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新娘在公婆面前羞羞答答,大户人家的小姐素颜照真美

来到清末 2024-01-30 22:11:17

晚清时期一位新娘,婚前不能抛头露面,用小竹筐罩着脸。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盲婚,苦了女人。但这个竹筐实在是丑,还碍事,那时候没有人敢提出分开,一般就是选择一个男人都要跟他一辈子,遇到渣的那就更苦了。

晚清时期,儿媳妇和婆婆的合影,儿媳妇很恭敬。旧社会的婆婆很威风,女人都向往当婆婆,有句老话叫多年媳妇熬成婆,说明当了婆婆就可以松口气了。现在颠倒了,媳妇是皇后正宫娘娘,婆婆是老仆人老妈子,丫头保姆。真应验了那句老话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看看现在的婆媳关系,我们的老祖宗说出来的话就是神。

晚清时期,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的女儿爱丽丝,在太监和大内侍卫保护下,进宫觐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可见对她的重视程度。

1905年,北京女扮男装的艺人。旧社会的戏剧舞台上,是没有女性的,剧中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人扮演,即所谓“旦角”。那时候的“女演员”一般都在青楼之中,卖艺兼卖身。

肃亲王善耆和他的侍从。肃亲王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家族之一,善耆是第10代、也是末代传承人。他做过两件事值得一提:第一件,担任崇文门监督期间,大刀阔斧整顿官吏,严禁贪污受贿,显示了他的官品;第二件,清朝灭亡后,组织“宗社党”,逆历史潮流而动,时刻准备复辟帝制。

晚清年间的皇宫太监为摄影师伯顿与其他洋人端茶倒水的现场旧照。其实自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离宫后,被迫留在紫禁城内的太监与宫女们为了保命,只得低头恭敬地服侍侵略而来的八国联军,以及大摇大摆地进来参观紫禁城的各种洋人。

  图中王爷为肃亲王善耆。善耆为皇太极长子豪格后裔,为满清铁帽子王之一,此人曾担任乾清门头等侍卫,是正宗的大内高手。之后又担任侍卫都统,民政大臣,理藩大臣等等,逐渐进入晚清中枢。此人是中国警察制度的创立者之一,并且赦免了汪精卫刺杀摄政王的大罪。

这里是一个小城的城门,守城的士兵穿着新式的军装。看样子这个时候清朝政府已经对军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他们的辫子还没有剪。这些接受新式军装的部队称之为新军,成了后来袁世凯称帝的主力军之一。

在以前,大户人家的妻子和小妾之间的地位是天差地别的,妻子是主人,妾再怎么尊贵,那也是下人,照片中的妻子指挥着小妾给她洗衣服,小妾只能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连个抽烟带的时间都没,还是现在一夫一妻好。

一家五口全家福,五口之家着华丽旗袍,在照相馆的布景中并肩坐定。男主人相貌英俊,神情自信,身边妻子温婉儒雅。右则一美人斜倚,美目迷离,正是男子纳入门中的小妾。妻妾中间,长孙女立体秀美,幼子则模样端正聪慧。

男主人不到四十,已经事业有成,家中儿女双全,又纳了美丽妾侍。正妻温柔娴淑,小妾妩媚动人,女儿聪明俊秀,儿子也相貌伶俐。

一位妇女在织布。在农耕时代,每一位平民家庭的女子,都要学会纺花织布,女红是身为女人的基本技能,要不然就会影响出嫁。“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上演了2000年,直到商业化社会到来。

富贵人家的妻妾。很明显能看出来,这6位女子生活优越、经济宽裕,她们头戴的抹额、身穿的袄裤都很精美,做工繁复、纹饰多彩。平民女子与富贵女子在服饰上的显著差别,就是前者“素”,后者“花”。我们能从这张照片获得一个信息,富贵人家的妻妾并不是个个都漂亮,她们的出身(尤其是妻)比外貌更重要

一张清朝时期的老照片,王爷和妻妾们。妃嫔们都在很远的地方,汉室的女人需要缠三寸金莲,但满族的女人却不需要裹脚,只需要一双绣花的鞋子就行了。民族的习俗差异也造就了她们生活的地位差异。

这张照片拍摄于冬天,照片中衣衫褴褛的乞丐无家可归,只能依偎在一起抱团取暖,相互诉说自己悲惨的过去,在大冬天,连衣服和鞋子都没有穿的,当然在那个黑暗的朝代,吃不饱穿不暖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他们还要被地主压迫,能活下来已经是实属不易。

