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导演张前正在为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发愁。
他拍摄出的《亮剑》好评如潮。
珠玉在前,这让张前更加焦虑。
有一天,张前在路边的书摊上看到一本旧书。
他被深深吸引,蹲在路边看完了这本小说。
随后,张前打电话给助理:帮我联系一个作者,我想找她。
张前要找的作者,叫豆豆,她写的那本小说,就是《遥远的救世主》。
后来,根据这本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就是《天道》。
很多人都曾看过这部剧,甚至有人称看完后,可以逆天改命。
其实,在《天道》中的这7句话,堪称封神,点醒无数人。
01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中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如果问:《天道》中最大的赢家是谁?
或许很多人都会回答:肖亚文。
是的。
她曾是丁元英的助手,在丁元英退出操盘后,是她把丁元英安排到了古城。
这一段话就是肖亚文对芮小丹介绍丁元英的话。
从这里就能看出,肖亚文虽然也会有不确定,但她坚信丁元英很重要。
《华严经》里说:信为道源功德母。
很多事情,只有你相信,才会发生。
02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肖亚文把丁元英托付给自己的好姐妹芮小丹。
芮小丹第一次到丁元英家中,被他屋里那种简洁到极致的陈设打动。
看到如此简洁,芮小丹心生感慨:这人心事太多,脑子太复杂。
但这同样也说明,丁元英是一个精神世界很丰富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头脑太过复杂的让人生畏,只有单纯的人容易相处。
其实,真正的高人,都是内心很复杂,但又复归于淳朴的人。
没有经历过复杂的单纯,其实是幼稚。
所以韩楚风对丁元英的评价才那么一针见血: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03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芮小丹在丁元英那里受了挫败,于是纠结一帮文人,假借请丁元英吃饭,企图扳回一城。
你不是清高吗?就让一帮文人来羞辱一下你。
结果,在饭桌上,丁元英吟出了这样一阙词。
桌上的文人面色一变,纷纷离场。
这阙词就像是一把锐利的小刀,直刺文人的痛处。
自以为满腹经纶,当沦落到囊中羞涩,就开始抱怨生不逢时。
这几句话,骂遍了上下几千年以来的文人骚客。
04
“人要学会藏两样东西,一是心事,二是本事,心事要藏在自己心里,一旦说出来,就成了别人嘴里的故事,如果心不设防,受伤是早晚的事。本事也要藏三分,本事如锋芒,是一种刺,很容易扎伤别人,人都有嫉妒心理,宁可接受陌生人成功,却很难容忍身边人拔尖,如果你不懂敛藏,肯定会招来数不尽的明枪暗箭。”
丁元英这一席话,说透了人性:心事和本事都要学会隐藏。
心事说给不对的人听,就会成了伤害。
孔子在《论语》里说: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所以,深夜里的那些心底的嘶吼,大可不必说出口。
另一方面,本事太大,也往往会像一根刺,刺伤别人,也会伤到自己。
人性如此。
大抵很少有人能真心赞叹身边人的成功。
所以,还是要守拙藏巧。
05
“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如果咱们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咱们就比别人多了一些生存机会。市场的竞争非常残酷,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两败俱伤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
这是丁元英到了王庙村,说给村民们听的话。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比拼的,就是最后一口气。
真实的竞争与商战,并没有那么花哨,就是很朴素的道理——
谁多一口气,谁就能胜出。
在这里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会侧重于丁元英神乎其神的商业布局。
其实更重要的,是执行中的细节。
相信大家还记得,就在丁元英给乡亲们开会的同时,他找了当地的一个代课老师,
把回忆所有内容记录下来,而且让所有人签名。
决定成败的,除了坚韧,就是这种细节。
人性从来不可靠,可靠的是对人性的把握。
06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这是丁元英对芮小丹说的话。
其中包含的所有内容,归结起来,其实就是4个字:
实事求是。
这4个字,豆豆在另一部小说《天幕红尘》中换成了另一个表达:见路不走。
没有人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道路。
因为时间、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所以你所认为熟练的东西,恰恰会成为你的桎梏。
《金刚经》里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不囿于表象,能看到外相之下的真相,这就是“天道”。
07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世注定?袈裟本无亲近,红尘不染性空,幽静古刹千年中,都是痴人说梦。
这是丁元英和好朋友韩楚风上五台山“问道”时写下的一阙词。
其中说破了世界的真相。
“修行勿取真经”,因为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开悟。
“真经”只是工具,并非智慧本身。
很多所谓的修行人,往往沉溺于这种工具,认为诵经就是目的。
这就陷入了迷途。
所以丁元英说“勿取真经”,因为没有真经。
当你执迷于“真经”之时,恰恰错失了真正的方向。
后来,智玄大师修改成了: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
在这里,智玄大师说的不是修道本身,而是为了给丁元英一个安慰。
“务取真经”的境界,早已落入了下乘。
天道算老几?天命都没出声,天道居然出来乱吠。[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