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区乾隆年间形成的老场,赶场、逛老街、吃豆花饭,有意思

巧云聊旅游 2024-02-26 11:05:02

北碚区游玩老街,最好玩的莫过于偏岩古镇,还有就是江北老县城水土老街,余下就是花木之乡的静观老街。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地方,北碚区还有一个老牌场镇,赶场非常热闹,更好玩的是老街还保留得很完整,更可贵的是没有商业化,公交车直达,交通非常的方便。这个老场镇就是与渝北区接壤的三圣镇,本文就简单的序写形成与清朝乾隆年间的三圣镇和老街。

三圣镇位于北碚区东北部,东与渝北区兴隆镇接壤,距离北碚城区38公里,镇域面积61.22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户籍人口2.6万余人。2.6万余人对于主城区来说不算是个大镇,要是条件好的地方,三圣镇可能在强镇经济氛围下被撤销并入其它大镇,三圣镇能保留下来,可能是远离城区,还有就是镇域面积大有关。

三圣镇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起始家底跟很多老牌场镇一样,吃到“湖广填川”的人口红利发展起来,得名则是因为一座庙宇。清朝康熙年间,先民来此地开疆扩业,并在此修建一座庙宇,起名高家庙。为何叫高家庙无从考究,不过以本人肤浅的认知,应该是修建这座庙宇的是高姓人家。在北碚生活这么多年,除了认识宜宾一位高姓大姐以外没碰到高姓当地人,三圣镇的高姓更没碰见一个,想来高姓人家在三圣镇应该是人口极少。如果高家庙是高姓人家修建,想来清朝时期的高姓人家是个大户人家。

经过先民两代人的艰辛创业,高家庙周边逐步形成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区,之后便开铺设场。此时的高家庙不再是一座简单的小庙,而是一座庞大的庙宇,香客不断、香火常年不息,并且还修建起庙宫。庙宫里供奉三位圣人,庙宫亦叫三圣宫。三圣宫具体供奉哪三圣没有历史记载,不过以当地民间供神习俗来看,应该是关公、张公和岳公。清朝乾隆年间,因生活区逐渐扩大而设场,因此地有三圣宫而得名三圣场。

三圣宫供奉哪三位圣人无人知晓,三圣宫亦在“迎四新除四旧”运动中破坏掉,听说三圣宫在解放后成为三圣中学。如果说三圣宫就是三圣中学,想来40后、50后、60后的老人应该知道三圣宫,还有三圣宫里面的三位圣人。三圣中学因不能满足建校要求而搬迁,老校区则被废弃。可能是出于封建迷信的原因,即便是三圣中学旧址已经遗弃,三圣宫仍旧没有复建的迹象,三圣宫或许就是一个地名了。

三圣场是江北厅知事上报,朝廷批准设立,并且有官方登记在案,官方认可的一等级集贸市场。三圣场又是重庆府至华蓥山古道的必经之地,翻过山又跟重庆府至邻州古道相连,陆路交通非常的方便,要是黑水滩河通航的话,想来三圣比现在的水土老街还要牛。有网友留言,三圣有一条翻山走兴隆场的老路,都是青石板路面,直至今日都没找到这条老路,希望往后有时间能走一趟这条老路。

清朝同治年间,三圣场已成为方圆五十里内影响力较大的集贸市场,经济辐射可延伸至悦来、水土、静观、柳荫、偏岩等老场。光绪年间,三圣场的老街商铺林立,客栈数间,米铺、盐铺、打铁铺等。以当时的经济容量和繁华程度,三圣场成为江北厅经济中心都有可能,只不过清朝末期在老龙王、复兴一带开采煤矿,加上嘉陵江边成为煤矿运输码头,商贸则逐步向复兴、水土一带转移,三圣场的商贸地位逐步下降。

民国35年(1946)设三圣乡,属江北县第三区,1958年公社改为乡,分单干后公社又改为乡。80年代据说德龙乡并入三圣乡,并更名为德圣乡,是不是真的有待考究,不过三圣镇的场镇驻地就有个德圣村,想来当时德龙乡并入三圣乡是真的,至于后来德圣乡起用老地名三圣,可能是出于历史文化的缘故。如果还用德圣乡这个名字,2005年石坝镇并入德圣乡,又将德圣乡更名为德坝镇,往后三圣这两个字只剩下三圣社区了。

近些年北碚区开发的比较快,大多数的老街都被拆得七零八乱,当然水土老街地势问题得以保留,偏岩老街是历史名镇无法撼动,未有静观老街和三圣老街目前保留完好。能够保留下来的原因无非就是远离开发中心,要是静观老街和三圣老街靠近水土园区的话,想来也逃不过开发商的毒手。

逛三圣老街,印象最深的就是茶馆爆满,出场口三圣酒坊香到呼吸系统瘫痪,最开心的就是老街去三圣中学老址的小巷,那里有一家老牌餐馆。这家餐馆很普通,但这家老餐馆有豆花饭,而且还是纯味豆花饭,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吃一份豆花饭,又逛一圈老街回味无穷,三圣老街有时间再来。水土公交站有公交车直达三圣,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0 阅读:82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