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书法家高闲酣畅淋漓《草书千字文》传世经典书法笔法不输王羲之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培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此外,唐朝的书法教育也为唐朝书法取得非凡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高闲书法作品。
高闲(847-859)唐代书僧。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出家于湖州开元寺,后入长安,住荐福寺、西明等寺。大中时,宣宗召对,赐紫衣,加号十望大德。后圆寂于湖州开元寺。事佛余暇,酷爱书法,尤擅草书。师怀素、张旭,深穷体势,唐世有显名。好以誓川白苎纸书真、草,为世楷法。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高闲《草书千字文》赏析
唐朝书法家高闲《草书千字文》残卷,真迹。纸本,纵30.8厘米,横331.1厘米,已残,仅存“葬”字以下52行、243字,前缺的部分由元鲜于枢补。此书迹流传有绪,曾经宋赵明诚、元鲜于枢、明方鸣谦、清卞永誉和安岐等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千字文》以硬毫书写,笔势浓重,坚挺纵放而不失规矩。循规草法,挥洒自如,气象生动。其结尾处,尤为开阖恢弘,豪爽顿生,给人一种笔墨淋漓酣畅的感觉。
释文: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早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鲲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
《草书千字文》是高闲唯一的传世真迹,残本,仅余“莽”字以下二四三字。此册草书写得神彩奕奕,笔力雄健,结字奇宕简练,气势洞达,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惑,十分精彩。
高闲的草书,部分字结体偏扁方,部分字结体偏狭长,形成字形的变化对比,即是在章草与楷书的基础上变化的。尽管笔法变化丰富,但某些点画仍保留了章草与楷书的笔意。每个字的间架稳健,笔力遒劲,尤其是楷书的影子较明晰,其书面貌尽管与“二王”的今草大相径庭,但的确又是千变万化、个性独特的今草。“二王”今草以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为基础,表现出浓纤折衷,千变万化。
高闲草书深谙“二王”,先以正书打基础,而后求自然,富变化,重厚实。苏轼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是无道也。”说明写草书之前一定要先写好正书。作为高闲生活的唐代,楷书已成为一种工具被使用。在中国书法史上,唐代的楷书成就没有哪个朝代能与之匹敌,欧阳询、颜真卿等流传下来的楷书成为后来无人攀越的最高巅峰。高闲处于楷书最高峰时代,其本人也是擅长楷书的,遗憾的是高闲楷书未被流传下来。不过从高闲的草书中仍能够体味出他的楷书功力。
因为高闲的草书有厚重、沉稳的一面,做到这一点,非有坚实的正书功底不可。苏轼还说:“真书(楷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真书不飘逸而刻板,草书不严重则浮滑。要作真如草,作草如真,才能救此两弊,所以,必须真草兼擅,方能真草皆美。“擅以白绫作真草”的高闲,从他《千文残卷》草书那既飘逸、又稳重的内蕴中,可以看出其真正做到了真草皆美。
细看释高闲这一则草书,笔法连劲有力,而且成了当代狂草的典范。我们经常到的章法最后要的结构体现在作品的两点上,其一就是在章法上,其二就是在字体的意境上面。
显然释高闲唯一的真迹堪称神作,首先其疏密相照应的法度极强,而且虚实的笔法勾线自然,而且没有半点做作的意思。舒服看着又漂亮,而且得当的笔法协调性也是极为统一。
从布局上来讲,从整个作品的气度上来讲,243个字都是相互照顾,而且纵略分明,横则不限。浑然一体的书法气度再加上自由又严整的笔力,这一则书法太强,笔后的劲力完全突显。
专业的书友们形容释高闲这一个作品其实是用硬毫书写的,首先就是笔势浓重又分明,这样子加深了自己书法个性的体现,另外坚挺纵放的同时又不失规矩,规则与法度之间都可以见到他对于草书的理解。
王羲之的作品也是如此,在挥洒自如之间保留着书法的韵味忹法度,而且气象生动的作品给人无比的震撼,尤其是给欣赏的人一种笔墨淋漓酣畅的感觉。
像这一类的好作品,不在于作品的多少,而是在于笔下字迹的法度与神韵。很多网友留言:为什么古人的作品看着就不同,因为他们对于传统笔墨的理解能力太强了,现代书法家模仿的只是皮毛,真正像释高闲和王羲之一样写出笔墨神韵的真的很少,好书法无疑了。
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也是独具一格,非其他书法所能及。所谓艺术无国界,书法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多种方式深入到世人的生活与工作中,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书法带给人的慰藉已远超金钱所带来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