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山”原型,曾败于契丹,后领兵西征大破吐蕃,一战洗雪耻辱

刘涛慢叙历史 2024-06-21 16:52:41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明清小说中,有一部《薛丁山征西》,说的是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领大军西征,攻打哈迷国,为唐朝开疆拓土的故事,这部小说是明清小说中相当出色的一部,在后世屡屡被改编为评书和电视剧,书中的男女主角薛丁山和樊梨花也是赫赫有名。

跟当时明清小说中“杨怀玉”等主角一样,“薛丁山”在历史上并无此人,不过其还是有原型的,就是薛仁贵的长子,战场上为父报仇,摧破十万吐蕃大军的薛讷。

薛讷出生于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到他成年时,薛仁贵已经完成了“三箭定天山”的壮丽功业,成为唐朝初年,仅次于那批开国大将的军方代表人物,在父亲的功勋提携下,薛讷以城门郎入仕,不久就担任了蓝田县令。

不过刚上任没几年,薛仁贵就遭遇“大非川之战”的惨败,被免官为民,受此牵连,薛讷在蓝田县一待就是许多年,从唐高宗年间一直干到了武周年间。

他将门出身,做文官也是一板一眼,当地有富商贿赂来俊臣,来俊臣大手一挥,要求蓝田县拿出义仓的数千石米交给富商。当时来俊臣是武则天的御史中丞,“酷吏榜”的榜首老大,权势熏天,薛讷却硬顶着他的压力,认为义仓的粮食是用来救灾,决不能随意交给别人处置。

眼看着薛讷就要遭受酷吏的迫害时,来俊臣自己下了大牢,此事不了了之。

698年,后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当时唐朝的名将们都被武则天祸祸的差不多,一时间无人可用,武则天寻摸半响,认为薛讷是将门虎子,或许就有领兵的本事,便一下子提拔他为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不久又升任为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再转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

薛讷就开启了镇守北部边疆的生涯,在幽州和并州一待,又是十几年过去,朝廷里面皇帝都换了好几拨,期间后突厥和契丹等屡屡进犯,都被薛讷击退,史书记载其“久当边塞之任,累有功勋”。

713年,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他召集各地兵马在新丰检阅,许多地方的军队疏于训练,军容不整,唐玄宗大怒,当场流放兵部尚书,斩杀负责军容礼仪的给事中,各路军队的将领更加惶恐,兵马队形越发的散乱。

一团乱象中,只有薛讷和时任朔方道大总管的解琬所领兵马岿然不动,唐玄宗大喜,又派人去军营召见,薛讷没见到正式文书,严禁使者入营,唐玄宗更是大为赞赏,说薛讷有当年细柳营周亚夫的风范。

714年,薛讷请求出兵攻打契丹,重新置营州(现在辽宁朝阳)。当时的中书令和一些将领都表示反对,认为时值酷暑,将士们披坚执锐深入敌境,恐怕难以获胜。薛讷一力坚持,新即位的唐玄宗也想要打出自己的威望,便任命薛讷为主将,总督兵马北上。

当年六月,薛讷在行军途中,中了契丹大军的埋伏,契丹人从山上居高临下发起冲锋,还在唐军后方堵截,前后夹击之下,唐军惨败,死者十之八九,薛讷仅领着数十名骑兵突围。

惨败后,契丹人对薛讷大肆嘲讽,给他起了个外号“薛婆”。薛讷则将战败的罪过都归咎于军中的几名将领,唐玄宗念在薛讷功臣之后,将那几名将领全部处死,薛讷则罢官为民。

当时朝廷上都议论,当爹的薛仁贵在大非川葬送十万唐军,当儿子的薛讷又在滦水谷送掉了万余兵马,不愧是“将门父子”。

在这些嘲讽声中,眼看着薛家就要一蹶不振,这时,唐朝的大敌,吐蕃出兵了。吐蕃十万大军入侵临洮,又劫掠兰州和渭源。唐玄宗再一次的给予了薛讷信任,他启用薛讷为摄左羽林将军、陇右防御使,与太仆少卿王晙一起前去抵御吐蕃的入侵。因为吐蕃的前锋已经侵入关中地区,威胁到了长安,薛讷出发后,唐玄宗又大规模的调发了十万士兵和四万马匹,一度还下诏要御驾亲征。

