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之战,张辽临战斩杀乌桓单于,名扬千古尽展名将风流!

云深不知鹿 2025-01-20 09:33:15

你晓得在东汉末年时期,最为激烈的骑兵相互对冲的那场战争究竟是哪一场吗?

答案便是白狼山之战!

在此次战争期间,张辽带着手下的一万骑兵,毅然决然地与乌桓的二十万大军展开正面对决!要知道,在乌桓那二十万的大军之中,起码有数万的兵力是地地道道的骑兵呢!

双方在整体兵力方面,压根就不在同一个层级!两者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一方的兵力情况和另一方相比,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完全呈现出一种悬殊极大的态势,根本就不在一个等量级之上呢。

在东汉末年的那段历史之中,双方皆出动超过万余骑兵,并且展开正面对冲的骑兵决战,恐怕唯有这一场了。最终,是张辽带领其手下的那一万骑兵,成功地从正面将乌桓的二十万大军给一举击溃!

他不仅成功战胜了乌桓,而且在战场上直接斩杀了乌桓单于踏顿,同时踏顿手下的十多万首领也被其斩杀。更为厉害的是,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之际,他还顺带俘虏了足足二十万人呢。

官渡之战结束之后,这场战争的故事便就此拉开了帷幕,最初的起始点便是在官渡之战落下帷幕的那个时候。

在官渡之战落下帷幕之后,袁绍旋即因病离世。曹操敏锐地察觉到袁家兄弟间存在的矛盾,于是巧妙地从中挑起内斗。趁着袁家内部纷争不断的时机,曹操果断挥师北上,就这样一步步地将整个黄河以北的区域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然而,就在这段时间里,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与袁尚居然幸运地逃脱了。之后,他俩朝着幽州北部奔去,去投靠了地处北方的乌桓。

就这样,这场中原混战把乌桓也给卷了进去。

讲起来,乌桓并非新兴势力。回顾此前汉朝长达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乌桓这一群体可是多次现身其间呢。

东胡乃是乌桓的前身,在匈奴势力崛起之时,东胡遭到了沉重打击,被匈奴打得一败涂地。彼时,大部分东胡部族都被匈奴给吞并,进而彻底消亡了。不过,东胡有两个分支最后幸运地留存了下来,其中一个是鲜卑,而另一个便是乌桓。

后来到了西汉中期,汉武帝成功打垮匈奴,这使得乌桓和鲜卑总算有了些许生存空间,进而再度发展壮大起来。但没料到的是,此次它们还未来得及真正崛起呢,就碰上了霍光的女婿,人家直接带兵过来横扫了一番。

自那一战过后,直至西汉时期终结,乌桓始终都无法再度重振往昔的元气,始终被困在那一战所带来的重创之中,难以挣脱其影响,在后续的这段漫长时间里,都未能重现曾经的强盛状态呢。

西汉灭亡、东汉开国之际,乌桓趁着两汉交替的时机,又恢复了些许势力。但好景不长,东汉开国后,乌桓的这点势力很快就被打压下去了。先是伏波将军马援带兵对其进行了一番清扫,随后东汉还将东北地区当作袭扰匈奴的前沿基地,进一步强化了对东北的掌控。

在整个东汉处于稳定态势之时,乌桓始终遭受着极为严厉的压制。其间虽偶有发生叛乱的情况,可面对东汉那雄厚且强大的国力,乌桓始终难以挣脱被压制的局面,始终未能真正恢复元气、缓过神来。

然而,在东汉那个时期,乌桓倒是意外地迎来了一个堪称“天赐良机”的契机。

在当时的东汉时期,其有着强化对东北地区掌控的意图。然而,乌桓作为游牧民族,本身就有着桀骜不驯的特性,不太易于被管控。于是,为了便于管理这些乌桓人,东汉政府随后便采取了举措,将众多乌桓人直接内迁到了北方的渔阳、上谷、辽西等诸多地方。

在一定程度上看,曾经匈奴拼了命都无法占据的那块地方,轮到乌桓时,情况却大不一样了,乌桓竟能够轻轻松松地就过去在那里生活,和匈奴当年的境遇形成了颇为鲜明的对比。

当然了,这样的内迁之举,也并非是毫无代价的。

乌桓部众一经内迁,便自然而然地会与中原百姓通婚,如此一来也就逐渐被同化了。另外,每逢中原发生战事之时,乌桓也得按要求出人又出马,协助东汉政府一同作战,其情形倒颇有些类似雇佣军的性质呢。

