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一句过时废话,一笑了之足矣

盼丹聊历史 2023-11-18 16:49:04

上世纪90年代末,《古惑仔》电影铺天盖地。然后,满大街都是南哥、鸡哥、包皮哥。之前是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低年级的学生。当时却反着来,低年级小孩儿更痴迷、更执着、更抱团,竟能围殴高年级学生。

最惨的是高中生,见到初中生,都得绕着走。越是小孩儿就越是古惑仔的打扮、古惑仔的组织、古惑仔的作风,一个比一个狠。

在古代,《水浒传》就能产生这种影响,尤其是对那些心智野蛮发育的年轻人。

但凡出现这股风气,别说地方官府盖不住,就是中央朝廷也得慌。

明末农民大起义,很多农民军直接把《水浒传》的口号写到义旗上,甚至很多农民军首领干脆套用水浒英雄的人名或绰号。直至到了清朝,什么太平天国、天地会、小刀会,甚至义和团,多少都受到过《水浒传》的影响。

所以,哪家大人都得拦着点儿自家孩子,慢慢也就有了“少不读水浒”。

至于“老不读三国”,一般理解是:老年人阅历丰富、城府已深,再读《三国》就容易变得更奸诈。

这个解释太苍白。其实,后半句话更像是为了与“少不读水浒”实现形式对仗而硬加的。

奸诈,于群体是坏的,于个人未必坏。已经那么苦了,奸一点儿、诈一点儿,占点儿便宜,对自己有啥不好?

所以,后面这句“老不读三国”,没必要费心琢磨,它就是为了对仗“少不读水浒”而跟了一句。

但既然说了这么多年,也总要说说《三国》有啥问题。问题有三个:

一是用市井小人物的游戏规则写庙堂大人物的生活。

街头打架玩单挑,战场厮杀也得单挑;市井游民玩结拜,名臣将相也得结拜;小人斗争玩坑蒙,于是庙堂斗争也坑蒙。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所以,你要是真把《三国》攻略运用到高端局,那就必死无疑。

从这个角度说,功成身就得老年人、老前辈,千万别读三国,读了、然后做了,那大概率身败名裂。

二是欺负傻子的套路全都当成了奇谋妙计。

什么美人计、苦肉计、空城计,还有驱虎吞狼、草船借箭、铁索连环,等等,全是投机取巧却没有机巧、坑蒙拐骗却少了傻子。谁要是能把这些套路成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只能说明身边儿傻子太多。

从这个角度说,“老读三国”就有点儿浪费时间。生活中的坑才是真的坑,三国里的坑都是看着坑,只是为了爽,没有技术含量。

三是太正的价值观不是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三国演义》的最大特点就是价值观特别正,比《三国志》、比《资治通鉴》还要正。在三国的世界里,奸雄曹操都显得可爱、流氓孙坚都成了英雄,更别说刘备“长厚而似伪”。但现实是这样吗?

很多时候没有黑白只有灰度、难言正邪只问寒暖。所以,真把《三国》当成生活,你会很失望。

当然,小说都是架空一个世界来想象另外一种生活。

所以,读着爽最重要。

没必要追问太多适合不适合。读书,就跟吃饭一个道理。关键是别挑食。什么书都看,看多了,也就知道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

而“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实际就是规训的教条,就是把你当成了宣传对象。但现代这个社会,谁也不想成为别人宣传的对象、摆弄的棋子、打怪的小兵。所以,对于这句废话,一笑了之足矣。

0 阅读:4

盼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