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收容了一位特殊战犯,莱芜战役期间被俘的国民党第73军中将军长韩浚。
韩浚本就不善言辞,被俘后心情郁闷,所以在管理所更加沉默寡言。可是一帮曾经的同僚们却喜欢聚在一起回忆往昔的高光时刻,甚至有些人开始与共产党攀起了关系,这让韩浚从内心里感到非常厌恶。
一次大家闲聊时,国军中将汤尧再次吹嘘自己曾是陈赓的黄埔教官。就在大家纷纷附和之时,一旁的韩浚再也忍不住了,一脸不屑地对汤尧说道:是又怎样?我还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呢!还不是一样成了阶下囚?
韩浚话刚落音,屋子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睁大眼睛惊奇地看着他,片刻之后又不约而同地围着他,吵嚷着要他说清来龙去脉。
韩浚这才反应过来,担心祸从口出,他狠狠地搧了自己一巴掌,推开众人走出屋子。从此以后,无论别人怎么盘问,他再也不提一字。
秋收起义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居然沦为阶下之囚。韩浚虽不再提,但难以堵住众人悠悠之口,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
身边的工作人员气愤地对毛主席说道:主席,韩浚是在“吹牛”吧?他一个国民党反动军官怎么可能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呢!
毛主席深深吸了口手里的香烟,心情复杂地说道:他没有说谎,他的确是起义军副总指挥,但我没有见过他。
毛主席是起义军的中央特派员、前委书记,亲自参与了起义的全部过程。既然韩浚是起义军副总指挥,为什么毛主席却说没有见过他?这事说来还真有点曲折离奇呢!
韩浚,189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父亲是私塾先生。韩浚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长大后成长为一名有志青年,武昌起义时曾积极投入民主革命。
1924年,韩浚考入广州黄埔军校一期,成为陈赓的同班同学。韩浚在校期间表现优异,与陈赓关系很好,很快被吸收为共产党员。
1925年9月,韩浚同陈赓一道被党组织派到苏联学习。半年后被召回参加北伐战争,出任北伐军连长。韩浚有勇有谋,北伐期间屡立战功,1926年10月后升任张发奎第11军教导营营长。
4•12反革命事变后,韩浚被党安排到张发奎的警卫团担任参谋长。这支警卫团的团长卢德铭、指导员辛焕文都是共产党员。
警卫团下辖4个营,一、二、三营都是共产党掌握的部队,只有第四营是张发奎的亲信武装,平时还算服从团部领导,但韩浚等人知道拉拢有难度。
汪精卫7•15分共后不久,韩浚等人几乎同时接到两封电报,一封是党的通知,要求警卫团即刻秘密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一封是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命令,要求警卫团前往庐山,担负庐山会议期间的安保任务。
韩浚三人接到两封电令后召开了紧急会议,一致决定以演习为名,命第四营留守驻地,韩浚三人率领第一、二、三营脱离国民党阵营,前往南昌参加起义。
韩浚和卢德铭等人率部先走水路后改陆路,沿途还要躲避敌人的盘查,历尽千辛万苦。当部队行进到江西修水时,却传来了南昌起义军已经南下潮汕的消息。
韩浚三人傻了眼,回是回不去了,部队没了前进的方向,怎么办?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寻求地方党组织帮忙。
湖南省委干部夏曦了解情况后,指示部队暂时留在修水休整待命。夏曦又自作主张,表示南下起义军缺少军事干部,要韩浚、卢德铭、辛焕文三人秘密潜回武汉,领取南下任务。
卢德铭将部队交由第一营营长余洒度管理,便和韩浚、辛焕文乔装返回武汉。回到武汉后三人见到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向警予同志。
听了韩浚三人的汇报,向警予很是奇怪,表示中央现在也不清楚南下起义军的情况,更没有计划派他们三人去追赶部队。
幸运的是,中央八七会议后决定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前委书记毛泽东刚好前一天于长沙致电中央,希望能安排一支正规武装参加起义。
向警予正为找不到部队而发愁,没想到韩浚三人便出现在眼前。于是向警予经中央批准,任命卢德铭为秋收起义总指挥,辛焕文为党代表,韩浚为起义军副总指挥,命他们三人即刻返回修水,接受毛泽东的领导,率部参加秋收起义。
韩浚三人欣然领命,立即动身返回江西。不幸的是,三人在返回途中遭到当地民团的袭击,指导员辛焕文中弹牺牲,韩浚为了掩护团长卢德铭,打尽最后一颗子弹被敌人俘虏。
民团将韩浚押解给唐生智,唐生智没有抓到韩浚的把柄,两个月后放了他。但此时秋收起义的部队已经上了井冈山,韩浚联系不到部队,只得南下广州,经熟人介绍在陈铭枢手下谋得一官半职。
但不知是谁告密了蒋介石,蒋介石命陈铭枢将韩浚押解到南京受审,韩浚提前得知消息,匆匆逃往武汉。
1928年,韩浚在武汉成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通电反蒋,但很快遭遇失败。被通揖而又穷困潦倒的他只得逃回老家隐姓埋名,从事农桑。
9•18事变暴发后,国民党急需大批军事人才,韩浚在黄埔老同学的介绍下投靠蒋介石,蒋介石也既往不咎,任命他为中央军校政治教官。
1932年,韩浚出任国民党军团长,参与对中央苏区红军的围剿。此时的韩浚早已忘了自己当年的信仰,一心效命于蒋介石,成了屠杀红军战士的刽子手。因在守卫京山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受到蒋介石的嘉奖,升任为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浚率部英勇抗敌,几乎打满全场,颇有战功,官职也做到了第73军军长。
解放战争时,韩浚成为王耀武手下的得力干将,他指挥部队从济南向东打,与解放军多次战斗,占领淄博并在当地驻守。
1947年莱芜战役中,韩浚率部再次充当王耀武的马前卒。只不过这次没那么幸运了,当他指挥部队刚刚离开莱芜城不久,便遭到华东野战军的四面合围。韩浚左冲右突,最终战败被俘。
就这样,韩浚这位秋收起义光荣的副总指挥,最终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了解放军的阶下囚徒。
韩浚虽然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但至始至终没有参加起义活动,所以毛主席并不认识他。
韩浚在功德林改造十余年,于1962年被特赦,先后担任湖北政协文史专员、湖北省政协委员、常委。
1989年,韩浚在武汉病逝,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