就拿黄巾起义爆发后的情况来说吧,那时凉州出现了叛乱之事。而当时在位的汉灵帝呢,便从乌桓那里征集、调遣了诸多士兵,让他们赶赴凉州,去对发生在那里的叛乱进行镇压行动。

董卓入京之后,中原地区陷入一片混乱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东汉政府对乌桓的管控力度大不如前。于是乎,乌桓便趁着这个时机迅速开启了独立的进程,不再像以往那般受到东汉政府的强力约束了。

彼时在乌桓之中,辽东、辽西以及右北平这三个郡的乌桓部族,其势力堪称最为强劲。而恰恰就在这样一个时候,乌桓内部竟然涌现出了一位政治方面极为强势的人物,此人名为踏顿。

于是在之后,经由蹋顿出面组织,那三个郡的乌桓人迅速集结起来,进而组成了一个联盟。他们把如今的辽宁朝阳当作中心据点,紧接着便以极快的速度将整个辽西地区占领了。而这股由三郡乌桓人汇聚而成的势力,在后世就被人们称作“三郡乌桓”了。

接下来的情况是,踏顿刚刚率领乌桓实现迅速崛起之际,他们便又幸运地迎来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好机会!

彼时在中原北方一带,公孙瓒与袁绍二人,正就华北地区的控制权展开激烈争夺。恰在此时,一心想要快速击垮公孙瓒的袁绍,想到了联系乌桓。他盘算着与乌桓携手合作,以便共同将公孙瓒消灭掉。

如此绝佳的机会摆在眼前,乌桓的踏顿单于又怎会轻易放过呢?那可是不容错过的好时机,踏顿单于自然是要紧紧抓住的,断然不会将其拒绝掉。

并且,袁绍为了能拉拢那位乌桓单于,想出了一个法子,那便是认了个干闺女,随后还将这干闺女嫁给了踏顿。这种做法,其实和西汉时期所采用的和亲手段大体上是相同的。不过呢,还得承认,这一招确实是起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呢。

在那之后,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战争爆发了。而就在这个时候,踏顿开始频繁地对公孙瓒所占据的北方地区展开袭扰行动,且这样的袭扰并非只发生一两次,而是多次进行,给公孙瓒在北方的局势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乌桓方面对公孙瓒那可真是“恨之入骨”。就在数年前,公孙瓒为了将幽州掌控在自己手中,屡屡带着他手下的白马义从去狠狠地教训乌桓。而且公孙瓒打仗特别厉害,乌桓人面对他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能干瞪眼。

现如今,乌桓人好不容易有了可以落井下石的契机,那肯定是要趁机过来踩上一脚的。就这样,没过多久,乌桓人便在公孙瓒所据的北方区域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从侧面助力了袁绍去平定幽州之地。

毋庸置疑,在这一整个过程之中,乌桓人同样是收获了极大的益处。

乌桓人在袭扰行动里,除了掠夺到诸多财富之外,还将数量众多的幽州百姓一股脑儿全都给劫走了,给幽州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百姓们也因此遭受了流离失所之苦。

就这样,时间来到公元199年,公孙瓒最终还是被袁绍给消灭掉了。彼时的幽州,绝大部分地区都被袁绍收入囊中,归入了他的掌控范围之内。并且,袁绍还安排自己的二儿子袁熙前来出任幽州刺史一职,负责幽州的各项具体事务。

走到如今这一地步,乌桓与袁家彻底撕破脸皮一事,仿佛已然近在咫尺了。要知道,彼时袁绍可是已然把整个幽州都当成了自己能够轻易掌控的所属之物。可偏偏幽州的北方区域,在这个时候却掌握在乌桓的手中呢。

然而,双方都还没到彻底撕破脸皮的地步呢,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后,袁绍便径直发动了那场著名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这一役,直接使得原本就存在争端的乌桓和袁家之间的矛盾瞬间平息了下来。就袁家而言,在短时间内那是不敢再与乌桓闹僵翻脸啦,非但如此,还得依靠乌桓的力量,以此来和曹操相抗衡呢。

在随后的数年时光当中,袁家可谓是一路溃败,接连失利,最后竟把所有的地盘都给丢掉了。就在袁家不断衰败的这个阶段,乌桓人可没闲着,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干着挖袁家墙角的事儿。他们一方面将幽州的百姓不断收拢过来,以此增强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又在辽西大力开展军事扩张行动,从而扩大自身所占的地盘范围。

