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婉拒亲事:假如和严家结了亲,我的前途就一定会受严家支配

历史伟人录 2024-02-24 09:45:56
前言

周总理虽然日理万机,但是他也会抽空去看一看过去的老战友、老部下,或者他们的子女。

士琴叫你大姨夫,我可怎么称呼你呀

1960年,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多年的同窗好友,在一个寝室里面同住了两年多时间的张鸿诰从东北调到了北京。趁着这个机会,周总理又将几位老同学叫过来聚餐,距离上一次见到张鸿诰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席间,周总理照旧给张鸿诰夹菜,中途,他突然停顿了一下,询问道:“纶扉(张鸿诰之号),士琴叫你大姨夫,我可怎么称呼你呀?”

“各论各叫吧,你还叫我大哥,同宇可得随士琴叫我大姨夫了!”对于这层关系,张鸿诰早就理清了,这次周总理问了出来,他便不假思索的答了出来。

之所以有了辈分这么一说,还要从周总理年轻时候的经历说起。

1917年,周总理从南开学校毕业之后,和同学一块去日本留学,两年后,周总理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国,参加“五四运动”,而张鸿诰继续留在日本学习电机,学有所成后,张鸿诰这才回国,并在哈尔滨电业局担任工程师。

张鸿诰乃是周秉德妈妈的大姨夫,周秉德的父母相识之后,这才知道了他们都认识张鸿诰,因为这点熟悉感,两人之间走的越来越近,最后更是一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这之后,周秉德的父亲就要跟着妻子对张鸿诰改称大姨夫了。

对于周恩来,即便过去多年,张鸿诰依旧记忆犹新:“恩来的学习非常勤奋、努力、家中清贫,他就想出为学校刻蜡板的办法,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一年后,因他的学习成绩好,人品好,校长很赏识他,他成为了校内为数不多的免费生。

席间,张鸿诰想起一件事,他扭过头对周总理说,周总理离开日本之前写给自己的诗,他还保存着呢,将来可是要拿出来交给博物馆的。

周总理立刻扣想起诗的内容,直言自己还不够格。周总理去世一周年后,张鸿诰将这首诗转交给邓颖超,诗中写道: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张鸿诰一直保存着这首诗,回国之后,正处于日伪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代,所以随时都有被搜出来的危险,为了保存这首诗,张鸿诰只能认同将周恩来的签名部分裁掉,再给裱糊起来,同其他的字画混在一起,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若是被搜查住询问是谁写的,他就说不知道,这是自己在字画摊上看到的,只是看字写得好,所以买下来的,就这样,这份手迹被保存了下来。

假如和严家结了亲,我的前途就一定会受严家支配

周总理年轻的时候就足够的耀眼,在南开中学读书期间,他就得到了“南开校父”严修的器重,严修家境殷实,生活在盐商世家,而且,严修本人也厉害,乃是学界的元老,社会影响力极大,就连梁启超和蔡元培等人也对他非常的敬重,不仅如此,在政界他也很有影响力。

周恩来是公认的人才,别看他小小年纪,未来肯定大有作为,如今不过是龙困浅滩。面对这样的人才,严修哪里会放过。

于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毕业那年,严修让自己的大儿子去留意一下这件事,后来,严修得到了结果:“周恩来的为人我早已留心了,我以为可以为六妹议婚。”

对于当时的周恩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机会,如果他是个攀龙附凤的性子,恐怕早就答应了,毕竟那时的他已经家道中落,平日里只能靠着兼职赚取微薄的零花钱,若是有严修一家的帮助,他未来的道路也能走的更加的顺遂,可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事后,周恩来和张鸿诰解释了缘由:他只是个穷学生,假如和严家结了亲,他的前途就一定会受严家支配,所以才拒绝。

虽然被拒绝了,但严修并没有恼怒周恩来,反而被这位青年折服了,1920年10月,严修举荐周恩来和李福景前往法国留学,还自发的捐出7000银元设立“范孙奖学金”予以资助。

