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余年建设,引汉济渭工程于去年7月正式向西安通水,长江与黄河自此“牵手”,源源不断的汉江清流穿越秦岭,解渴古都、润泽关中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作为陕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民生水利工程,引汉济渭通过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汉江支流三河口水库联合调蓄调度,穿越98.3公里秦岭输水隧洞,进入关中平原,年调水15亿立方米,受益人口1400多万人。
自先期通水以来,渭河南岸的西安城已用上了汉江水。而在渭河以北,引汉济渭二期输配水工程正在加速推进,汉江水未来将输送至更为广袤的关中大地。
黄金峡水利枢纽 图/凤凰陕西
进入5月,关中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受春季干旱少雨和夏季用水高峰双重影响,西安城市供水主水源黑河金盆水库水位下降,旱情有持续态势。
经多方综合研判,从5月24日开始,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按照1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加大向西安供水。
据测算,目前每天可向西安黑河引水系统日供水量达86.4万立方米,创先期供水以来最大供水流量,已占到西安市日供水量的40%以上,可满足约660万个家庭日用水。
斗门水库北池 摄影©️悦西安
按照长江水利委员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2024年引汉济渭可向西安调水1.566亿立方米。
引汉济渭工程大流量向西安供水,表明项目的水资源配置保障功能效益已经得到彰显,让这座人口即将迈入超大城市门槛的国家中心城市,用水安全得到全面升级保障。
先期向西安通水,代表着引汉济渭工程一期调水工程已全面竣工,接下来承担输配水功能的二期工程则在加快推进,预计2026年建成投用。
引汉济渭工程布局示意 制图©悦西安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由黄池沟配水枢纽、南干线工程和北干线工程三部分组成,线路全长190公里。
具体看,南干线西起西安周至县、东到渭南华州区,工程线路长100.41公里,进水闸设计流量47立方米每秒。北干线西起杨凌示范区、东到西安阎良区,工程线路长89.54公里,进水闸设计流量30立方米每秒。
如果汉江水要更大范围地滋润关中,就需跨越泾、渭河继续北上。为方便二期输水管道向北输水,工程需要在泾河与渭河河面上架起两道管桥,便于汉江水通过。
其中,渭河管桥全长1.23公里,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主桥由四座索塔和48对斜拉索组成,索塔高度73.5米,承重达到2万吨,将铺设两个直径为3.4米的输水管道,也是国内首座四塔五跨钢桁梁斜拉结构的输水管道特大桥。
最新进度显示,管桥索塔主体已于4月全部封顶,正式进入钢梁架设安装阶段。
渭河管桥索塔封顶
泾河管桥
全长约1.18公里的泾河管桥亦是关键之一,预计8月底前管桥主体合龙,11月底前两条输水钢管铺设完毕。与此同时,沿线水库、水厂、供水管线等配套建设均在快速推进,以承接汉江来水,满足工业、民生用水需求。
站在国家水网骨架层面,二期工程的落地,为骨架中心增加了一条“南北调配”的输水通道,对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保障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远眺秦岭山脉 图©悦西安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时代,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直接影响着西安都市圈、关中城市群乃至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西安市常住人口已达1307万,基本迈入超大城市门槛。
有了水资源加持,西安的城市能级和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为布局重要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建设科学科创“双中心”等提供必要条件。
另外,引汉济渭通过水权置换,每年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4亿至6亿立方米的用水指标,支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灞河奥体段 摄影©悦西安
支撑西安、润泽关中、解渴陕北、带动陕南......
这座当之无愧的世纪级水利工程,无疑将对陕西和西安的未来发展带来极为深刻与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