晚清时期街头巷尾常见的磨刀人,穿着一件破烂、厚实的冬衣。对于这样的场景,相信曾生活在农村里的八零后会非常熟悉。在八十年代的农村里,京城可以看到肩抗长凳、走街串巷的磨刀人。而且其随身还携带一个麻布袋,里面装着各种磨刀的工具:戗子、锤子等等。

街头一位耍双刀的艺人,他金鸡独立,手中两把刀寒光闪闪,怒目之下显得威猛霸气。地上还有一根棍子,看来刀棍娴熟。当时的街头艺人,走街串巷,养家糊口并不容易。有时围观者人山人海,最后铜板却挣不到几个。

一位穿着冬袄的代写书信的老先生,众所周知古人的识字率比较低,除了有钱的大户人家子弟以外,寻常人家能通笔墨的亦是少数。因此他们若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寄书信,通常都会到街头找代写书信的老先生下笔。再加上平日来往的交通也十分不便,他们的之间的通讯主要是靠于书信的传递,因此就繁衍了街头代写书信一职。

这位就是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叶赫那拉静芬。她是慈禧的亲侄女,当然也是光绪皇帝的亲表姐,这在今天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却是很常见的事情。虽说是亲上加亲,但是光绪和这位表姐却并不亲,两人的关系十分冷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隆裕的长相,另一方面就是隆裕并不和自己一心,始终站在慈禧一边,为此光绪还曾对其大打出手,据说是抓住头发就向地上撞(清宫太监的回忆录)

这是甲午海战时期的清朝海军,清朝的北洋水师曾是亚洲第一强的海军队伍,但由于晚清时期朝廷腐败,慈禧竟然抽调北洋水师的军饷来修建颐和园,所以北洋水师海军的装备更新不上,最终在1894年甲午海战中被日本打的全军覆没!

梳紧的头发如头箍、 禁锢了脑袋、 裹紧的小脚如枷锁 ;迈不开腿。每每看到这样的小脚女人照片我都很心疼这个年代的女人。这些照片中的女人都很漂亮的,就是一个个都是小脚太可惜了。那时的女子,讲究一个“笑不露齿,行不露足”。其实还不仅仅是行不露足,就是坐着或站着,女子的脚也是要刻意加以遮蔽的。

晚清时期老照片:娇羞的妃子在拍照,街边小贩在贩卖自己做的竹筐!一个小商贩挑着扁担在路上行走,向人们贩卖自己变质的竹筐、,赚取钱财来补贴家用

虽然丁兴来没有了双眼,但是他天生有着一副较好的口才,拥有这样的口才使得丁兴来很快受到了道观中师傅师兄弟的注意,为道观带来了较为活跃的气氛。

因此师傅也经常在外出算命时带上丁兴来,也正是在师傅的教导下,丁兴来拥有一幅算命的口才和本领,每次外出也都能为师傅带来一定的收获,从而填补自己的肚皮。

展示发辫的青年男子清朝男子蓄辫,这让外国人感到很好奇。照片中的人根据摄影师的要求,展示自己的辫子,而且最左边的人,直接解开了自己的辫子,真的太长了。那时候又没有好的洗发水,洗完肯定是要打结的,而且洗起来真的很不方便。

清代刑法本是依据明代刑罚而定的,但在严刑中废除了腰斩、廷杖两刑,表面上有所减轻,实际仍非常残酷。 照片上的那个人不是罪犯。他是在摄影者的指导下做示范。这种姿势不能站起来。 不能坐下。几天之后受刑者是什么样的状态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组吃树皮的照片 太可怜了。以各样的方式,正在剥树皮、砍树皮、捡树皮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多数的青壮年都上战场并永远的留在了战场了。1938年6月9日,为了阻缓日本侵略者进攻武汉的步伐,蒋介石下令炸毁了黄河花园口大堤。

滚滚的黄水淹没了河南、皖北和苏北的大片土地,死亡人口近90万。更大的灾难是黄河改道,黄河水从花园口一泻南下流入淮河,造成了连年大面积的黄泛区。

正在从一棵被砍伐的大树上削干树皮的两个妇女,旁边是一个饿坏了的孩子木讷的盯着美国人看。

照片中一名中年妇女怀里抱着孩子,看到孩子的表情心都碎了,看得出来她们已经很久没有吃饭了,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孩子不知道饿了多久了,哇哇大哭。

4 阅读:2275
来到清末

来到清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