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一家遇难后三年,参与此案的凶手,除了个别逃到台湾的均被处决。其中就包括了跟随杨虎城11年的随行医官张静甫。张静甫死后,他的家人受到牵连。他的遗孀曾庆云被迫改嫁,孩子们改随她姓“曾”。
除了张静甫的直系亲属遭殃外,连他的老家太原市花塔村的旁系亲属,也因为有这么一个“杀害杨虎城刽子手”亲戚,而见人矮三分,低着头生活。话说,只要这顶帽子一直扣在头上,子孙后代永远都别想出头。
张静甫死后34年,曾庆云给当初检举张静甫杀害杨虎城的沈醉写了一封长信,内容大致意思是,她的丈夫不是凶手,不光没有杀害杨虎城,而且参与了云南起义,还遵照沈醉的意思把起义通电拿去昆明市军管会作了登记,十分冤枉。

张静甫还说,如果沈醉坚持说就是张静甫杀了杨虎城,那就请拿出证据来。当年,沈醉之所以要检举张静甫,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他想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通通交代出来,以表明他与过去的邪恶形象一刀两断;二、他曾接到过毛人凤让张静甫去重庆领取杀人赏金的电报。
这件事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调查的事情就落在了云南公安厅复查历史遗留问题办公室。孙川主任是个追求真相的人,下决心要理清这桩尘封多年的往事。调查中,孙川在档案管理找到了张静甫的资料。
上面除了记载了张静甫的简历外,还指出了张静甫是杀害杨虎城刽子手的种种证据。首先,是张静甫出面,使杨虎城离开关押地贵阳黔灵山麒麟洞前往重庆被害;其次,是张静甫前往重庆,代领了原看守杨虎城14名特务的赏金。
为了查清这桩尘封往事,孙主任马不停蹄地辗转各大城市,紧锣密鼓地开展调查。尽管困难重重,但孙川从未放弃过。这与她的坎坷经历有莫大的联系。在那个风云年代,孙川只是因为曾在中美合作所的原址上办过公,就蒙受了11年的冤屈。当她重新回归岗位后,马上将“张静甫案”提上日程。

经过多年的证据收集,很多模糊的问题都被理清。1949年8月,蒋介石飞抵重庆给军统头目毛人凤下达秘密处决杨虎城的命令。毛人凤考虑在贵阳处决杨虎城不便,打算将其诱骗到重庆中美合作所下手。之后,毛人凤派去了下属徐远举、周养浩等人前去当说客,但都被杨虎城呛了回去。
这种情况下,徐远举想到了和杨虎城关系密切的张静甫。徐远举称,只要他能让杨虎城到重庆,不光能获得自由,而且还能官复原职。至于其中的内幕,徐远举不曾告诉张静甫。当张静甫见到杨虎城后,与其说了此事。杨虎城虽然有疑虑这是老蒋设下的阴谋,但重视感情的他还是选择以此回报张静甫对他的恩情。
杨虎城被骗去重庆不久,就惨遭白公馆看守所所长杨进兴的刺杀。然而,在审问杨进兴的档案资料里,一句也没提到张静甫。联想到曾庆云所提到的,1949年9月6日,杨虎城遇害那天,她和丈夫都在贵阳,并非在重庆。可以推断出,张静甫只是被利用的一枚棋子,他并没有参与杀害杨虎城一事。

至于赏金,孙川也查出来了。沈醉当年派了4个人去领的赏钱,张静甫只是其中之一。去重庆要领两笔钱,第一笔是由张静甫一个人去领取毛人凤给原看守杨虎城的14名特务的赏金。第二笔是由派出去的4个人,一起领取军统云南站的经费。毛人凤把这两笔钱一起下发,一共是4600块银元和7根金条。最后,张静甫和军统云南站的一名财务人员把“经费”如数转交给了沈醉。
孙川不光洗刷了张静甫的冤屈,而且她还发现了一个档案里,记载有张静甫起义时立功的事迹。张静甫在呈送投诚登记表的时候,曾帮助过公安人员抓捕了原军统贵阳情报站站长,缴获了发报机、手枪等。
1989年4月,云南法院作出相关判决:一、撤销昆明市军管会对张静甫判处死刑的决定;二、恢复张静甫投诚人员的名誉。
孙川拿到判决书的第一时间去找了张静甫的儿子曾从军,曾从军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给孙川下跪,称她是“共产党的青天。”孙川扶起曾从军,说:“不要谢我,应该谢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政策。”

多年后,曾从军拿着判决书去到了沈醉的家里,他向这位表情尴尬的长辈,讲述了父亲错案被纠正的情况。沈醉也当即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表示都是他轻率的推理,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他只知道是毛人凤给他打电话,让张静甫代领赏金,却不知道中间有这样的插曲。
曾从军听到沈醉的解释后,豁达地给予了原谅。其实,曾从军不知道的是,当判决书下来的第二年,孙川就把情况和沈醉说过了。沈醉对孙川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调查精神给予了称赞,称孙川为“女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