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图片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不良情绪会不分时间地点的来光顾我们及我们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的把不良情绪给予疏导和处理,就会在心中慢慢的转化成一种负能量,给我们或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人格的形成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让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患上心理疾病。下面看看下面的案列:
有一名初二的男生,上学总是迟到老师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和这位学生发生了肢体冲突,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男生两巴掌,并且让男生在教室外面罚站了两节课,男孩心里很委屈,不想上学去了。孩子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只是简单的给孩子讲了一些道理,教育男孩应该不能迟到,在学校好好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之类的。说男孩经常迟到影响了别的同学,以后改正就好了。
可是,男孩并听不进去母亲再说什么,男孩心中的不良情绪还没有排解掉,怎么会接受的住不为男孩着想的话语。就这样男孩不上学了,整天在家玩游戏,成为了“问题少年”
请输入图片描述
男孩患上了心理疾病,老师的体罚和在所有同学面前的两个巴掌让男孩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NO,这只是第一步,真正让男孩患上心理疾病的是男孩的父母,男孩的父母不知道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只知道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心中的不良情绪憋在那里,堵上了与外界一切的联络,男孩只能通过网络中的游戏来发泄自己,从而会越陷越深。
只能说激动的老师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让男孩患上心理疾病的原因还是在平日生活中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监管不力,孩子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和父母讲,父母在家庭中的关系紧张,不能与男孩有一个好的情感连接。让男孩逐步走上患有心理疾病的道路。心理疾病通过医生的引导与家庭的配合,是可以治愈的。男孩需要学会的是自我成长,只有学会自我成长才会脱离家庭关系对其产生的负面情绪和负能量。
请输入图片描述
孩子在小的时候还不能理解情绪有好有坏,好的情绪能够让人奋进,坏的情绪却让人消极。这就需要做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学会合理的表达情绪。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说“哭什么哭,再哭看我怎么打你”“别哭了,在哭就没好吃的了 ”这些言辞看起来是让孩子暂时不哭泣了,但是阻碍了孩子表达情绪。
首先学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慢慢的也就会合理表达情绪,才有可能学会如何发泄情绪。父母在与孩子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观察孩子有什么需求和解决的方法,找出影响孩子的负面情绪加以疏导,及时的帮助孩子理清事件的思路,从而是孩子快速摆脱负面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
感谢您的阅读,您可以在下方评论留下您的观点,欢迎指导。