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第一回合后,谈和可能性越来越小

夏云评商业 2025-02-06 16:30:41

今天是蛇年后第一个工作日,随着今天早上传出美国邮政宣布即日起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包裹,中美双方新一轮关税大战大致完成了第一轮交锋。

从双方第一回合交锋各自的出招看,美国的出招的力度要强于中国。特别是今天宣布暂停接收来自中国的包裹,现在每年涉及中国寄往美国包裹超过10亿件,物品价值据称高达数十亿美元。

复盘第一回合中美关税大战,看起来就充满了特朗普变化莫测的风格。

2月1日,特朗普签署文件要对中国所有出口美国商品加征10%关税前,特朗普一度宣称他和中国关系很好,并表示希望尽快在上任后100天内访问中国。

舆论一度由此认为特朗普短期内不会和中国打关税战,双方会先进行谈判、协商。

即便是特朗普在2月1日宣称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同时他也是把加拿大和墨西哥放在前面,要对这两个国家加征税率25%大幅超过中国的关税。

这样的行为一度给人的印象也是特朗普的关税战并不只是针对中国,而且中国还不是他最主要针对的对象。

但这几天,特朗普又突变了。

特朗普与加拿大总理和墨西哥总统进行电话沟通后,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立即变成推迟30天执行。

30天后是不是真的会执行,就很难说了。

但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10%的关税却是在昨天开始立即执行,而且还增加了一条暂停接收来自中国的包裹。

所以不管特朗普怎么善变,他挑起的新一轮关税战最终结果却变成了针对国家只剩下中国了。

更为关键的是,特朗普在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等三国发起关税战后,事后特朗普迅速就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领导人进行了电话沟通,但唯独没有和中方领导人进行沟通。

从这一点看,特朗普本质上主要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

考虑到,国内媒体报道中方领导人与外方领导进行电话沟通,通常是应约通话。

特朗普能够和加墨两国领导人通电话,却不与中方领导人通电话,释放出的信号已经很明显。

在美国正式实施对中国所有出口美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后,昨天中国也迅速宣称要对美国采取报复措施,甚至在部分产品加征的关税率超过了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税率。

比如,中国宣布将对美国出口中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

但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国要采取的报复措施也留有余地。

首先,执行时间上,正式加征关税的时间是2025年2月10日起,不像美国加征关税已经开始在执行了,留了几天谈判时间。

其次,中国针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并不是像特朗普那样包括中国所有出口美国商品,而是主要集中在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等产品。

目前没有公开数据显示这部分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出口值有多大,但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的产品进行推测,美国煤炭、美国液化天然气、美国原油......这样的产品在中国的使用量并不常见。

所以,从对比上看,特朗普第一回合出招就包含了所有的中国出口商品,暂停了所有中国寄往美国的包裹,因此特朗普出招的力度要更大一些。

现在双方打完了第一回合,未来中美双方新一轮关税大战有不有谈和的可能?

笔者个人的看法是谈和可能性并不大。

2018年-2019年,中美双方关税战大致打了两年交锋了四轮,最后双方好不容易在2020年初达成了贸易和解协议。

但随着不久后特朗普败选,双方签署的贸易协议也没人当回事,事实上成为了一纸空文。

所以,即便双方这次能够达成贸易协议,有了前车之鉴,能不能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特朗普看重这一点,估计他也不会再去追求双方是否能达成贸易和解协议。

因为即便能够签署和解协议,能不能够执行还很难说。

如果特朗普在未来不追求与中方达成和解协议,那么不排除他会选择逐步提高中国所有出口美国商品的关税,直到他在竞选时宣称的要对中国商品征收60%以上的关税。

特朗普如果这样做,中国很大可能也会像这个回合一样,针对特朗普的出招作出相应的报复举措。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多年来一直对美国出口贸易保持有巨大的顺差。特别是过去几年,每年贸易顺差超过3000亿美元,为中国的外汇积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经济条件,中国经济不大可能主动去放弃拥有巨大顺差的美国市场。

如果能够放弃早就放弃了,何必等到今天。

如果美国不再愿意保持中国对美国出口拥有巨大顺差的现状,那么一个国家要改变现状,一个国家不愿意放弃,一定程度上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无解。

必须要通过双方不断提高关税,最终迫使双方均无利可图事实上经济脱钩后才能解决问题。

0 阅读:0
夏云评商业

夏云评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