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们的字画,都是谁买了

史涣看看生活 2025-01-22 02:47:14

最近,荣宝斋搞了一场关于范曾的活动,范曾春季书画展在荣宝斋举行。范曾坐着他的千万级的迈巴赫,在小他50岁的新夫人的陪伴下来到荣宝斋。

这是一个双赢的活动,荣宝斋拥有对范曾书画的独家销售权,范曾光顾荣宝斋,也是在年底的时候给荣宝斋赚点业绩。

据知情人士透露,范曾现在的书法价格是20万一平尺,画作是80万一平尺。也就是说,范曾随手勾的一副“厚德载物”或“上善若水”之类的东西,就是50万起,这个速度决定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台印钞机的速度。

范曾的字画谁会买?答案无疑是官员和大款,一般老百姓别说买,想看到都不容易。这些人为什么要买范曾的书画?是因为范曾书画有收藏价值还是有存世空间?

答案都是否定的。先说收藏价值吧,范曾的字上面看像个吊死鬼,中间看像只断腰蜂,下面看像只螃蟹脚,没有书法的传承和法度,不符合审美艺术,这样的东西蒙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还可以,行内人瞄一眼就能看出笑话。范曾的写意画,乍一看还算新奇,多看几幅差不多就是在自己抄袭自己,更为重要的是,他不懂线条,不懂用墨,这样的画同样可以蒙外行,圈子里的人,几乎没有几个看好他的。

说存世价值,那就更是扯淡,没有艺术品味,且不断重复自己的书画,这个哪有存世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般都“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范曾一天到晚能刷多少这样的所谓艺术品,他自己应该非常清楚。

按理来说,那些非富即贵的人比绝大多数人都聪明。范曾开始卖书画作品之后,网络上和坊间骂声一片,怎么老百姓能意识到的问题,这些达官显贵们认识不到吗?

我倒是觉得,不是认识不到,而是明知如此,睁着眼睛下套,因为,背后有不可告人的东西。

我先说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明清两朝的时候,有人贿赂朝廷高官,比如买官鬻爵,黑市里是明码标价的。想买官的人,一定不会扛着一堆金银去官府交易。他们一般是找琉璃厂的一个商户,在明确了价格之后,由店家去官家拿来一副书画作品挂在店里,买家果断拿下,随后,买家拿着那副书画作品到大官府邸,“验明正身”之后,交易也就达成了。

另一个例子是,常常有内地的富豪到澳门,住在赌场安排的豪华酒店里,一晚上输掉成百上千万,可富豪像没事人一样,整天在赌场吃喝玩乐,最后,高高兴兴地回来。难道富豪的钱不是钱,输了这么多,他为什么一点悲伤的感觉都没有?因为,不久之后,他的境外户头上就有一笔不小的进项。

明白人看到这两个例子,估计能想到一些事了。

在一个资本横行的时代,没有什么事是资本做不成的,资本可以通过操纵拍卖公司或者商铺,将一个寂寂无名的人炒成艺术大师,然后,就让他当交易的筹码。那些所谓的字画,其实根本不是艺术品,仅仅是用来交易的筹码而已。因为,不同人手里的钱,只有通过筹码来转移,才会实现资金的运转。

当然,谁也不否认,有钱人里有攀风附雅,假装着艺术的,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更有咬着牙买那些自己都知道不值的艺术品的,因为,他们知道,有人想要那个东西,在资本市场上,那个可能会成为硬通货。

大家还记得听花酒吗?几乎没有人买那个酒是为了喝的,可那个酒却不乏人买,因为,买的不喝,那个酒专门是用来流通的。因为买的和收的,都知道这个酒代表的价值,或者说,这个酒代表着一种价格。

当代书画市场上,也不是范曾一个人的书画价格是如此离谱,史国良的画号称也是20万一平尺,好像比范曾画的价格贵的还有崔如琢,他好像自吹过,他的画要500万一平尺。试想一下,谁会拿这么高价去买一个到处吹牛皮的活人的画呢?除非真的脑子被门挤了。

我觉得国家的有关部门该跟踪一下,一者看看,范曾之流吹嘘的价格,到底有没有成交量?二者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买范曾之流的作品,这些作品最后的流向到了哪里?三者看看,书画交易背后到底有没有洗钱行为发生。

即便不为反腐,而是为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不然,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政治环境,更为重要的还是艺术品的健康发展。

他的画号称值500万一平尺。

拿着文明杖,以为自己就是文化人了。

这是书法吗?真的看不懂。

这福寿两个字算是规矩的,跟一般的大字,有区别吗?

谁敢说,这个算是书法作品?

以上图片来自手机截屏,存谢!

0 阅读:73
史涣看看生活

史涣看看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