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性格会对孩子的情商、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直接致使他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将来踏入社会了,也很难克服更多的因难。孩子有问题不求助、见人不打招呼、不敢在人前说话等都是孩子太过内向的表现。
很明显,这些表现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求学,更不利于孩子抗挫能力的培养。主要原因如下。1内向胆小是挫折产生的源头。过于内向的孩子,做什么都没有信心,平时 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课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遇到挫折不敢向人求助,见人不取打招呵,常常独米独往,没有朋友,情绪不高,意志不坚定。内向胆小就像一个活水源头一样,一旦没有被战胜,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挫折,从而给孩子的身体、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2.缺乏信心,不敢挑战挫折。太过内向的孩子,最大的挫折就是自己。因为缺乏信心,这些孩子常常会选择窝在自己的舒适区内,没有勇气去挑战挫折,没有胆量去改变自我。他们会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遇到挫折就习惯性地选择退缩。所以,不论在建立关系,还是在学习方面,他们的成长速度都会比较慢。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发现孩子过度内向,看到孩子的问题的。相反,有些家长反而会认为过度内向的孩子是听话、懂事的孩子,并以此为荣。殊不知,这是在亲手将孩子推进抑郁、焦虑、孤独的泥潭。现在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也是一个讲究合作的年代,若孩子太过内向,将来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的。因此,对待过度内向的孩子,家长不能一味地迁就,让孩子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而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变得更自信、更健康。具体可采取以下对策。1.用问题引导孩子克服内向,提升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过于内向的孩子,自我表达能力都相对比较弱,他们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几乎不会在别人面前大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家长可以通过随时随地向孩子提问题的方式,来积极引1导孩子打开心扉、克服内向。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最好不要一次性提问或追问孩子很多问题,以免给孩子制造紧张感,导致孩子无法思考,只好语无伦次地收行,这只会让孩子交得更加胆小、内向。比如,家长在整理衣物时,可以向孩子提问:“你知道商场里的村衣都是怎么登的吗?”在孩子身心都放松的时候这样提问,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心理,让孩子更加自然地表达自我。
2.挖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找到自信。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愿意谈论的事物。如果孩子太过内向,您不妨试试去挖掘孩子的兴趣,并愿意让孩子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这些兴趣,若时间允许,您还可以参与到孩子的兴趣中,和孩子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说在一起,让孩子在兴趣中我到自信,变得更积极。比如,您可以陪孩子一起画画、一起踢足球、一起登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