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主席作品之一。
然而在1957年2月的时候,《东海》文艺月刊的编辑部曾经专门给主席写信,想要重新发表他老人家的这首诗作,但毛主席接到来信后却回复该杂志说“记不清了”,甚至还表示“那几句不宜发表”。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毛主席会记不清自己的诗作,还说“不宜发表”呢?
“谁敢横刀立马”的背景
毛主席给彭德华写这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这件事情,其实党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那是1935年10月的时候,中央红军决定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
然而当时中央红军不但背后有反动派的部队追击,蒋介石还一再电令陕甘宁一带的反动派部队将领,要求他们趁中央红军长途行军疲乏,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机会,对中央红军展开围追堵截,阻挠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主席审时度势之后,也认为不能把这些尾随的敌军带进陕北革命根据地,要在他们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之前将他们消灭掉。
经过一番考量之后,毛主席决定把消灭这些尾随敌军的任务,交给当时担任陕甘支队司令员的彭德怀执行。
彭德怀在接到任务之后,先是仔细研究了作战区域的地形和地理环境,然后与周恩来、叶剑英一起拟定了一封作战电报,这份作战电报不仅发给了中央,很多前线作战部队也收到了。
在这份作战电报的电文当中,有一句形容当地特殊地形的话“山高路远沟深”,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在制定好作战计划之后,彭德怀于1935年10月20日夜晚,亲自带领陕甘支队的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在吴起镇西北方向的五里沟口附近,利用有利地形设下埋伏。
第二天的10月21日一早,毫无察觉的敌35师骑兵一头扎进了彭德怀设下的埋伏圈。在现场指挥的彭德怀见时机已到,毫不犹豫地下令陕甘支队的同志们开枪痛击进入埋伏圈的敌人。
这一仗由于红军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敌35师猝不及防之下大受打击,2000多骑兵被俘虏了700多名官兵,三个骑兵团一个被吃掉,两个被打散逃跑。
敌35师在这一战之后,再也不敢尾随红军,甚至连陕北革命根据地都不敢靠近了。
而毛主席写《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也正是在战斗发生的这天上午。
当天毛主席在作战科长伍修权的陪同下,往了战斗前线,在看到战斗成果喜人时,随即吟诗一首道: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里起首句“山高路远坑深”,很明显是从之前的作战电报中关于地形描写的句子中获得的灵感,经过修饰之后创作而来的。
在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毛主席把这首诗写了下来。
后来前来汇报作战结果的彭德怀看到了毛主席写的这首诗,恰好当时毛主席不在,他就把最后一句改为了“惟我英雄红军”,然后就离开了。
既然毛主席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如此清楚,很多人也都有印象,毛主席为什么在1957年的时候说“记不清了”呢?
一个失误引发的争议
虽然毛主席写这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的时间是1935年10月,很多人也都记得,甚至会背这首诗。但是这首诗公开发表,却已经是12年后了。
在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主办的《战友报》上,这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第一次得以公开发表。
要知道1947年还是在战争时期,这首诗的发表的时候并没有向毛主席要原稿,也没有经过毛主席校阅,是在确定这首诗是毛主席写的之后,就以《毛主席的诗》为题发表了。
前面说过了,在战争年代像发表诗作这种事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向每一个知情者仔细确认细节。所以这首诗在发表的时候,在注释这首诗写成的历史背景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错误——编辑把这首诗,当成是毛主席在突破腊子口战斗之后写的了。
由于那个年代都忙着打仗,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处理,对于这种小错误,大家既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纠正。
在过去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基本全靠报纸。所以《战友报》错误注释毛主席的这首诗之后,由于没有人公开纠正这条错误,就被很多人认为成诗的背景就是突破腊子口战斗之后。
在1954年庆祝“八一建军节”时,《解放军报》再次发表了毛主席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注释也沿用了《战友报》的错误注释。
由于当时环境已经趋于稳定,《解放军报》又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不久之后,彭德怀身边的参谋就看到了这首诗和注释。
这个参谋知道腊子口战斗的指挥官,不是彭德怀而是林彪,所以就去找彭德怀求证:腊子口战斗不是林彪指挥的吗?为什么在腊子口战斗胜利之后,毛主席会给彭老总写这样一首诗?