就这样,一晃五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公元205年。彼时,袁家在华北地区的统治已然彻底瓦解崩溃。只剩下袁熙与袁尚二人,他们带着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一路向北且退且行,最后逐渐退到了乌桓所在的区域。

随后,他们便与乌桓的踏顿单于取得了联系,并向其打了招呼,诚恳地请求乌桓方面能够出兵支援他们,以便能携手共同抵御曹操的来袭。

对乌桓人而言,这毫无疑问是又一个上天赐予的绝佳机会。

以前,乌桓人一直被局限在北方边境地区生活,想要深入中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但当下,借着袁家与曹操之间产生的争端,乌桓人竟然就此拥有了能够参与到中原内战当中去的借口。

此外,在袁家兄弟往北方逃窜之后,那位乌桓单于的势力又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他原本所统领的人口就不在少数,而袁家兄弟北逃时还带去了不少人口,如此一来,当时踏顿单于所能管控的人口数量一下子就超过了三十万人之多。

随后,乌桓打着替袁家收复故土的旗号,屡屡对幽州展开袭扰行动。在经历了数次这样的袭扰之后,情况愈发严重,乌桓人竟然直接劫走了幽州多达十万户的人口,给幽州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损失。

这下可不得了啦,乌桓人居然彻底发展壮大起来了!他们的势力一下子变得极为强盛,在各方面都占据了优势,俨然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强大力量,形势因为他们的做大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呢。

任何人都能明显察觉到,倘若再给予乌桓几年的时光,待其彻底消化掉所取得的这些成果后,很有可能整个幽州都会被他们成功纳入囊中。而关于在此之后的情形嘛,五代十国时期契丹的发展状况便可知晓了。

曹操对于这一点,心里自然也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可问题在于,彼时的曹操虽对乌桓人带来的威胁心知肚明,却不敢即刻就去对乌桓展开征讨行动。这是因为在当时,曹操帐下有不少人存在着两个极为重大的担忧之处。

其一,彼时曹操才拿下北方四州没多久,人心尚未完全收服。并且,由于此前战乱的影响,冀州与幽州差不多已被打得破败不堪。如此一来,曹操要是选择远征乌桓,想从冀州和幽州获取充足的补给以及兵员,那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其二,要是曹操率领主力部队往北方进发,在此期间,南方的刘表倘若突然对许昌发动奇袭,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当所有人都对这两个问题抱有怀疑态度之时,后来,郭嘉针对局势为曹操展开了一番分析,经此分析,曹操最终下定了北征乌桓的决心。

郭嘉觉得,完全无需把南方的刘表放在心上。究其原因,刘表这人实在是优柔寡断得很。并且在当时,刘表对刘备极为忌惮。要知道在荆州那儿,最想偷袭许昌的肯定是刘备。如此一来,刘表必然会心生疑虑,从而势必会错失这个良机。

在兵员和补给方面的问题上,郭嘉持有这样的看法,那就是同样无需过于担忧。这是因为乌桓与此前的袁家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曹操打袁绍之时,唯有先与之长时间对峙,耗掉袁绍的补给与耐心,寻得破绽后,方可展开决战。这般作战模式,对后勤补给能力的考验极大。然而面对乌桓,曹操全然率领一支精锐之师,迅速出击且速归,猛然对乌桓发动决战,压根就涉及不到考验后勤那环节。

没人清楚,在当时的曹操阵营里,是不是暗中有过什么举动。但不管怎样,最终的情况就如同郭嘉所讲的那般。从荆州这边来看,尽管刘备屡次劝说刘表出兵北伐,可刘表自始至终都坚决不肯发兵。

顺带提一下,差不多就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由于刘表坚决不肯出兵,这就使得刘备仿佛闲得很,总算是有了空闲去处理一下自己的私人事务啦。就在这一年呢,刘备先是在荆州那一带,四处拜访有名望的人士,随后诸葛亮便出山相助了。并且同样是在这一年,刘备和甘夫人还生下了刘禅呢。

此外,在这之前,曹操也曾下达命令挖掘了两条水渠。这两条水渠的规模均不算大,不过它们却成功地把其余一些重要水系相互连接起来了。待这两条水渠竣工以后,曹操从后方调配的军粮,就能够径直被运送到如今的天津市周边区域,从而极大地缩短了补给运输所需的路程。

这样一来,曹操只需思索怎样快速将乌桓击溃就行了。

就这样,在公元207年的五月之时,曹操亲率兵马来到了天津蓟县附近区域,紧接着,便马不停蹄地朝着辽西之地迅猛进发,一路气势汹汹,大有一举拿下辽西的架势。

瞧那参战人员名单便可知,此一战,曹操所率皆是其麾下的猛将呐,并且个个皆是善于冲锋陷阵、精通骑兵野战的将领。彼时的曹操,已然铁了心要速战速决!最理想的状况便是,趁乌桓人尚未回过神来,就径直突袭至乌桓的统治核心之处,将他们一举消灭掉。

然而曹操怎么也没料到,在他才刚刚离开蓟县不多久的时候,当地居然一下子就下起了大雨!

