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未变化:混杂磨玻璃结节一定要手术吗?根据进展再决定更合理

迎松看健康 2024-12-28 21:36:40

42岁→51岁

发现混杂磨玻璃结节9年

多次外科医生建议手术

病灶没有进展

巫医生建议:敌动我动

这是一位多年前认识的磨友,一直在我这里随访,首次发现肺内结节2016年7月,结节的形态结构如下:

2016首次数据分析 :

病灶征象:

右肺上叶尖段混杂磨玻璃结节,最大截面约8mm×6mm,病灶内呈浅分叶状,周边见少许短小毛刺,病灶内见较为粗大的血管穿行,病灶最大层面平均值约-584Hu,球体内容积测量CT平均值约-640Hu。

影像分析:

单纯从病灶最大层面CT值及形态结构学改变,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但是这个密度内包含了粗大血管的密度度,从球体的平均值看,CT平均值相对较低,考虑为原位癌概率大,不完全全除外微浸润早期改变。

建议:

首次发现建议6-12个月复查。

9年前大家对磨玻璃结节的恐惧感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当时自媒体也不发达,没有一些不良科普的引导,患者选择了年度复查。

多次复查肺结节、随访

2017

2018

2019

……

2021

2022

2023

2024

年复一年,患者选择年度复查,每次复查后都找我进行阅片,病灶多年来没有进行任何进展,最近检查后,外科医生一直催促手术切除,我的建议依旧:年度复查,敌动我动。

小结:

关于混杂磨玻璃结节的分析与观察:

1. 在测量混杂磨玻璃结节的成分或密度时,必须避开血管,以免影响准确性。

2. 虽然结节出现分叶、毛刺、空泡和血管穿行等特征常被视为“恶性征象”,但对于小于10mm的混杂磨玻璃结节,这些特征在诊断其性质或判断恶性程度上的重要性较低,仅作为辅助参考。

3. 这位结友9年前发现,发现之前存在10年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未来的10年变化的概率可能也不大,这样里外里预测30年没有进展的概率还是非常大。假如这个患者10年前手术做掉,这10年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多少会收到一些影响。现在和我的交流中患者心情愉悦,也十分淡定,就是年度复查。

4.类似磨玻璃结节一定就不会变化吗,因为没有太多的大数据去证实,目前我们只能做到的是定期复查后,确实有变化我们处理,目前在我这里随访的几千例可随访肺结节中,时常也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但是概率非常的小,甚至比发现其他部位出现恶性肿瘤的概率还小,即便发生变化,但完全都是出于可控状态,没有发生过非常严重的后果。

(备注:因为医学影像的特殊性,小的肺结节收到呼吸、采集参数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对比的时候一定要找专科医生对比,主要是担心很多人看到这个病例以后放松警觉,看着报告写的变化不大而对病情进行延误)

5.对于随访时间的把控,我会在下一期进行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就本例而言,随访9年病灶基本无明显变化,年度复查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对于刚发现的肺结节,一定要按照医嘱随访,很多肺结节形态结构类似,但细胞成分的分化还是有差异的。总的原则是多次观察病灶进展不明显,可延长随访时间。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具体以线下就诊为主。



0 阅读:0
迎松看健康

迎松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