周恩来到法国之后,终于确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就在这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如果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陪着自己,可能会更好。他最先选择的是张若名,这个姑娘曾同他一块创办觉悟社,之后还一起坐过牢,出狱之后,他们又一起前往那个法国,可以说,两人在各方面称得上一句契合。

那时候,他们周围的人都非常的满意,认为如果周恩来以后愿意放弃独身主义结婚的话,那么他和张若名绝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刚到法国的时候,一切都还不错,他们先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更是意气风发的模样,只是,后来张若名选择了退党,这一次,周恩来下定决心和对方分开,因为早在很久之前他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找一个志同道合之人,很显然,张若名如今已经背离了这一条。

周恩来主动和张若名说清楚之后,就转而和邓颖超频繁通信,还求婚了,也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周恩来和邓颖超确定了他们的相爱关系,又经历了三年的考验,一直到周恩来调回国,邓颖超才和他结为夫妻。

虽然没有办法当恋人,但是,周恩来和张若名仍旧是朋友,后来,张若名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后,他将这个喜讯分享给张若名,而张若名也将自己取得硕士学位的艰苦过程告知周恩来,与此同时向周恩来做出保证,永远都不会泄露共产党的秘密。

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妇

张若名和周恩来没有走到最后,作为她朋友的郭隆真倒是暗自为她的婚事着急。幸而,张若名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在同一所大学同事攻读学位的杨堃走在了一起。

1928年,在确定攻读博士学位没多久,杨堃就在国内发布了公告,宣布同在老家的妻子离婚,因为他的这段婚事是父母包办的,所以一直以来就不赞同,如今他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自然不愿继续这段婚姻。

重新回归单身后,杨堃同张若名表白,将自己的婚礼观全部剖析了一遍,还将自己几年以来涉及悔婚的几十封家信交给对方,表示自己的真诚,他的坦诚和执着深深地打动了张若名,最后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一起攻读最高学位。

后来,张若名夫妇成为了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妇。

1930年,张若名和丈夫告别了法国,回去报效祖国,在法国的十年时间里,让张若名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她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一个妇女解放的楷模。

邓颖超找上门,成为周恩来的新娘

我们再说邓颖超这边。1925年,一身教师装扮的邓颖超来到广州,到了码头后,她左顾右盼,都没有找到熟悉的身影,她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自己要来的电报,等了良久,还不见对方的影子,于是,邓颖超直接循着周恩来提供过的寓所的地址上了上去。

邓颖超不知道的是,在她找周恩来的同时,码头上还有一位年轻的军官在人群中搜索她的身影,这是周恩来派来的人,他抽不出时间去接自己的新娘,只能拜托别人去,结果邓颖超不知道这回事,两人就这样错过了。

陈赓从码头回来后还是一脸懊恼的模样,他把事情给搞砸了,结果回来一看,邓颖超已经到家了。

说是举行婚礼,其实周恩来和邓颖超也没准备举办什么仪式,而且也没想着设宴请客,一切都从简。只是,在听说邓颖超南下结婚的消息之后,黄埔军校的很多同事都跑了过来,想要见一见新娘子。

当天晚上,周恩来在北京路上的太平西餐馆二楼请大家吃饭,前来的有何应钦、张治中和陈赓等人,就连刚到广州的李富春和蔡畅都赶来参加庆祝。

周恩来的选择没有错,邓颖超确实是他人生中的最佳革命伴侣,两人风风雨雨一起走过,周恩来一心扑在工作上,邓颖超给予了他最好的照顾,生前他们相爱,死后共用一个骨灰盒。

文章信源&参考资料:

《张若名传》:西苑出版社,2013版;

《我的伯父周恩来》:新星出版社,2019版;

《周恩来与邓颖超》:东方出版社,2005版

0 阅读:28

历史伟人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