当地因这场大雨,道路状况瞬间糟糕到了极点。车马步行根本没法通行,驾驶小船也无济于事,那情形简直如同陷入了沼泽一般,出行变得极为困难,人们面对这样的路况也是一筹莫展。

对于这样的地理难题,曹操实在是毫无办法,唯有一天天将其搁置,任时间流逝,却也只能如此,根本找不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只能无奈地拖着,毫无头绪地面对这棘手的状况,毫无作为地任日子一天天过去。

转眼间,七月已然来临。

曹操所率军队规模甚是庞大,且停驻时间较长,消息根本没法做到毫无泄露。如此一来,待到此时,乌桓人那边已然早早获悉曹操要来的情况,从而开始全面严加防备。这般情形下,曹操事先筹备好的突袭计划,也就彻底宣告落空啦。

彼时的曹操已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是接着进攻,必然会径直闯入乌桓所设的包围圈之中。可倘若就此退兵的话,就等于多给乌桓留出一两年发展壮大的时间,如此一来,往后的局势必定会变得更加棘手难办。

可就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曹操居然意外地迎来了一位所谓的“天命人”。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田畴。

简而言之,这人乃是幽州的一位名士。在天下还未彻底陷入大乱之际,他曾于幽州牧刘虞帐下效力。待天下大乱的局势形成后,他便选择了归隐,回到家中,从此闭门谢客,自顾自地过起了平淡日子。

乌桓所带来的威胁,田畴心里自然是十分清楚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内心也怀揣着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能够在击溃乌桓这件事上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解决这一威胁尽自己所能。

于是,在曹操带兵赶来之后,田畴便迅速接受了邀请,前来为曹操出谋划策。没过多久,他就引领着曹操,寻觅到了另外一条鲜有人至的道路。这条道路曾在西汉时期被启用过,只是在此之后便遭到了废弃。

此后的剧本内容大体是这样的:曹操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他在正面故意误导乌桓人,使得乌桓人错误地认为曹操这边已经撤兵了。而与此同时呢,曹操则亲自率领着士兵,从某条小路启程,径直朝着辽西的方向奔袭而去。

除此之外,曹操一心想着要迅速进军辽西,为此,他果断舍弃了所有的随军辎重,完全不顾及辎重方面的情况,其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向辽西行进。

就这样,历经了一场艰难万分的急行军,曹操总算率领着军队成功抵达了辽西地区。而他们此番最终到达的地方,恰恰是这场战役最为关键之所在,那便是白狼山!

在如今的辽宁省建昌县那一片区域,便是白狼山所处之地。从这儿到当时乌桓的政治核心——柳城,其间的距离还不足两百里呢。

当得知曹操突然现身的消息后,踏顿单于虽已将防御阵型布置妥当,却也只能亲率大军前往白狼山一带进行堵截。与此同时,袁熙、袁尚所统领的骑兵,还有其余乌桓部落的骑兵,纷纷迅速赶来增援,其兵力加起来竟超过了数万人之多!

至于其他同样响应参战的乌桓步卒以及那些乌桓百姓,后世的观点是其总数达到了二十万人呢!

东汉末年那个时期,拥有数万精锐骑兵无疑是极为强大且令人惧怕的力量。想想看,倘若刘备当时手头能掌握数万骑兵,说不定早就成功打穿荆州,继而以势不可挡之势横扫江南之地了。

与此同时,辽西战场这边的情况亦是这般。

曹操此次乃是轻装简行,并且放弃了辎重才来到此地的。要是不幸战败的话,那曹军必然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甚至就连曹操他自己,都很有可能会折损在辽西这片地方。

乌桓这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要知道,在他们身后便是其政治中心柳城呢。乌桓和曾经的匈奴是有区别的,匈奴属于纯粹的游牧民族,对政治中心的重视程度没那么高。而乌桓人由于身处辽西,大量人口都聚居在柳城周边生活着。

倘若曹操成功攻下柳城,那么乌桓绝大多数的人口都将会因此遭受极为沉重的打击。

到了此刻,此前所谋划的一切计策,都已然失去了意义。当下最为关键的事情,无非是要看究竟是谁有着更为坚定的意志,又是谁具备更高超的作战素质!

