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渠江边消失的老街,而且还是仅存的人车两用渡口

巧云聊旅游 2024-03-04 10:43:16

合川区境内渠江、嘉陵江、涪江沿岸近些年消失的古镇老街真不少,罪魁祸首就是因为草街大坝。如果说将这些老街古镇的消失都怪罪于草街大坝,想来草街大坝也挺委屈的,不过这么说也不无道理,毕竟是水位提升成为淹没区,消失是必然结果。写过很多渠江边的老街古镇,或许官渡老街应该印象最深,原因就是官渡这两个字。

官渡镇,或许是合川区内渠江边最古老的场镇,绝对没有之一。为何说是最古老的场镇,因为它形成于南宋年间,合川区境内渠江边的乡镇,大多数都是在湖广填川之后,想来这些乡镇都不能跟官渡镇抢老资格。起名官渡的原因,则是因为南宋时期有官员出资购买渡船 ,官渡场渡口则是合川区最古老的渡口之一。

云贵川渝三省一市有很多个起名官渡的场镇,原因都跟当朝官员有关,不过众多官渡场镇里面,保留有车渡的想来也没有几个,合川区的官渡镇算是其中之一。南宋时期,因为修建管道,此地需要修建一个水陆两用渡口,但形成场镇的则是清朝咸丰年间。说官渡场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也不尽然,元朝、明朝时期就有场镇的存在,只因蒙古铁骑和明清换代战乱,使得官渡场毁了又建,建了又毁,直到清朝建立,社会稳定后官渡场才有稳步发展的机会。

清朝咸丰12年(1852)设官渡场,是清朝廷记录在案,官方承认的集贸市场,很显然清朝时期的官渡场有朝廷保护,同时官渡场又是官道重要的水陆两用渡口,相当于一个塘站,肯定会驻守几个衙兵来保护渡口。期间有白莲教闹事,涞滩古镇就有过被白莲教攻打的记录,官渡场距离涞滩这么近,想来这里也不会太安宁。官渡场没有合州府派出官兵保护,想来官渡场极有可能再度毁灭于战乱。

官渡场兴盛于清朝末期至民国年间,有渡口最为基础,加上渠江这条黄金水道,让官渡场成为合州府最重要的港口集贸中心,以当时的繁华程度,官渡口是合州经济的副中心都不为过。民国15年(1926),官渡场设乡级行政机构,隶属合川县第四区,民国20年(1931)官渡乡改设官渡镇,属第三区,民国30年官渡乡又改为乡。

解放后仍置官渡乡,集体经济时期龙溪、福寿两乡并入官渡乡设官渡公社,1959年官渡公社析出福寿和龙溪两公社。1968年,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气氛,官渡公社更名为灯塔公社,灯塔公社感觉不大合理,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大多数的公社都更名为前进、奋进、东方红、红卫、红星、红旗之类的名字,官渡公社起名灯塔公社,感觉跟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点格格不入。

当官的也意识到灯塔公社这个名字有点突兀,没过三年又启用老地名官渡公社,分单干后公社改为乡。1993年龙溪公社更名方碑乡后并入官渡乡,同年官渡乡升格为镇,2001年升格为镇的福寿场并入官渡镇。官渡镇的历史很漫长,遗留下的古建筑非常的多,就好比如渡口的观音寺,还有渡口往上纵横交错的老街。

清朝光绪年间,官渡场因交通便利而达到鼎盛时期,商船、商贾、官马、官员、游人等不同身份的人都在官渡场光顾消费,其成为各路不同角色的人群来此光顾,最主要的还是水陆两用渡口。渡口沿路老街的茶馆、客栈、商铺、打铁铺、盐铺都因渡口经济的腾飞而盆满钵满,偶尔开设一两间窑铺,让多少风流人物对官渡场回味无穷。

进入新社会后官渡场则成为渠江流域最重要的乡镇级渡口,特别是赶场天,几乎能用人挤人来形容,赶场的所有商品交易都在老街进行。进入90年代后,水陆不再是主要交通方式,再加上老街一带对城镇扩张有限制,场镇不得不往高处转移,老街则不再是商品交易场所,老街也逐步冷清。随后又有草街大坝和水位提升,官渡老街被专家评估为淹没区,老街就此废弃,现在看到的老街就是破烂不堪,惨不忍睹,唯一知道老街繁荣过的就是脚下的青石板路面了。

官渡镇最有看头的就属老街,当然还有一处地方不可错过,那就是天平寨。前往太平寨的路上有一尊弥勒佛像,胖乎乎的看着挺可爱的,还有就是天平寨的几个大门。天平寨在抗战时期曾经有2万余人生活在上面,据说当年有一所大学和一所小学在天平寨,抗战胜利后大学和中学回迁,天平寨就不再热闹。还有另一个就是盘龙寨,只是听说没去过,往后有时间再去。官渡赶场,吃一碗豆花饭,然后返程,公共交通非常的方便,当天去当天回,喜欢参观老街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1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