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孝武(开篇)明孝宗为何拒绝大臣建议,不追究万贵妃的罪责?

惊心探索古今 2024-08-01 00:21:29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名声最好的皇帝之一,他在位十八年,使明朝国力逐渐恢复,被后世学者誉为“弘治中兴”。他被学者们认为是历代仁君的典范,与宋仁宗赵祯并称为“宋仁明孝”。在诸多对朱祐樘赞誉的词句中,他的宽厚待人是几乎所有人所一致好评的。朱祐樘对大臣和属下都非常宽厚,不论是朝廷重臣,还是太监宫女,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不说他好的。就连传说中对他母子进行过迫害,甚至有过下毒暗算的万贵妃,朱祐樘也对其非常的包容。他拒绝了大臣提出的追究万贵妃及其家属罪责的建议,让人感到非常惊叹。

朱祐樘对万贵妃及其家属宽容对待的事在历史上非常著名,也成为了他作为仁君典范的代表形象。在充满了政治斗争和刀光剑影的宫廷中,一个皇帝能如此善待政敌及其家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后世的学者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常常将其与汉文帝刘恒和宋仁宗赵祯并称。很多人也对他当时的想法感到疑惑,觉得如此大度的处理迫害过自己的政敌,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那么当时明孝宗朱祐樘是如何想的呢?他又为什么要放弃这段仇恨,善待万贵妃及其家属呢?下面就给读者朋友们一一道来。

这个事情发生在朱祐樘刚刚登基称帝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是十七岁的少年。由于从小在太监宫女中长大,他有过被万贵妃排挤迫害的经历,所以不少大臣们将此事重新翻到了台面上。朱祐樘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个儿子,生母并不是朱见深的皇后,而是纪淑妃。纪淑妃是广西蛮族土官的女儿,明宪宗成化年间在明军与当地少数民族军队的战争中被俘,然后送入宫中为奴婢。由于纪淑妃机敏且通文字,所以被朱见深看中,先授为女史,临幸后成为嫔妃。成化六年,纪淑妃为朱见深生下一个儿子,这便是朱祐樘。

纪淑妃生下朱祐樘的故事在历史上众说纷纭,其中遭到万贵妃迫害的桥段不少,而且被改编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引入到了《包公案》的小说和戏剧之中。事情的起因是明宪宗朱见深非常宠爱万贵妃,不但将其封为皇贵妃,而且让其享受皇后的待遇。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因为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的政治斗争而被牵连,从小就在迫害中长大。最困苦的时候他被废除了皇太子之位,圈禁在王府之中,只有大他十七岁的宫女万贞儿照顾。所以他对万贞儿产生的特殊的依赖之情,甚至想要册封万贞儿为皇后。

由于遭到皇太后周氏和大臣们的反对,万贞儿没办法成为皇后,所以朱见深将其册封为皇贵妃,享受皇后的待遇。当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前指定的吴皇后与万贵妃产生冲突时,朱见深果断的废除了吴皇后。因为朱见深的无底限宠爱,万贵妃在后宫中权势极大,就连继任的王皇后也不敢惹她。但万贵妃很不幸,他为朱见深生了皇长子,但孩子不到一岁就夭折了,此后再无所出。因此她对于给朱见深生孩子的嫔妃都很嫉妒,利用权势排挤和打压他们。据说当得知纪淑妃怀孕后,朱见深安排太监张敏将其转移到安乐堂去,瞒着万贵妃生下孩子。

为了避开万贵妃的耳目,朱祐樘幼年被秘密养在宫廷的太监宫女之中,直到朱祐樘六岁的时候才被公之于世。成化十一年,朱见深让司礼监太监怀恩向朝廷大臣公布了朱祐樘的身份,然后很快决定将其立为皇太子,并把他们母子接到了永寿宫。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祐樘被册封为皇太子的典礼还没来得及进行,纪淑妃便突然去世。于是宫中多了很多谣传,说是万贵妃嫉妒纪淑妃,派人暗害了纪淑妃。也有人说纪淑妃不堪忍受万贵妃派人迫害,被迫上吊自缢。这些说法在宫中传播十几年,成为朱祐樘和万贵妃之间的仇怨所在。

除了万贵妃暗害纪淑妃的传说以外,明朝的宫廷中还流传着万贵妃派人在朱祐樘的食物中下毒的事。据说此事发生后朱见深为了保护儿子,把朱祐樘交给母亲周太后抚养,这才让朱祐樘平安的长大。因为有着这样的仇怨,按理说朱祐樘登基称帝后肯定要大肆报复的。因此朱佑樘刚登基不久,大臣们就纷纷上书揭发此事,并且要求惩处万贵妃及其家属。当时万贵妃已经去世了,但她的家属和旧部在朝廷中还有很大的权力。大臣们希望朱祐樘下诏搜捕万贵妃的爪牙,废除万贵妃的尊号,追究其迫害纪淑妃的罪责。

