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左宗棠墓被炸开,遗骨弃于荒野,王震得知震怒:岂有此理!

绍辉聊过去 2024-11-01 04:35:10

1975年的一天,一声巨响响彻天空,引得湖南长沙白竹村的老少妇幼们都前来查看究竟。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声巨响居然来自于一座墓穴。

这座墓穴的主人便是清末时收复边疆的大将——左宗棠。

当时,对左宗棠素有敬仰之名的大将王震听闻此事,随即震怒。那么,究竟是何人敢炸毁收复边疆的大功臣的墓并把遗骨也弃于荒野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缘由呢?

1、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就民族大义

左宗棠,一位在晚清时期平乱征西、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他的英勇事迹至今依然为国人所称赞。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早年时也并非一帆风顺。

早年的左宗棠曾像很多读书人一样,以科举为人生的目标,但却三次落榜,这要放到普通人身上也是一次难以承受的重大挫折,就在他想要放弃时,他遇见了自己的伯乐,从此得以大展宏图。

其中,最值得了解的就是对民族、对国家有着重大意义的收复新疆之战。

1864年,新疆被当时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所侵占,中国的西边门户正面临严峻考验。左宗棠对此事十分忧愁,一旦西边门户崩溃,中国将岌岌可危。

届时,清政府正处于“海防”和“塞防”之争中,左宗棠力争“塞防”,最终得到朝廷收复新疆的命令,但朝廷却无法给予左宗棠足够的军费,只能靠他自己想办法。

收复失地的艰难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当时军事条件落后的时代。没有人就招人,没有军费他就低声下气的去借,就这样艰难地凑够了军费,出征新疆。

当时的左宗棠已经63岁了,如此高龄的他在收到收复新疆的指令时,依然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这样的气魄实在令人叹服!

为防止国家分裂,民族陷于危难,左宗棠在接到任命后便立即开始部署。部署完成后,他更是亲自率军出关,并且,为了表示不收复新疆,宁死不回的决心,他甚至直接备好自己的棺材,抬棺出征。

同时他通过制定“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周密策略,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并在1881年成功收复新疆,避免了民族分裂的发生。

左宗棠的英勇事迹响彻整个国家,收复新疆的伟大壮举也为国人所称赞。可以说,新疆的收复无论从国家还是人民的角度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左宗棠也无愧于民族英雄四个字。

2、墓穴被炸毁,是无心还是有意?

时光荏苒,民族英雄的事迹依然为国人所称颂,但却被一声爆炸拉回了现实。或许连左宗棠本人也没想到,他这个一生都为国为民的大将军死后的墓穴也会被人炸掉,遗骨还被扔在荒野之中,实在是令人愤怒!

那么究竟是何人有这么大的胆子敢炸毁左宗棠的墓呢?事后经过调查,这件令人发指的“爆炸案”竟然是一个施工队干的!

原来在当时,墓穴附近要修建一条战备公路,公路的规划是要穿过左宗棠墓,但由于墓穴占地过大,施工队一方面嫌麻烦另一方面想节省开支用度,就采取了直接爆破的手段,炸毁了左宗棠墓。

早在施工期间,由于缺乏修路所需要的石料,施工队就已经偷偷挪用了不少墓地的石料。起初还只是墓地外的石板、墓园中的雕刻和墓道的麻石,这些尚可修复。

而这次居然直接炸毁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墓地,导致整个墓地完全坍塌,以往规整的墓园便随着这次爆炸声消失殆尽,当地的居民见此举动,也十分不满。

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施工队的做法确实无可辩驳。尽管当时有人提出了反对,认为应该更改施工方案,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但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从而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从当前文物保护的角度看,左宗棠墓的历史意义远胜于石料的价值,他们盲目的爆破不仅破坏了历史遗迹,也是一定程度上对民族英雄的不敬。

那个年代的认知背景下,因为一些原因,人们往往不重视这些墓葬的遗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也比较薄弱,在当时来看,只要满足施工条件,炸一个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对于这件事的处理也只能在事后进行弥补了。

然而,一向将左宗棠作为敬仰之人的王震将军听闻此事,随即震怒,誓要查明原因,为左公重修墓穴、讨回公道。

王震将军为何如此生气呢?

原来,王震将军之前曾被派去新疆任职,而新疆的匪乱曾一度让他十分头疼。不仅是因为叛乱分子难以清理,还有一方面也是因为新疆多沙漠的地形,给行军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现代化的军队进入新疆进行军事活动都如此困难,更别说晚清时期的军队了。这便让王震对左宗棠又多了一份敬意。

或许是出于对左宗棠历史事迹的敬佩,也或许是对于去往新疆剿匪的共同经历,王震将军将左宗棠视为自己的榜样,因此才颇为重视。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左宗棠不是将军之身,身为将军的王震对于这样一个一心为国为民,维护民族统一的伟人,也很难没有崇敬之心吧。

虽然在这之后,左宗棠墓被重新修建,但民族英雄的英魂也实实在在的被打扰了。

3、墓穴被炸的历史原因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这个墓这么重要,为什么没有派专门的人员看守或者设立什么保护措施呢?

其实左宗棠墓是有专人守护的,而且还是几代人的共同守护,说是一个家族的使命也不为过。那便是黄志清一家。

自从1886年左宗棠下葬以来,黄志清一家就坚持为左宗棠守墓,几十余年从未变化。黄志清的太爷爷黄佑春原本是一个老实的农民,后来被左家人挑中为左宗棠守墓、打扫墓园。自此便开始了几代人的守墓之路。

但由于多方原因,左家人也没想到左宗棠墓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会历经这么多风波,在当时便只挑了一个农民来看守墓穴。要是早知道,挑一个习武世家岂不更好?

正因如此,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左宗棠墓就不断被盗墓贼等多方势力惦记,而黄家就是一个普通农户,眼看着墓穴被毁,又手无寸铁,有什么能力可以阻止呢?

就这样,从最开始盗墓者的盗洞,还尚有修复的可能,到后来修建战备公路的爆破,墓穴完全消失殆尽,左宗棠墓终究还是没有被守住。

另一方面,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人们对于名人墓葬、历史遗迹这些文化遗产缺乏相应的重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淡薄也是左宗棠墓被破坏的缘由之一。

八十年代,王震将军便立刻下令修复左宗棠墓,并且提高了对其的保护力度,严防此类事件发生。至此,左宗棠墓终于迎来了平静的时期。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左宗棠墓在这几十年中所经历的风波令人感叹。

参考资料

黄显孟.王震长沙纵论左宗棠.湘潮,2014(11):18-20.

谭洪安,樊海英.王震亲临左宗棠墓修复落成仪式.党史博览,2016(4):29-29.

长沙晚报:黄志清:为左公守墓,延续四代的坚守

长沙晚报: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 文脉长沙

0 阅读:13

绍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