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在阅读看书这事上,还真是要感谢女儿。
前几天,盘点一下今年买的书,发现大半买来的书都是随手翻了翻就放在一旁,就再也没有拿起来过。
那些放在一旁的书,有的是觉得这书的内容新颖,只是读起来拗口,需要专门找个时间静下心来认真读,暂时放在一边。有几本书翻了几页之后,觉得读起来索然无味,便丢在一旁,估计以后也不去碰触了。看着这堆新买的书,我的脑海里冒出一个词:我这算不算叶公好龙?
我承认,在看爱书这件事上,我确实有少许装的成分的。我对装还是挺反感的,面对其他事情,我不会装,也不愿意装。唯独读书这事情上,我愿意装。总以为装多了,就心虚了,心虚之后就会拿起书本翻看了。
小时候,我对于身边那些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人很是仰慕。对那些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学者更是敬佩。对那些满腹经纶、倚马可待的人我更视为榜样。更重要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儒雅的气质更是千金难买。我清楚地知道想成为那样的人,就必须多看书。
记得有一次,上小学的女儿一个劲地夸她叔叔温文尔雅。原来,我弟弟去女儿回家时,坐在车里一边等着女儿,一边全神贯注地看书。在女儿看来,他叔叔坐在车上看书的那样子儒雅极了,因此,让我在家也要多看书。
在女儿的怂恿下,也装模作样地在家翻了几天书。然而书非借不能读,我曾经特意到别人那里借几本书回家,希望能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每次看书前,还煞有其事地事先洗好手、泡好茶。可刚坐下来就开始心神不宁,不是去加茶续水就是去上厕所,还真是印证了那句懒人屎尿多的俗语。有位大师曾经告诉我,如果想看书而坐不住,代表你的内心太浮躁还没安宁下来。
曾经在北京待了一年,独自一人生活在陌生的城市,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无边的寂寞就涌上心头。那时,唯一的朋友,便是手中的书。可以说,那段时间,我真正地找到了阅读的乐趣。
通过阅读,发现几百年前有人遇到困境与我现在的处境竟完全相同,他内心的悲愤、忧伤和喜悦等类似情绪我似乎都感受过。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找到几百年前的知音,仿佛他就在我的身边。慢慢地发现书中的很多人或事能轻易地拨动我的心弦,于是,在闲暇的时间里喜欢通过阅读来消磨时间。无论是在来往温州与北京近两个小时的航程里、还是外出乘坐地铁时耗费的一二个小时路程上,我都会带上电子书来消磨时间。
再后来,便给自己定下计划,每个月要精读一本书,并且要做好笔记。很快地,我又被打脸了。原本以为自己的这个计划会很容易实现,没想到,一年过去之后,虽然翻过许多书,但是认真精读完成的书才十本。这十本书中,给我印象深刻,愿意向他人推荐的阅读的书,不到三本。
我看的书很杂,可以说是为了看书而看书,毫无目的。通常是市面上风靡什么书就去买什么书。俄乌冲突发生的时候,就特意去买了《叶卡捷琳娜大帝》,前段时间,去买了董宇辉推荐后火爆全网的《额尔古纳河左岸》。总之,书架上的书不多却很杂,什么书的都有,书柜的一角摆着《金刚经》,在另一角落放着《圣经》。
在学生时代,金庸和琼瑶的小说风靡一时,班主任却视这些书为闲书,是禁止我们学生看的。尤其是琼瑶写的情爱小说,更被视为洪水猛兽。
上了大学之后,受同学的影响才去图书馆借了几本王朔的书。工作之后,微薄的工资舍不得买书,但是书报亭里的《读者》却是每期必买。
来到温州后,灯红酒绿的生活让我如同老鼠掉进了米缸里,不知所措,大把的时间用在和同事一起贪图玩乐上。内心一闪而过的空虚也很快被醉生梦死的日子填满。
好在有了女儿,我作为一位父亲,为了维护在女儿心中的完美形象,为了那份儒雅拿起了书本。这算不算与女儿共同成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