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也许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罗sir财话 2024-12-04 17:11:04

共同富裕的背后,是中产的壮大,是橄榄型社会的崛起,也是我们从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转型到消费主导型经济体唯一的路径。

讲共同富裕之前,不妨先来看一个故事。

在江苏张家港市东部,有一个村落叫永联村。在上世纪70年代,永联村还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一个村,在1978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仅有68元。

但到了2023年,永联村全村各项收入已经高达161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3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3万元,除此之外,该村村民还能够享受额外生活补助费、养老金、助学金、农转城补助、尊老金等10多项福利。

永联村是怎么做到的呢?

靠的是永联村第一任村书记吴栋材。在引入市场经济之后,他带领着村民苦干,通过发展渔业、开办小型加工厂等,赚下了村里的第一桶金。

此后,永联村又趁着东风开办炼钢厂,后来又成立永钢集团,在集团股份制变革时,吴栋材决定实行“村企合一”的策略,留25%的股份由全体村民所有,走出了永联村特色的村企联合发展道路。

永联村的故事看起来非常吸引人,“村企合一”的路能否走通,这是一个疑问,但可以确定的是,永联村的致富故事,仍然属于“先富带动后富”的引入市场经济后我们的策略方针。

从这个角度来看,先让一部分人富裕,然后带动大多数人富裕,也符合未来我国的发展路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甚至是唯一的道路。

先富带动后富,这不仅仅是共同富裕的基石,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中,已经有企业在这么干了,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普遍内卷的市场环境里,有企业这么做,的确难能可贵。

这家企业就是胖东来。

胖东来是1995年成立的商贸公司,主要做的就是商超。最近胖东来随着互联网的发酵,也非常火,这家企业不仅仅为员工提供了优渥的底薪,甚至就连上班时间也不会超过八个小时,而在其他福利待遇方面,更是“秒杀”同类公司。

但反过来,这不仅仅没有造成胖东来的效率打折,反而达成了顾客、员工、公司的三赢。

不管是胖东来也好,还是永联村也罢,我认为它们本质上都属于共同富裕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的经济运行规律其实很简单,基本的逻辑不应该是今天很多人所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也不是丛林法则,而应该是双赢的局面。

什么是双赢呢?

就是企业赚钱了,就应该让员工赚钱,就应该分一部分利让一部分利给员工,只有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那么消费、投资和收入,才能够顺应提高。

这是一个基本的因果循环逻辑。

但今天很多企业家赚了钱,不是想着怎么提高员工的收入,而是想着赚更多的钱,想着如何压榨员工,让员工做更多事,给更少的钱,这种隐藏着我们心底的丛林法则观念,可以说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

从内部的角度来看,共同富裕本质上就是壮大我们的中产群体,那么如何壮大中产呢?

这也不应该单靠企业家的力量,而不是需要行政和市场的力量互相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富裕的结果。

以加薪为例,一些企业事实上也想给员工加薪,但企业自身的成本和负担也比较重,尤其是在今天企业生存艰难的情况下,“压榨”员工,反而也是企业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另外,消费层面的不景气,也让企业看不到未来,自然也很难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员工增加收入,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之下,单靠市场的力量,坦白讲,根本无法达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个时候,就需要行政的力量去给企业做减法,给企业减负,给个体减负,最大程度上去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让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盘转动起来。

过去我们经历过几次财富分配,但资源都是给了“先富的人”。

不管是房地产,还是更早之前的经商,亦或是现在的互联网直播浪潮,本质上依然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领域。

追风口,是过去非常热门的一个词汇,看起来好像致富的机会永远在风口上,这也违背了我们劳动致富的初衷。

每个人都在追风口,都在想浪潮,是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反过来,这种“急功近利”的群体潜意识行为,还会加剧财富的分化。

要想真正做到勤劳致富,靠双手致富,我们可能还需要企业和行政力量的互相合作。

一方面是要给企业减负,另一方面是要刺激居民部门的消费,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够慢慢推动我国中产的壮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共同富裕也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过去我们的发展模式一是靠房地产基建等投资拉动GDP增长,二是靠着庞大的出口拉动GDP增长,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相比之下微乎其微。

但现在,消费不足增长放缓,过去的基建房地产投资自然就会下滑。而出口,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关税压力。

尽管我们在制造业上的转型非常成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方面,但眼下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经在千万的高位,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产量当然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应该卖给谁。

这几年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一直没有停过,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一方面是刺激消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但如果没有补贴,在纯粹的市场竞争面前,新能源的未来依然还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换言之,我们的产能越大,意味着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依赖越强。

未来也只有不断扩大中产群体,才能够支撑我们对汽车这种大宗商品的消费力度。

共同富裕肯定不是均贫富,而是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之上,提高我们的最低收入标准以及最低收入水平。

今天上海是全国最低工资最高的城市,但其实也不过两千多元,到现在为止,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从户籍的角度来看,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仍然是农村人口,而在收入方面,全国月收入5000以上的人群,依然不足1亿人。

这些数据的严峻性,都从侧面说明了我们要发展共同富裕的难度有多大。

难度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去做。

不管是从供需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外部关税压力的角度来看,共同富裕都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眼下的问题在于,那些广袤但又贫穷的县级城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农民,他们的收入应该如何提高?

要解决我国农村人口的收入问题,靠一村一户小农作坊当然是不行的,小农作坊可以维持温饱,但远远达不到中产的水平,我国一定要走的路是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其前提条件就是允许农民的自有土地出让或兼并,只有农民的土地扩大,才能够产生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可能性。

顺势,让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充分融入到当地的就业市场,提高我们的最低收入标准。

贫富差距,是共同富裕面临的一个结构性问题。

这一点,能够从养老金和平均工资看出来。以2022年为例,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差额高达4.8万元。

而养老金的差距更是悬殊,事业单位的月均养老金在6000元左右,而企业职工的月均养老金则在3000元左右,两者差值直接来到了近一倍。

收入上的差距,其实不仅仅体现在收入层面,还体现在其他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眼下随着消费的持续性疲软,企业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这加剧了共同富裕的难度。

未来我们不仅仅需要更市场化的因素去平衡这其中的差值,更需要把更多资源去做一个倾斜,朝着中低收入群体去做倾斜,以维系共同富裕的天平。

这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而可喜的是,至少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

壮大中产,建构一个橄榄型社会,才是抵御一切经济周期的最佳良药。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0 阅读:22

罗sir财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