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因此,遵循地下室防水规范至关重要。
一、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原则
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以排为辅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设计先进,防水可靠,经济合理。设计前应对地下土质、水质及地下水位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确保防水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时,应根据地下室最高水位与地面之间的关系,确定防水设防标高,并采取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保证防水效果。
在材料选择上,应推广使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以及UEA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等新材料、新技术。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弹性,能够适应地下室复杂的环境条件。
二、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要求
(一)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对图纸进行审核,了解地下室工程施工图中的防水细部构造和技术要求,并编制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同时,应对基层进行处理,确保基层平整、坚固、无明显裂缝和杂质。找平层应抹平压光,坚实牢固,不起砂,不得有凹凸、松动、鼓包、裂缝、麻面等现象。
(二)底板防水施工
底板防水施工是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关键环节。一般采用分区分块施工,避免基底暴露时间过长。防水层铺设前,应先涂刷基层处理剂,然后铺贴防水卷材。卷材接缝处应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进行搭接,确保接缝牢固、准确、严密。铺贴完成后,应在卷材上方铺设保护层,以防止后续施工对防水层造成破坏。
(三)外墙防水施工
外墙防水施工可采用外贴法或内贴法。外贴法适用于场地宽敞、施工条件较好的情况;内贴法则适用于场地狭小、无法采用外贴法的情况。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确保防水层与基层紧密结合,无空鼓、脱落等现象。同时,应加强对穿墙管、阴阳角、变形缝等细部的防水处理,确保无漏点。
(四)顶板防水施工
当地下室顶板不在上部建筑主体内时,顶板上应作防水层。防水层铺设方法与底板防水施工相似,但需注意保护层的设置。顶板防水层的保护层一般采用C20细石砼,厚度不小于50mm。这样既能保护防水层免受破坏,又能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三、地下室防水材料的选择
地下室防水材料种类繁多,应根据地下水位、气候条件、建筑结构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材料及其特点:
(一)防水卷材
防水卷材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材,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片状材料。常用的有SBS/APP改性沥青卷材、TPO卷材、PVC卷材和EPDM卷材等。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耐久性强、施工相对简便等特点。但价格较高,需专业施工。
(二)防水涂料
防水涂料是一种通过涂刷、喷涂等方式施工,在基层表面形成连续无接缝防水膜的材料。常用的有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和水泥基防水涂料等。这些材料施工简便,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复杂形状的基面。
(三)密封材料
密封材料主要用于地下室防水细部构造的处理,如变形缝、穿墙管、阴阳角等。常用的有聚氨酯密封胶、硅酮密封胶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粘结力,能够适应基面的变形。但需与其他防水体系结合使用,以确保防水效果。
四、地下室防水工程验收标准
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竣工的防水层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防水层铺贴方法和卷材搭接顺序应符合施工工艺规定;搭接宽度应符合要求;搭接缝必须粘牢、准确、严密;接缝边缘嵌填密封材料应严实;盖压条必须粘结牢固;缝隙嵌填密封严实。同时,还应对防水层进行厚度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在验收过程中,应采用针测法等方法对防水层的厚度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补或返工处理。同时,还应对细部构造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漏点或缺陷。
五、地下室防水工程注意事项
(一)施工环境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环境应干燥、通风良好。在潮湿或低温环境下施工时,应选择适应性好的材料,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以确保防水效果。
(二)施工安全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施工材料和辅助材料多属易燃品,存放材料的仓库及施工现场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定;使用二甲苯等溶剂时应有相应的防毒措施。
(三)成品保护
防水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成品保护。避免后续施工对防水层造成破坏;同时,还应加强对防水层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遵循严格的地下室防水规范、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以及加强验收标准和注意事项的落实是确保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