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马东动容的喜剧,揭露千万人隐痛:中国式好人,都是有怨气的鬼

妙黛有言 2021-10-27 20:27:03

1“我和我的闺蜜形影不离”

在喜剧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有一个很有趣的作品。

一男一女相亲,初次在餐厅见面。

两个人刚刚坐下之后,女孩娜娜就说“我带着我的闺蜜来的”。

男孩说,“我以为就咱们俩人呢,不过三个人也好,闺蜜在哪呢?”

说着娜娜掏出来一个玩偶,这个玩偶就像另一个娜娜,它总能说出娜娜不敢说的话。

就像是把一个人的内心戏外化了,那个玩偶就是娜娜真实的内心。

男孩说,对不起今天迟到了。

娜娜说,没关系没关系,晚高峰嘛。

这个玩偶却说:第一次约会就迟到,知道晚上堵车还不早点出门。

接着他们点菜的时候,服务员过来诱导男孩办卡。

“你好,充值三千还是五千?”

“你好,您的手机号是多少?”

男孩手足无措,又不知道怎么拒绝,只能开始报自己的手机号:1383279……

这时,玩偶又站出来说,“两份牛排七分熟,不办卡不要赠品不要套路”。

女孩是不会拒绝别人的性格,所以拿着玩偶作为一个替自己说真话的人。男孩也是,他不敢说出自己的心声,只能一味地扮演老好人。

让办卡就办卡,让充会员就充会员,生怕别人看出自己的窘迫。

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忍忍吧,当个好人。

这简直就是我们很多人的心声,说“行”比说“不”容易多了,即使说“行”之后损失自己的利益。

即使自己损失点金钱时间也没关系,毕竟那些都是私下进行的,总比对着别人说“不”要容易些。

马东看了之后说,喜剧就是一面镜子,明显的是看自己。看到娜娜身上的二重性,我们每一个人心理都有。

害怕让别人以为自己不好,害怕与人发生冲突。

我们用不拒绝,讨好着别人。

比讨好型人格更泛滥的,是中国式老好人。

它讨好的程度没有那么严重,存在的范围也更加普遍。

2不敢,到底在怕什么

我也是个不太敢拒绝别人的人,也品尝过无数次不敢拒绝别人,结下的苦果。

在大街上,有做促销的人拉着我体验他们的项目,扫码注册,有时候还会花9.9买下他们的体验套餐。

即使我知道,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去体验。

后来,像这种9.9体验的项目我全都不去,不管是健身、美容、拍照等等,因为一去了,可能又会禁不住销售人员的妙语连珠,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

尤其是当对方问:您有什么困难呢?您在考虑什么呢?

我心想,我当然是考虑钱的问题。嘴上说的却是,再看看再看看。

不敢拒绝别人,总是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

那么,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取悦症》一书中说:你的好实质上是对消极情感深深的畏惧。取悦于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惧驱使:畏惧拒绝,畏惧抛弃,畏惧冲突或对抗,畏惧批评,畏惧孤独,畏惧愤怒。

我们害怕说出实话,就会让别人看出我们的窘迫;

我们害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看起来就像不懂事的样子;

我们害怕拒绝别人之后,自己就会显得那么没用;

我们害怕表达不同意见之后,就会变得不合群;

我们害怕与人发生冲突,我们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为了不让自己害怕,那么就避免做真实的自己。

中国式好人最悲哀的地方在于,别人给他发了“好人卡”,可是他自己却并不快乐。

我们把自己的情感,设定在了别人的期待中。作为老好人,我们自然知道别人期待的回答是什么。

我们对别人的期待做出敏锐的需求,就只能对自己内心的声音置若罔闻。

那个声音就像另一个自己一样,它想提醒我们不要做出过多承诺,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我们对那个声音说,好的,下一次我一定勇敢一点。

但是,下一次依然如此。

3做好人,代价并不低我们北方的文化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撕吧”文化。

过年过节的时候,要撕吧钱包。你给我,我不要。你说给孩子的,我说孩子也不要。

为了200块钱,绝对能撕吧坏一个20000的貂。

在饭店结账的时候,在服务员面前连动手带动嘴,知道的明白这是在抢单,不知道的却以为这是在打架。

大家都在抢单,虽然最后只有一个人付了。但是看起来,大家都是有诚意的,这样的话,大家就都是好人。

既保全了面子,又免于金钱的损失。

当然,也有“失算”的时候,比如真的抢赢了,他理应得到了好人的称号,可是他却并不开心,觉得自己被剥削了。

因为他内心真正期待的是,别人评价他慷慨大方,又能得体地拒绝他花钱的要求。

哪有这种好事?

这就是当中国式好人的代价之一,你会经常为了所谓“别人的评价”,让自己生闷气。

我们活在了别人的认可里,与他人的关系紧紧相连,这也就从一定层面上,扼杀了自己的灵魂。

武志红老师说:中国式好人被母爱乃至他人之爱照到的地方太少,所以他觉得自己内心大多是坏的,他得成为另外一个人,才值得爱。

归根结底,被爱的是“另一个人”,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好人的代价,在年轻的时候也许不明显。

但是到了四五十岁以后,可能就能看出来。

有一些人,他们到了中年以后,让人觉得“苦相”、“怨气重”。虽然他们没有做什么事情,甚至他们对人挺好的。但是他们身上,就是有一种难以靠近的怨气。

你身边认不认识一位中年人,她或者他对人挺好的,可你就是不想靠近他?

那是他们多年被压抑的自己,以及没有得到回馈的哀怨。

年轻的时候忍忍就算了,可随着生命的流逝,他们发现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爱。

好人被人敬重,可有奶吃的,却是会哭的孩子。

4别做好人,做真实的人

我妈在亲戚中,一直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角色。

每当我觉得哪个亲戚不好的时候,我妈总会说“人一辈子有几个亲人啊”、“多替别人想想”、“你有文化就让着点那些不懂事的吧”……

我妈这些年就是这么过的,她与人为善,以忍耐为美德,可是,我却亲眼所见她忍耐的结果。

那就是她经常冲我们发脾气,随着年龄增长,她身上也有了怨气。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有好的一面,那就必然有坏的一面。

中国式好人把好都给了别人,那么他的“坏”呢?

往往就给了家里人。

伤害自己,伤害家人,这就是中国式好人最大的代价。

正确的做法是,对外人坏一点,或者把自己的坏变成对事业的攻击性。

那些对外人严格,表达出清晰的界限,对家人温和,把所有的好都留给家人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永远扮演好人,是没有好下场,也无法收到应有的回馈。

你的好,别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别人贪婪,而是你表现得太云淡风轻。

就像两个面对面站着的人,我们只能看到他的行为,而看不到他的内心。他的行为是微笑的,那我们就觉得他高兴。

谁又会想到他心里想的是“气死我了”、“忍忍吧”、“算了吧”、“他一定会念我的好”。

一件事,你觉得自己用尽了洪荒之力忍耐,别人却觉得你挺开心的。

央视主持人蒋术评价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的一句话:“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一个获奖者是快乐、幸福、富足的?仿佛‘中国式好人’就应该是苦人、穷人、累人。”

做好人的代价太大了,与其如此,不如做一个真实的人。

想说什么就说出来,这样别人才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

对真正值得的人好,这样才不会让你的爱廉价又浪费。

多年之后,我终于想到如何反驳我妈“家和万事兴”的观念——

如果我们对所有的人都好,那是不是对那些真正对我们好的人不公平呢?

以德报怨,那请问,何以报德。

0 阅读:36

妙黛有言

简介:只写走心文字的90后辣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