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16日,一代代中国学生铭记在心的教育家叶圣陶逝世,享年94岁。最后一次住院时,大夫叮嘱他戒烟戒酒。对于戒烟,他满口答应;对于戒酒,他犹豫不决,反问大夫能否“缓戒”。
1988年5月10日,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的沈从文病逝,享年86岁。弥留之际,沈从文拉着妻子张兆和的手说:“我对不起你!”不知此时,他是否记起了张兆和1932年发给他的那一封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叶圣陶和沈从文同一年逝世,他们的人生中,“酒”字若隐若现,尤其以叶圣陶的“扬威酒”、“祝寿酒”和沈从文的“接风酒”、“定亲酒”、“边城酒”最为著名。
一、叶圣陶的“扬威酒”叶圣陶自八九岁的时候便开始喝酒,他的“导师”便是自己的父亲。某天,自私塾学习归来的叶圣陶随父亲来到酒馆,父亲要了一斤绍兴黄酒,分给叶圣陶四两,自己喝十二两(那时的一斤是十六两),叶圣陶与酒相伴的人生由此开启。
叶圣陶爱酒,却很少醉酒,为外人所知的醉酒仅有两次,其中之一便是“扬威酒”。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的一位英国教授雷纳,听说叶圣陶酒量甚大,便约他到自己寓所一“战”。“拼酒”始于中午,终于傍晚,输家雷纳先一步醉倒,赢家叶圣陶则是走路回家之后才“醉卧在床”。
二、叶圣陶的“祝寿酒”叶圣陶的另一次醉酒,是在1946年的11月30日,那一天他应邀参加朱总司令60岁生日宴。宴会上,“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叶圣陶又一次醉酒,在别人的搀扶下才回到住所。
很多人好奇叶圣陶的酒量到底有多大,这么说吧,一顿能喝五斤以上的人,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早年间他做《中学生》杂志主编的时候,曾经发起过一个酒会,限定“一顿五斤”为入会条件,“漫画先驱”丰子恺荣耀入选,“装帧先驱”钱君陶却因酒量只有三斤半,仅被叶圣陶“授予”预备会员。
三、沈从文的“接风酒”1930年,青岛大学校长杨振生邀请沈从文来执教,沈从文欣然同意。赴青之前,沈从文早已听说了青岛大学包括杨振生、闻一多、梁实秋在内的“酒中八仙”,便带着一坛湘西老酒前来赴任。
果不其然,在青岛的接风宴上,这坛老酒派上了用场,一众学者把酒言欢。这便是沈从文的“接风酒”。
四、沈从文的“定亲酒”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始于极致的“不平等”。前者追求后者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来自湘西的“穷小子”,后者却是家境优渥的“大家闺秀”。经过数年的“死缠烂打”,沈从文的追求终于等来了张兆和的“首肯”,于是便请求张兆和的姐姐去征询张父的意见,嘱咐她若张父同意,便尽快通知自己,让自己这个“乡下人”喝上一杯甜酒。
如他所愿,张兆和的姐姐从上海发电到青岛,电报仅有一个字“允”。张兆和随后也发了一封电报给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段经历,便是沈从文的“定亲酒”。1933年,沈张二人成婚。
五、沈从文的“边城酒”1934年,沈从文发表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边城》。这部小说是他小说创作的高峰,前后20多次提到了酒。他写到“年轻桨手喝酒活血以酒祭天”,那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提到“一碟花生、一碗卤肉、一坛美酒、一个人、一下午,一船阳光、一弯清水、一段情歌、一颗心、一辈子”那生活令人心生向往。
沈从文笔下的酒,是酒,也不是酒。那酒是实实在在的,那酒是灵动跳跃、承上启下、贯穿作品的。这便是沈从文的“边城酒”。
1988年,我上三年级。那一年,我的爷爷,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工程师,曾经用筷子蘸着白酒送入我的口中,那是我的“白酒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