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出鞘则见血的底牌!5500亿关税战背后的致命一击

围炉话今朝 2025-02-10 09:46:45

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战略物资的出口限制,宣布对铟、钼、钨、铋、碲等五种关键物资实施出口限制。这一举措可以说是中国对美国长期贸易战的一次精准反击,给了美国经济一个致命的“打击”。

此次“稀土封锁”不仅影响了美国的高科技产业,还暴露了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深层危机。

01

稀土,并非是一种土,而是含有17种稀贵金属元素的宝贵矿物,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它和石油、煤一样,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这意味着,每开采一点,地球上的存量就会减少一点,而其形成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年的漫长时光。

稀土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在高端科技领域,卫星雷达、导弹、宇宙飞船的永磁电机,都离不开稀土的参与;在日常生活中,手机芯片、电脑硬盘,以及新能源车的电机、车身、车灯,甚至轮胎的制造,都有稀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每隔3-5年,科学家就能发现稀土的新用途,每6项发明中就有一项与稀土紧密相关。

以美国的一些先进武器装备为例,战斗机F35,每制造一架就需要用到400多公斤的稀土;美国顶级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建造一艘更是要用到超过4吨的稀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稀土,人类的高科技发展将会陷入停滞,科技树恐怕都难以继续点亮。

在世界稀土领域,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几乎无敌。

从储量来看,2020年全球稀土储量约为1.2亿吨,而中国储量达4400万吨左右,占比36.7%,位居世界第一。产量方面,中国同样独占鳌头,占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90%。

在销售上,中国60%-70%的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美国每年大部分的稀土都从中国进口。

并且,中国在稀土金属的提取和加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拥有最完整的冶炼分离能力,使得其他国家即便拥有稀土矿,也常常需要将其运到中国进行精加工。

02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稀土却面临着令人痛心的局面。

由于过去几十年稀土行业过于分散,缺乏全国统一的稀土产品交易市场和统一定价,导致中国稀土以白菜价出口。

在2006年之前,中国稀土平均出口价格仅为每公斤10美元,最低时甚至低至6美元一公斤,稀有资源卖出了普通钢铁、铝的价格。这种低价竞争不仅让中国稀土资源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还顺便把国外的同行逼入绝境。

比如美国稀土龙头芒廷帕斯,曾经供应全球90%以上的产量,却因中国低价稀土的冲击一度停工多年,美国也差点因此失去稀土生产能力。

低价出口的同时,一些国家却趁机抄底囤货。

日本早在1983年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83%的稀土从中国进口,到2010年,他们已经储存了够用几十年的低价稀土。而国内企业,由于依赖开采挖矿就能轻松赚取利润,缺乏升级技术和研发制造的动力,甚至存在野蛮开采的现象,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老外从中国低价买进稀土,加工成高科技产品后再高价卖回,或者用于制造武器装备,中国在这场资源博弈中显然吃了大亏。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从2009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陆续关停了一些矿场,限制稀土出口数量,同时开始从国外进口稀土。这一举措既保护了国内的稀土资源和环境,又显示出中国在资源管理上的战略眼光。

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宁可花些钱也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中国致力于将分散的稀土行业整合起来,夺回作为稀土大国在价格上应有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只有掌握了定价权,才能让稀土资源的价值得到合理体现,避免资源的贱卖。但仅仅拿回定价权还远远不够,中国不能仅仅满足于作为稀土原材料的提供商,更要提升在稀土高科技应用领域的能力。

美国虽然曾经是世界第一稀土大国,但如今选择进口中国稀土,主要原因是其国内开采成本过高。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日韩以及部分非洲国家,也都或多或少拥有稀土资源。

在全球竞争中,中国必须加上高科技的“buff”,才能在稀土领域站稳脚跟。

就像在游戏“帝国时代”中,即便采集了大量资源,如果不升级文明,当敌人的火枪大炮来袭时,还停留在“伐木工”阶段,无疑会陷入被动。

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辉煌与坎坷交织的故事。曾经的低价出口是教训,如今的战略调整是觉醒。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稀土的价值将愈发凸显。中国在拥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定价权和提升科技应用能力,一定能够在全球稀土领域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让稀土这一“工业黄金”真正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发挥最大的价值。

文本来源@直男财经 的视频内容

1 阅读:17
围炉话今朝

围炉话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