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牛与骑牛勇士的传说

饮冰听雨 2022-07-20 08:51:32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牛通常是与勤恳踏实、任劳任怨等形象联系在一起。“俯首甘为孺子牛”、“勤勤恳恳老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等话语亦成为称赞人的话。尽管泰国人也喜欢牛,可从文化上说,泰国人对于牛的看法却和中国人迥异。

泰国人印象中的牛

在泰国,牛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尤其是在泰北以及泰东北地区的山区、农田里,经常会见到其悠闲散步或辛勤耕耘的身影——牛肉也是重要的肉类食品之一。距曼谷不远的春武里府,还会举行刺激有趣的赛牛比赛,其热闹场面和西班牙的奔牛节有得一比。

尽管泰国人也喜欢牛,可从文化上说,泰国人对于牛的看法却和中国人迥异。

用牛来形容人,在泰国是一种极为失礼的表达。这点在全泰国通用,在泰北地区尤为突出。在中小学中,如果老师说一个学生像牛,那是相当重的责备话语。而我所在的学校,老师们对于懒惰的学生深感头疼时,总会恶狠狠自语:“学生不学习,以后就变成牛。”用以安慰自己。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概因泰国人认为牛是一种不爱动脑、只用蛮力的动物,终身在田里劳作;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觉得牛的脾气犟,不听话而无法沟通。所以在这种印象下,用牛来形容人,那无啻于说此人不动脑子,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蛮牛”类型,当然是不礼貌的了。

有意思的是,泰语中与牛联系在一起的字母在泰语字母表里,排序第四,所以泰国的学生一学习泰语字母,就能记住这个词,头脑中的印象深刻无比。

一种动物,在不同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义。任劳任怨还得了一个不动脑筋、只用蛮力的评价,料想泰国的牛自己也倍感委屈。

Bangrajan勇士的故事已被搬上银幕,图为电影海报

骑牛勇士的传说

在泰国的历史上,泰王骑大象指挥战斗可能大家多少都了解一点。比如泰国动作明星托尼·贾的电影《冬荫功》中,就曾以电脑特技合成过相关的片段。

其历史背景来源于泰缅战争。最著名的“象战”则要属大城王朝时期的泰王纳黎萱(Pranaresoenmaharat)与缅军领袖普拉玛哈乌普帕拉(Pramahaopparat)之间的“大象之战”,至今仍被泰国人时常回忆。

其实在这场持续了近300年的两国战争中,骑大象战斗的场面算不上凤毛麟角。如果要说更具传奇性的话,那在1765年泰国大城王朝濒临覆灭之前,出现的骑牛勇士Tongmen的传奇则更加壮烈。

1764年,缅军进占泰国北部,并于次年发动全面进攻,就快要攻到大城府之前,却在一个名为Bangrajan的村庄(位于今泰国中部信武里府)遭到了顽强阻击。

当时的村庄推举出了十一个人作为抵抗者的领袖,Tongmen就是这十一人之一。

事实上在泰国历史中,关于这位民间英雄Tongmen的资料并不算很多,只能大概了解到他爱喝酒,在战斗中手持斧头(还不是程咬金那种宣花巨斧)与缅军肉搏——让人称奇的是他的坐骑不是马,而是一头牛。试想这样一位英雄手持双斧,骑牛冲锋的场面,是何其震撼。

战争的惨烈已经无从考证,总之,人数众多的缅军硬是在这个小地方被拖住了长达5个月之久。Tongmen在与其他战友上演了一出泰国版的“斯巴达300勇士”后,终于寡不敌众,战败牺牲。

时至今日,已然属于泰国信武里府的Bangrajan,每年都会举行相关的纪念仪式。Tongmen也与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一起被搬上了荧屏,从另一方面诠释着“自由之国”的精神。而那头与Bangrajan勇士们一起战斗的牛,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段英雄传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Bangrajan英雄的雕像,骑牛者就是Tongmen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