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要说这梧桐啊,那可不简单,咱中国的梧桐,可是大有来头。它可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是文化的象征,是凤凰的栖息地。古人都说“非梧不栖”,意思就是凤凰再怎么挑剔,也只能栖息在梧桐上。
您瞧,这梧桐可有地位了吧?可惜,这些年,梧桐树好像开始淡出我们的视线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假梧桐”的外来树种。这么一换,文化内涵就没了,这事您说可惜不可惜?
梧桐树的文化与历史那咱得先从头说起,说这梧桐树和凤凰,那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传说凤凰只在梧桐树上栖息,只有梧桐结的果子它才吃,您想想,这得是多挑剔的鸟啊!

古时候的人们更是把梧桐当成了吉祥的象征,种在家里,简直就等于是种了一个好兆头。秦始皇那时候,修阿房宫的时候,种了十万株梧桐树,就是希望能吸引凤凰降临,保佑大秦江山稳固。
场景再现一下:那天,秋高气爽,秦始皇站在阿房宫的大门口,望着远处那一片片梧桐树,心里想着,这么多梧桐种下去,凤凰不得成群结队来啊?
可是没等凤凰来,历史的车轮就开始转动了。战火纷飞,朝代更迭,这些梧桐树也跟着时代变迁,慢慢从历史的主角,变成了背景板。

不过,这梧桐树可一直没闲着,在古代诗词里可没少露面。杜甫那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您知道他写的是啥树吗?没错,梧桐树!
而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是用梧桐烘托出一幅秋雨愁情的画面。梧桐树成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绝佳素材。
可惜啊,这些年,您在大街上看到的“梧桐”,多数是冒牌货!很多人以为街道两边那一排排高大笔直的梧桐树,就是咱们传统的中国梧桐,但其实,那叫悬铃木。啥叫悬铃木?您大概没听过,可法国梧桐您听过吧?

对,就是它。别看名字里带个“法国”,它可跟法国没啥关系,悬铃木其实是个杂交外来物种,从美洲、欧洲传进来的。最早是1902年,法国人把它带到了上海,后来就逐渐流行开来。
这悬铃木确实有它的优势。首先,它长得快,遮阴效果好。夏天的时候,走在有悬铃木的路上,那是相当凉快。其次,它耐寒耐旱,南方北方都能种。正因为这些优点,悬铃木在中国城市绿化中迅速崛起,成了名副其实的“行道树之王”。
然而,您要说它是梧桐,真冤枉了咱中国的老祖宗——梧桐和悬铃木,那是两回事儿。

悬铃木有优势,但问题也不少。您知道那悬铃木的果实长啥样吗?一颗颗像是挂在树上的小毛球。可别小看这些毛球,等它们到了冬天,果实一裂开,那飞散的刺毛能让人直打喷嚏,尤其是过敏体质的朋友,遇上这毛毛球,得一整天不舒服。
您可千万别低估这些毛刺,它们不但能钻到人的鼻孔里,还能让骑自行车的朋友吃足苦头。
不仅如此,悬铃木的树干上还特别容易生虫。每到春夏季节,您瞧见那树干黑黢黢的,那就是虫害闹的。城市里的环卫工人每年都得专门喷农药,不然这树干可就成了虫子的乐园。

相比之下,中国的梧桐树就干净得多,不仅没有飞毛毛的果实,虫害也少,树干笔直,清爽利落,简直是个“体面人”。
那真正的梧桐树哪去了?咱得承认,这些年,咱的本土梧桐确实是“退居二线”了。您想想,这树得有条件才能长得好啊!它需要一定的土壤、气候和水分,对环境的要求还挺高,稍微苛刻一点的条件,它就不爱活了。
而且它的木质松软,不如其他树种结实,拿来做家具也不好用。古代的时候,人们还指望它带来凤凰,可现在,大部分人觉得种树不如种庄稼实在,所以它的数量就越来越少。

以云南梧桐为例,曾经差点在野外灭绝,连专家都一度认为找不到它了。直到最近,才在云南的悬崖绝壁上发现了少量的种群,但它们的处境仍然十分危险,极易受到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当地居民说,过去这梧桐挺多的,但后来由于人们采食种子、开荒放牧,它的数量锐减。
那保护工作怎么开展呢?昆明植物所的专家们已经建议,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抢救性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小区、进行人工繁育等,才能避免本土梧桐真正消失。

说到这儿,咱们得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是时候保护我们的“栖凤之木”了!虽然现在悬铃木满街都是,但它毕竟只是个“冒牌货”,无法代替中国梧桐的文化和生态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恢复本土梧桐的种群数量,让它重新在城市中“亮相”。另外,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管理,避免更多的“假梧桐”占据生态位。
梧桐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保护它,不仅仅是保护一种植物,更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

参考资料:中国“栖凤之木”梧桐正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外来物种? 澎湃新闻 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