可让人意外的是朱祐樘并没有接受大臣们的建议,而是将大臣的上书压下,对万家的人宽容对待。他的这种仁厚做法得到了后世的好评,也因此成为仁君的典范。大臣们在追问他如此宽容的原因时,朱祐樘的说法是不愿意推翻父亲朱见深的决定,认为这是对父亲的不孝。于是后世学者认为他这么做既保全了与朱见深之间的父子情义,又表现出了明君的胸怀和气度,值得后世的执政者学习。那么问题来了,朱祐樘如此宽容对待万家及其爪牙,真的是因为朱见深遗诏的原因么?其实他真实的想法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要说明的是,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对于事件了解是最清楚的。朱祐樘和万贵妃之间或许有仇怨,但绝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深。实际上从纪淑妃去世后,到朱祐樘被周太后抚养之前,他也被万贵妃抚养过一段时间。因为朱祐樘并不是万贵妃所生,所以万贵妃并不喜欢朱祐樘。而万贵妃也因为自己没有儿子而伤心,所以朱见深才将朱祐樘送到了周太后的仁寿宫。之前的文章中就讨论过,这段时间万贵妃是有机会害死朱祐樘的,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朱祐樘作为当事人,当时已经六岁了,如果万贵妃真有谋害之心,他不可能不知道。

第二方面,就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朱祐樘面对的首要任务是坐稳皇位,而不是翻与万贵妃的旧账。由于朱见深晚年倦征,朝廷中的政务陷入了混乱之中。朱见深在晚年大肆宠信以梁芳等宦官集团的人物,又重用妖僧继晓、侍郎李孜省,使得朝廷政务腐败重生。而当时的内阁首辅万安只知道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于是形成了以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为核心的朝廷。这样的朝廷中奸佞小人横生,贪污腐败成风,让在成化年略有恢复的明朝国力重新开始出现衰退。对于刚刚当时皇帝的朱祐樘来说,如何整顿朝廷才是第一要务。

在他需要整顿朝廷所贬斥的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朱见深因为宠爱万贵妃而提拔起来的。比如太监梁芳就是万贵妃的门下,内阁首辅万安因为同姓而与万贵妃攀上关系,万贵妃的弟弟万喜等也在朝廷中有着很大的权势。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万贵妃,必然会让这些奸佞小人结党对抗,对整顿朝廷政务形成极大的阻力。最重要的是朱见深在世时给万贵妃的待遇很高,封为皇贵妃,享受皇后待遇,就连葬礼都与皇后平齐。这些都是朱见深亲自下诏,葬礼甚至是亲自主持的。要推翻这一切,朱祐樘必须得到朝廷内阁方面的支持。

在朝廷中万家党羽遍布的情况下,贸然翻万贵妃旧账,不但是打草惊蛇,甚至会逼得狗急跳墙,动摇朱祐樘的皇位,甚至危害国家。要废除万贵妃尊号,翻万家的旧账,必须要先瓦解万家在朝廷中的势力,而这一切都是以坐稳皇位掌握政权为前提的。所以当时刚上位的朱祐樘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不是好的时机,只能暂时把事情压下。事情有轻重缓急,必须要先稳固了皇位,掌握了政权,朱祐樘才能腾出手来处理母亲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考虑,朱祐樘选择了以国事为重的策略,以牺牲个人利益而顾全了大局。

第三个方面,刚刚登基继承皇位的朱祐樘还没有自己的执政团队,要完成上述目标,还需要在朝廷中选拔自己的人。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用自己的人执掌朝政是每个皇帝的必修课。虽然朱祐樘六岁就当了皇太子,但他一直没有接触朝廷政务,朱见深也没给他设计执政团队。朱见深在位时朝廷矛盾很多,他与文官士大夫集团长期处于斗争中,所以没有为儿子做出这些安排。朱见深对文官士大夫是非常猜忌的,他宁愿用和尚、道士、太监,也不用文官士大夫,所以没有为朱祐樘的东宫储备足够的执政人才。

朱见深去世后,朱祐樘匆忙上位,这些准备都不齐全,所以政权更迭存在很多的危机。朱祐樘需要自己从朝廷中选拔大臣,替代朱见深时代的政治架构,建立新的弘治朝廷。这一切政权更迭和过度都是需要第一时间完成的,也是朱祐樘控制朝廷和坐稳皇位的根本。刚刚登基的他才十八岁,而且很缺乏政治经验,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处理自己的私事。因此关于纪淑妃的事只能放在后一步,而不能操之过急。从这个方面看,朱祐樘办事还是比较稳妥的,崇尚谋定而后动,并不是那种因为私情而罔顾国家的皇帝。

当然,站在政治斗争的角度,这些上书揭发万家罪责,请求朱祐樘追加处罚万贵妃及其家族的大臣也没安好心。由于成化年间长期的政治斗争,文官集团和万家已经是势同水火。万家因为有朱见深撑腰,所以文官集团在斗争中处于劣势。他们借着朱祐樘登基而翻旧帐,就是趁朱祐樘年轻气盛,朝廷政治缺乏经验,将其作为攻击万家的工具。只要皇帝发话了,文官集团自然跟上,就能一举从玩家手里夺取朝廷大权。但让他们意外的是,朱祐樘虽然不足二十岁,行事风格却非常谨慎,根本不吃他们这套,没有被当枪使。

可以说朝廷大臣上书要求朱祐樘追究万贵妃的罪责,表面上是为了纪淑妃,其实暗地里是政权更迭过程中的争权夺利。他们打着纪淑妃的幌子,将朱祐樘当工具,可谓是心理阴暗之极。但朱祐樘虽然没有政治经验,但并不是莽撞的人,毕竟生活在皇家,对朝廷的局势也不是一无所知。所以他表面上以尊敬父命的理由将案子压下,实际上也是表达了对文官集团的不满。而且朱祐樘的手段远比朱见深圆滑,不会一言不合就乱来,反而表现出自己的胸襟和气度。从这一点看,朱祐樘虽然年轻,但政治能力已经初露锋芒。

0 阅读:1

惊心探索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