所有人的目光之下,薛讷如果再失利,逼的皇帝亲自出马,那他就绝对不会有翻身的机会了,薛家也将彻底的没落下去。

714年10月,王晙引两千精锐骑兵奔袭数十里,连夜抵达吐蕃大军的驻地,他选择七百士兵换上吐蕃的衣服,趁着夜色发动偷袭,吐蕃大军睡梦之中骤然遇袭,以为是唐朝主力杀到,惊恐之下自相残杀,直到第二天天亮他们才发现中计,已然是死伤惨重。

随后,薛讷的大军抵达战场,怒气冲天的吐蕃兵马摆开阵势,吐蕃军有十万之众,军营连绵数十里地,要一口吞掉唐军。

当天晚上,王晙又一次夜袭,吐蕃将领没想到唐军一招能用两次,结果防备不足,又被杀得大乱,薛讷趁势挥军全线压上,双方恶战半日,唐军大胜。

不过吐蕃军兵力雄厚,其将领勉强约束住局势后,沿着洮水逃走。薛讷紧追不舍,在长城堡追上吐蕃军后,又是一场厮杀,唐军斩首吐蕃士兵一万七千余,缴获牛羊一百二十万。

连战连败的吐蕃军再无退路,他们休整一夜后,背着洮水列阵,要跟唐军来一招“背水一战”。

薛讷决定不给吐蕃人喘息的机会,他高声鼓舞将士,引军猛攻,吐蕃军试图顽抗,一度包围了薛讷的前锋将领王海宾,并将其击杀。但他们最终抵挡不住唐军一波波凶猛的攻势,被彻底的击溃,唐军斩杀吐蕃军数以万计,生擒吐蕃大将,洮水上下尸横遍野,滔滔河水也为之变红,缴获的器械无以计数。

这是唐朝十余年来对吐蕃的最大胜利,也解除了关中的威胁,唐玄宗大喜,停止了亲征的准备,派人到前线记录功勋。

薛讷终于翻身了,他因功拜为左羽林军大将军,晋爵平阳郡公。这时的薛讷,已经六十五岁了。

715年,薛讷被任命为凉州大总管,防备他的老对手,后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阿史那默啜进攻西突厥,屡屡获胜,声势大振,唐玄宗以薛讷为朔方道大总管,出兵征讨阿史那默啜。

在唐军的压力下,后突厥内乱,阿史那默啜被手下杀死,五个后突厥部落纷纷归降唐朝,唐朝北部边境的危机得以暂时解除。

这一战后,薛讷以年老致仕,回家休养。

720年,薛讷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史书中记载,薛讷“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是个大场面选手,敌人越强大,他就打的越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薛讷得了善终,但小说中的“薛丁山”命运却不怎么好,他征西结束后,被拜为两辽王,荣宠至极,可儿子薛刚却在闹花灯的时候,误入御灯棚,失手之下,一脚踢死了皇太子,把皇帝也给吓死了。因为这桩大罪,薛家上下三百九十口人都被武则天处死。而薛刚只身逃走后,率领各路人马反对武周,恢复李唐王朝。

而历史上的薛讷并没有这般不靠谱的儿子,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做了左金吾将军、绥州刺史和左羽林将军,都算是仕途顺畅,完全跟造反搭不上关系。

倒是他有个侄子,算是薛刚的原型。薛讷的弟弟薛楚玉曾经担任平卢节度使,因推行军事改革得罪了保守派被免官,薛楚玉的儿子薛嵩对此极为不满,到安史之乱时,薛嵩就加入了叛军的行列,因为他是薛家子弟,又作战勇猛,很快在叛军中出了头,被安禄山封为相州刺史。

不过薛嵩敏锐的看出叛军无法长久,就果断地投降了李唐王朝,因此被加封为检校刑部尚书、昭义节度使。薛嵩感念朝廷恩德,兢兢业业做事,还不断得到加封,最后晋爵为高平郡王,其爵位甚至超过了叔叔薛讷和祖父薛仁贵。

薛嵩的儿子薛平也担任过平卢节度使和河中节度使,深受百姓爱戴,薛平的儿子薛从则担任右领军卫上将军,是禁军的统领之一。

从薛仁贵算下来,一直到薛从,薛家五代都是高官显爵,可谓是见证了唐朝从初期到晚期的兴盛衰亡,是真正的豪门世家。

0 阅读:50

刘涛慢叙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