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联储的再次降息,11月8日,中国正式推出了10万亿债务置换计划,这是2014年以来,中国最大力度的化债方案。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6万亿,分3年使用,每年2万亿,主要用于置换地方隐性债务,比如城投公司的负债。
另一部分是4万亿。在接下来的5年内,地方专项债每年安排8000亿用于化债,累计4万亿,主要用于偿还显性债务,比如地方基建、住房等项目的负债。
两者的区别在于:6万亿属于增量,是这次会议的重磅举措,而4万亿属于存量,是地方原本就存在的融资,只是这次要专款专用,这部分资金将专门用于偿还公共项目的债务。
然而,外资却对中国此次出台的利好政策并不买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10万亿化债方案出台后,A50指数期货突然跳水大跌。这意味着外资机构看空这一政策,押注A股下跌。
不仅如此,昨晚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也普遍大跌5%!这可能与此前外媒预期不同,在外网爆料中,利好政策不只有6万亿债务限额,同时还有另外一个6万亿的刺激,4万亿对应着地产,2万亿对应着消费。正因为对此有乐观预期,所以周四A股消费板块和券商板块才会出现疯狂拉升局面。
笔者认为,外资之所以对中国10万亿利好政策不买账,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利好政策能否见效?需要时间来验证
事实上,任何一项政策的释放和见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政策不断推出,但其效果需要时间来显现,正因为如此,外资可能对短期内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持观望态度。
中国10万亿化债方案出台后,A50指数期货和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普遍大跌,显示出外资对这一政策的悲观预期。外资机构可能认为这一政策暂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选择乘利好出货,抛售相关股票。
2、全球经济的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性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处于不断变化趋势之中,而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外资的投资决策,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外资可能更倾向于保守投资策略。
3、考虑到市场风险,投资更为谨慎
外资在评估中国市场时,可能会考虑市场风险、政策变化等因素,因此对大规模投资持谨慎态度。由于中国股市长期表现不佳,一直让国际资本忌惮不已。外资近期的市场表现反映出对其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缺乏信心,看空中国市场,认为中国政府的调控能力不足以应对短期经济波动。
4、投资方向和策略调整
国际资本之所以会被称为聪明资金,就是因为其能够与时俱进,嗅觉灵敏,准确把握投资机会和投资时机。近年来,外资企业的投资方向已经有所调整,更关注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等相关领域,这可能导致部分外资对传统领域的投资兴趣下降。
5、华尔街资本对10万亿化债方案持悲观态度,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中国经济的运作模式
国际资本不看好10万亿化债方案,是因为他们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看待中国经济,对中国的政策理解可能存在偏差。认为刺激经济最有效的政策,就是应该直接给民众发放现金和各种救济补贴,美国疫情期间就是采取这一方案来刺激国内消费。
这种政策被称为“直升机撒钱”理论,由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69年提出。他认为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印制钞票并直接发放给民众,这种方式比任何其他政策都能更有效地刺激经济。
那么,中国为何不学美国,直接给百姓发钱刺激消费呢?原因是,如果站在国家角度来看问题,因为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如果直接把钱发到老百姓手里,那就控制不了钱的流向了。
国家发钱的目的是让民众用这些钱去消费,如果民众将钱存起来不消费,那样达不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百姓不去消费、无法刺激经济,那国家这钱不就相当于白发了。
毕竟美国人的消费习惯与中国人有着巨大差别,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是有多少花多少,这个月没钱了,那就提前花下个月的,而且习惯于用信用卡提前消费。所以美国人只要手里有了钱,就会立马去消费。美国人压根就没有存钱的意识,有报告显示,有40%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来救急。
而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与美国人截然不同,中国人习惯于存钱,主要是为了防备未来的不时之需,未雨绸缪,将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存入银行,即使银行利息再低,也无法改变中国人的这一习惯。除此之外,中国人习惯于存钱也与中国金融业不发达,老百姓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有着直接关系。
目前民众唯一可以投资的渠道就是股市,然而,中国股市几十年来牛短熊长、跌跌不休的状态,不仅让股民亏损连连,就连交给专业投资人管理,投资基金也一样亏的一塌糊涂,导致大量股民基民最终不得不割肉离场。
综上所述,此次出台的利好政策实际上是“以新还旧”,用时间换空间,并不需要央行印钞10万亿,所以并非“放水”,地方只需要借新债去还旧债即可。尽管近期中国提供了诸多吸引外资的利好政策,但外资的投资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过,只要中国此项利好政策如果能够见效,外资仍会继续进入中国市场,这是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所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大水浸旱地,发芽兼生长…华夏加油!
地多水少,杯水车薪,用处不大[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