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摩擦一触即发。
10月8日,我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白兰地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进口相关产品的经营者需向海关缴纳高达39%的保证金。
39%的比例,并不是巧合。这个比例恰好与欧盟对我国电动车开征的关税匹配。
欧盟委员会最近刚刚投票通过对我国进口电动车征收35%的反补贴税,叠加在原有的10%的进口税基础之上,预计会在11月落实,为期五年。
对白兰地采取反倾销措施,几乎就是剑指法国。
我国进口的白兰地中有99%都是来自法国。法国贸易部长普里马斯表示,这是不可接受的,将与欧盟合作诉诸世贸组织。
法国白兰地游说团队也称,这将对白兰地行业造成灾难,法国当局不能抛弃我们,让我们独自应对与我们无关的东西,并呼吁法国暂停征税,以免为时已晚。
但这项在欧盟得到通过的关税法案,从技术上已经没有暂停的可能性。
在欧盟27国成员表决通过加征我国电动车关税之前,我国就对欧盟白兰地展开了反倾销调查,不过尽管如此,法国在电动车关税的表决议案上,依然和其他9国投下了赞成票。
其中欧盟另一大成员国德国,则在表决议案上,投下了反对票,尽管这一次欧盟对华汽车关税施加成功,但欧盟背后的分歧,也逐渐显露水面。
德国汽车市场更依赖中国,德国大众、奔驰和宝马,在华市场都有非常重要的利益,而这种利益纠葛,也决定了德国在某些领域,更愿意同我国站在一起。
在欧盟这场投票上,法国和其他9国一起投下赞成票;而德国和则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维尼亚、马耳他一起投下反对票。
这是欧盟对华认知的最大改变。
尽管依然还有德国投下了反对票,但这更多是德国自身的车企利益相关,而不是其他。
自2023年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首次提出对华“去风险”以来,这一思路就成了欧盟对华的主要认知。
德国自己,同样抱有类似的想法。
2023年7月,德国公布对华战略报告,该报告将我们定义“系统性对手”,提出了要去风险和降低对华依赖。
这次德国反对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征收,背后也凸显了德国自身的分歧。
掌管经济部与外交部的德国绿党这次对电动车关税持审慎态度,倾向于投弃权票,而德国总理肖尔茨则运用其“总理特权”决定投下了反对票。
这也是肖尔茨自己对华一个非常明显的态度。
该议案通过后,我国商务部表示,正在研究提高进口大排气量燃油车关税等措施,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德国向我国出口的2500cc及以上排气量燃油汽车价值约12亿美元。
在这个基础上,德国这次投下反对票,是基于商业考量和汽车产业的游说压力;但在其他方面,我们也很难说肖尔茨领导下的德国对华态度发生了转变。
尤其是在战略角度上,德国还是与法国其他主要欧盟国家保持立场一致,认为从中期来看,德国有必要在经济上减少对我们的依赖,甚至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今年9月份,两艘德国军舰曾穿行台海,这是22年来的首次,这一举动背后也意味着德国对华的立场正在变得强硬。
事实上,德国整体的对华去风险战略依然在推进。
近两年来德国企业积极到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投资,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德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也在不断强化。
今年上半年,德国对波兰的出口超过了对华出口。
在这之前,德国在华市场有着巨大的体量和资金投入。德国对华战略总体上来看,依然是呈一个缓慢但有效的去风险化。
至于法国,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但法国军舰也曾穿越台海,还首次参加了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
这一次,在关税投票问题上,为何德国和法国各不相同?
在这次投票前,肖尔茨就曾表示希望谈判以解决争端,德国财政部长也警告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战对欧盟汽车业弊大于利。
表决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奔驰和宝马都发声明反对加征关税。
德国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产业每年营收超过5000亿欧元,占德国GDP的5%,直接雇佣更是高达82万人。
而德国汽车产业对华依赖度也非常高,2023年德国汽车制造业在华销售了370万辆汽车,此外也还有大量汽车零部件销往中国。
而法国汽车产业则明显弱于德国,在电动车领域更是如此,因此面对我国的电动车冲击,法国的产业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这也法国投下赞成票的关键因素。
根据法国海关数据,2021至2022年,法国自我国汽车进口额上涨了154%,其中电动车的占比由2021年的7%上升至2023年前5个月的26%,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德国的20%。
而法国对华依赖度,要比德国低得多。
去年中德贸易额2531亿欧元,占德国外贸总额的8.7%,德国对华贸易逆差为580亿欧元;而中法贸易额仅仅只有789亿欧元,占法国外贸总额略超4%,法国贸易逆差更是只有不到50亿欧元。
法国对华市场依赖度更低,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国对华的态度。
2023年我国一共出口了150万辆电动车,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流向了欧洲市场,欧盟这一次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是肯定会影响到我国的汽车出口。
随着投票通过,该法案的有效期将会持续五年;这也意味着,未来五年时间里,我国出口到欧盟的汽车,都将面临高额关税。
反过来,这也会驱使我国更多的本土车企走出去,在欧洲建厂。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