、万丈雄心,不了解的是他翻脸无情转眼无恩的手段!人无法预测未来,但卫青却看得很通透,对于汉武帝而言,没有什么亲情,最重要的就是无上的权力,和开边兴利带来的荣誉!如果自己不是低调隐忍处处克制,恐怕会和霍去病一样,自己和姐姐出身寒微,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仰仗平阳公主提携和汉武帝的刻意培养罢了,生时之利,身后之名,又有什么重要呢?

“臣去了,陛下珍重!”这是卫青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汉武帝转过身,抹去眼角的泪痕,都说他是铁石心肠,但他毕竟也是一个凡人!但不久后,汉武帝还是对太子刘据下了手,就和当初父亲刘启对待临江王刘荣一样,为了刘弗陵上位,太子刘据必须做出牺牲!打败卫青的是时间,而不是任何人,就和当初的窦太后一样,如果卫青没有死,恐怕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0 阅读:0
黄忠谈历史

黄忠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