当乌桓骑兵赶来回援之时,曹操帐下的大部分将领纷纷觉得应当先稍作休整。要知道,彼时曹操率军长途跋涉而来,其麾下的士兵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还不如先让大家歇一歇,缓口气之后,再去展开最后的决战也不迟。

可就在这个当口,张辽全然不顾众人的不同意见,坚决主张即刻展开决战。他给出的依据是,乌桓人亦是长途奔袭到此,当下他们的阵型都还没来得及好好整顿呢,所以眼下无疑是展开决战的绝佳时机。

最终,曹操接受了张辽所提出的建议。

并且,这场战争的指挥调度职权,他已经全部交付给了在骑兵作战方面更为擅长的张辽来负责行使。

在此之后,一场残酷的血战随之展开。那场面可谓是异常惨烈,双方激烈交锋,鲜血飞溅,喊杀声震天,每一刻都在上演着生死的搏斗,整个氛围都被这场激战渲染得无比紧张、血腥,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杀戮漩涡之中。

在张辽的调度指挥之下,曹操所统领的上万骑兵即刻发起了迅猛冲锋。而曹操手下最为精锐的虎豹骑,这支劲旅乃是由曹纯负责统领,他们一头扎进敌阵,径直朝着那位踏顿单于所处的区域全力杀奔而去。

最终,曹操阵营的士气成功压过了乌桓人。其中,虎豹骑发起的突袭可谓是立下了赫赫大功。瞧,那乌桓的踏顿单于竟在阵前就被直接斩杀了。踏顿单于一死,乌桓骑兵瞬间乱成了一锅粥,紧接着便开始全线崩溃,局势急转直下。

后世对于彼时究竟是谁诛杀了踏顿单于存在两种说法。其一是张辽亲率队伍,亲手斩杀了踏顿单于。其二呢,是曹纯率领虎豹骑发起冲锋,进而将踏顿单于斩杀。

不管怎样,结局是曹操以少胜多,在正面交锋中将乌桓彻底打垮啦!打这之后,整个东北方向起码能安稳上十年呢。而负责指挥这场战斗的大将张辽,也凭借此战一举迈入天下名将的行列之中啦。

在这一场战役结束以后,乌桓方面的十几位高层首领,其中绝大部分都在两军对阵之时就被斩杀了。至于乌桓余下的大约二十万人口呢,全部都被曹操给俘虏了,而后便被迁徙到了内地去安置。

在七月底之时,曹操成功打赢了那场白狼山之战。待到九月,曹操率领着军队开始往回撤军,而当行至秦皇岛附近一带区域的时候,曹操便挥笔写下了那篇闻名遐迩且流传千古的《观沧海》。

来到东方靠近碣石山的地方,为的是眺望那苍茫浩瀚的沧海。只见那海水是多么的水波荡漾啊,而海中的山岛呢,高高地挺立在那里,相互对峙着,呈现出一派壮观的景象。

那片广袤之地,树木密密层层地生长着,一片繁茂之景,各种各样的野草也长得极为丰美。而当萧瑟的秋风呼呼吹过,只见那浩渺无垠的水面上,涌起了层层洪波,奔腾翻涌,气势颇为壮观。

日月的运行,仿佛是从那大海之中升起;璀璨的银河,看上去好似从大海里面涌现出来。大海是如此的浩瀚无垠,仿佛能容纳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这般壮阔的景象,实在令人惊叹不已,不禁让人对大海的雄浑气势心生敬畏之情。

真是幸运极了啊,唯有放声高歌,方能抒发我这心中的志向!

彼时的曹操,可谓雄心勃勃。放眼天下十三州,幽、并、青、冀、兖、徐、豫这七州之地,已然全部掌控于曹操之手!而洛阳与长安所处的司隶校尉部,在那时也逐渐被曹操收入囊中。就连关中的诸多将领,也大都对曹操表示臣服了。

彼时,暂不在掌控之中的仅有南方的孙权、刘表,益州的刘璋,沿海的交州以及凉州以西的西域等地。而发展到这般情形,仿佛已然没有任何阻碍,可以拦住曹操迈向统一天下的脚步了。

都已经走到如今这地步了,这天下理当归属我曹家!

就这样,过了一年的时间,曹操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朝着南方进发了。而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0 阅读:21
云深不知鹿

云深不知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