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是一项关键工程,以下从施工前准备、防水层施工、细部构造处理、施工后养护及验收等方面介绍地下室防水怎么做好:
施工前准备
1.材料选择
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抗拉伸性和抗撕裂性,如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适用于地下室的各种结构部位。
防水涂料:常见的有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等,能适应复杂的基层形状,形成完整的防水膜。
密封材料:用于变形缝、施工缝等部位的密封,如硅酮密封胶、聚硫密封胶等,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粘结性。
2.基层处理
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无起砂、空鼓、裂缝等缺陷。对于不平整的基层,需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
基层表面的油污、灰尘、杂物等应清理干净,确保防水层与基层能牢固粘结。
对基层的阴阳角部位,应做成圆弧形或 45° 坡角,以保证防水层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防水层施工
1.卷材防水施工
铺贴方向:根据屋面坡度和水流方向确定卷材的铺贴方向,坡度小于 3%时,卷材宜平行于屋脊铺贴;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于屋脊铺贴。
搭接长度: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50mm。相邻两幅卷材的短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 500mm。
粘贴方法: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进行粘贴。热熔法施工时,应控制好火焰温度和加热时间,确保卷材底面的沥青胶熔融均匀,与基层粘结牢固。
2.涂料防水施工
涂刷次数:一般需涂刷 2至3遍,每遍涂刷应均匀,不得有漏刷、流坠等现象。上一遍涂料干燥成膜后,再进行下一遍涂刷,前后两遍涂刷的方向应相互垂直。
涂刷厚度: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涂料的涂刷厚度,一般每遍涂刷厚度在 0.5至0.8mm左右,总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
胎体增强材料:当设计有要求或涂层厚度大于 3mm时,应铺设胎体增强材料。胎体增强材料应平整铺贴,不得有皱折、翘边等现象,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
3.细部构造处理
变形缝:在变形缝内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其他柔性材料,然后在缝的两侧粘贴密封胶条,最后在缝上铺设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并进行加强处理。
施工缝:施工缝应采用止水带、止水条等进行防水处理。止水带应固定牢固,不得有扭曲、变形等现象。
穿墙管:穿墙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管与管之间、管与墙体之间应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在穿墙管周围的防水层施工时,应进行加强处理。
施工后养护及验收
1.养护
卷材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避免在防水层上进行其他施工作业,防止破坏防水层。如必须进行后续施工,应采取保护措施。
涂料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自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7天。在养护期间,应保持防水层表面湿润,避免阳光直射和风吹雨淋。
2.验收
外观检查:防水层表面应平整、无皱折、无气泡、无渗漏等现象。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严密;涂料防水层应涂刷均匀,无漏刷、流坠等现象。
闭水试验:在地下室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闭水试验。试验时间不少于 24小时,观察地下室顶板、墙面、地面等部位是否有渗漏现象。若发现渗漏,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修补,直至无渗漏为止。
地下室防水怎么做好就是上述内容,是一个步骤比较多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执行才能实现防水效果。另外还有一种施工方法也是关于地下室防水,那就是背水面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