彭德怀作为当事人,自然明白这肯定是报纸上的注释写错了。于是他就告诉参谋说:“攻占腊子口战斗是林彪指挥一军团打的,不是我指挥的。这首诗不是在腊子口写的,是在一方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写的。”
随后彭德怀还跟参谋讲了讲,1935年毛主席写这首诗时的一些详细情况。只不过彭德怀虽然解释了这首诗注释的错误,却不是通过登报的方式,所以知道真相的人非常有限。在广大报纸读者的心目中,这首诗依然如注释中所说,是在腊子口战斗胜利之后毛主席写给彭德怀的。
这看似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后来却为彭德怀老总引来了麻烦。
毛主席被误导
在《解放军报》发表毛主席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三年之后,《东海》文艺月刊编辑部于1957年2月份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表示,想要再次发表毛主席的这篇诗作。
然而《东海》文艺月刊编辑部在这封信中,不但沿用了起源于《战友报》的错误注释,说这首诗是毛主席在腊子口战斗胜利后写给彭德怀的,还受传闻的误导,把这首诗当成是毛主席在给彭德怀发的作战电报中写的了。
这个时候离这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写成已经过去22年,对于毛主席来说,这一份记忆多少有点太久远了。而且毛主席也清楚地记得,当年腊子口战斗是林彪指挥打的。这种似是而非,真假各半的事情,最容易让人的记忆发生混乱,而且细究起不但很耗费精神,往往还需要向很多人求证。
所以当时的毛主席可能因为工作比较忙的原因,就在1957年2月25日,给《东海》编辑部回了这样一封简短的信:
编辑部同志们:记不起了,似乎不像。拉(腊)子口是林彪同志指挥打的,我亦在前线,不会用这种方法打电报的。那几句不宜发表。《东海》收到,甚谢!
毛主席的这一回复,让这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在1958年出版社在出版《毛泽东诗词十九首》的时候,并没有把这首诗收录进去发表。
彭德怀被污蔑
1959年彭德怀遭受不公正的批判之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对他进行污蔑。
为了攻击彭老总,有人提出毛主席和彭老总本来关系就不好,毛主席也从来都没有信任过彭老总。众所周知,彭老总是一个脾气很直率的人,听到有人这么明目张胆的污蔑他和毛主席的关系时,他忍不住就用毛主席曾经写《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这件事,来反驳那些人。
彭老总在一份辩白材料中,将毛主席创作这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想以此来证明自己和毛主席在历史上没有什么隔阂,两人还是存在互相信任和依赖的关系的。
然而在那个年月,彭德怀的辩白根本没人愿意相信,也产生不了什么作用。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之下,也没人愿意深究这首诗究竟是怎样错误地跟腊子口战斗发生联系的。
所以一直到彭老总和毛主席去世,关于这首诗的真相一直不为人知,在那段时间出版的毛主席著作当中,也没有收录这首诗。
真相大白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在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努力下,彭德怀老总的冤案得以平反。
只不过《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这件事情不算太大,一时半会儿也没人想到细究,直到后来杨尚昆晚年写回忆录的时候,想起了这件事。
在长征前期彭德怀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时候,杨尚昆就是红三军团的政委,后来红三军团被改组为陕甘支队,彭德怀担任支队司令员时,杨尚昆改任为陕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
可以说从长征开始到结束,杨尚昆就是一直离彭德怀很近的战友,毛主席写这首诗词的时候,他也算是当事人之一。
杨尚昆在回忆录中,确定毛主席确实写了这首诗词给彭老总,而且彭德怀还改过最后一句为“惟我英勇红军”。只不过它后来怎么会以讹传讹的,跟林彪指挥的腊子口战斗扯上关系,他也不清楚了。
除了杨尚昆之外,王震将军和张爱萍将军也记得这件事情。
1983年彭德怀传记组工作人员访问两位将军时,他们都表示记得这件事情,而且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攻打沙家店,消灭了反动派整编36师和两个旅之后,闻听捷报的毛主席不但吟诵了这首诗,还曾经在参会众人的面前,再次挥毫写过这首诗。
1986年胡乔木主持编辑《毛泽东诗词选》的时候,为这首诗求证了当时的知情人,确认这首诗确实是毛主席写给彭老总之后,把它收录进了《毛泽东诗词选》中。
真相终于得以还原,而这个时候距离毛主席写这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已经过去五十一年的时间了。
一首诗词历经几番波折,风风雨雨五十载,其中酸甜苦辣,更向谁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